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學校管理

2020-12-13 中國教育新聞網

當核心素養成為教育的目標,學校就應當思考師生的起點在哪裡,走向教育目標需要哪些支撐和保障。

□ 李華榮

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學校教育目標要承載培養出能健康發展、幸福生活、成功應對未來挑戰的人,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人,高素養、講文明、有愛心的人,知榮辱、守誠信、敢創新的人。基於此,核心素養成為教育的目標,學校就應當思考師生的起點在哪裡,走向教育目標需要哪些支撐和保障。貴州省貴陽一中作為黔中高中教育的領跑者,積極探索在核心素養語境下人才培養的探索。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出臺將教育目標具體化,課程作為實現教育目標的工具,必須隨之而變革。放眼當下世界基礎教育教學改革,STEAM教育和「現象教育」值得借鑑。STEAM理念最早是美國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議,鼓勵孩子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發展和提高,培養孩子的綜合素養,我們現在都比較熟悉。與此同時,芬蘭赫爾辛基從去年秋季開始全面推行「現象教育」,就是在傳統的學科制教學基礎上開設一些實驗性課程,圍繞學生感興趣的現象或話題展開教學。在以現象為基礎的教學項目中,學生可以同時與來自好幾個學科的教師進行互動,這是一種將能力培養和科目教學相結合的新式教學法。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我們要打破學科邊界,拉近教育目標和學生生活實際之間的距離。近年來,學校的硬體條件差距正在逐漸縮小,網際網路時代信息對稱已經不是教育發展的瓶頸。學校其實是一個學習社區,學校教育教學的每個要素都應該按照生活狀態布置,而不是許多的景點和裝飾。在貴州省貴陽市第一中學,我們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努力促成學習生態圈的實現,刺激學生學習和思考。學校的課程、技術、環境、設備都要做資源轉化,成為師生多元學習、研究、實踐的素材,成為師生在生活場景中解決問題的重要資源。我們努力打破學科邊界,讓教師成為學生綜合性學習的某一方面導師。比如在實施「現象教育」中,學校十分注重模擬聯合國、模擬法庭等的建設,幫助教師和學生進行問題收集、資料整理,並且在場景中去體驗。於是,在核心素養語境下,學校教師真正實現從傳授者向引導者轉變,並且通過學校「泛在學習」的環境建設,讓學生更能在尊重、平等的環境中進行開放式學習。

我們依然記得陶行知先生曾經在《小朋友的雞——給徐君企周的一封信》中論述過教育法的四個演進階段:第一階段注重教師傳授;第二階段強調師生共同討論;第三階段側重師生共同學、做,在做上質疑問難;第四階段強調師生運用科學的方法在做上追求「做」背後的道理。這正如一株小苗要開花、結果一樣,唯有到第四階段才是教學做合一之極。

所以,在學校管理中我們十分重視孩子的體驗,把「做」放到核心的位置。因為一切的知識經驗都是在親身體驗和實踐中發生的,基於核心素養的改革也要回歸到人和教育的規律上來,注重學生的發展和個體差異,通過教學及相應的管理拉近起點與目標之間的距離,這或許也是當下我們需要思考的方向和改革實踐的著力點。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主張的教育方法,素質教育提了這麼多年,包括如今核心素養之下的教育教學走向,簡簡單單地說,無非還是這五個字「教學做合一」,而且陶行知先生認為最高境界是「和科學打成一片」。科學是不斷發展的,在腦科學、心理學、網際網路技術不斷研究深入的時代,我們要思考這些現代科學的研究成果如何與「教學做合一」打成一片。當年的中醫靠「望聞問切」,那是經驗主義;如今的醫生有許多指標用來判斷人的身體,這是科學對醫學帶來的影響。

教育同樣如此,不管科學如何發生變化,但教育的本真不會變,我們要立足於人,從這裡出發。

(作者系貴州省貴陽市第一中學校長)

《中國教師報》2017年10月25日第15版 

相關焦點

  •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的學校表達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的學校表達 2017年09月08日 14:37 來源:《教師教育論壇》 作者:解遠領 周學俐 王健偉 字號 內容摘要:高中學校可以構建新的課程體系,尋求課程整合的路徑與方法
  • 鍾啟泉:核心素養背景下,所謂的「好學校」是什麼樣子?
    從其發展趨勢看,大體涉及「人格構成及其發展」「學力模型」和「學校願景」三大研究領域,而這三大研究領域,也啟發了我們對核心素養的認識。因為學校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國民核心素養的培育是至高無上的課題,核心素養指導、引領著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沒有核心素養,改革就缺了靈魂。
  • 核心素養理念下班級管理的新思考
    班級是學校管理的主要單位,學生核心素養主要通過班級中師生互動得以落實。重視學生個人發展的核心素養培養體系,在學生自主發展、學生個性發展、課堂教學管理、班級管理評價等方面對班級管理提出了新挑戰。核心素養理念下,學生價值觀、思維、品格、身體健康、能力、公民與社會素養等方面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中外教育關注的焦點。核心素養培養理念下,學校班級管理面臨著新的挑戰。
  • 北師大研修心得(3)丨核心素養培育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探索(上)
    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背景下培育背景下課堂教學變革趨勢探索(上)——核心素養的統領性北京師範大學 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院我國學校教育體系承襲了蘇聯教育的經驗,適應於工業社會、精英教育模式下的專業人才選拔和垂直型社會管控模式的特徵,從職前教育到職業專業發展、教師自我成長和教師評價體系,一脈相承,高度重視學科教學(SubjectTeaching)。中國學生素養存在「結構性失衡」:學科基礎知識學習過多,跨領域的素養培育嚴重不足。
  • 基於核心素養,推進學校變革
    凝練學科核心素養,構建核心素養模型,成為聯結我國基礎教育總體目標和學科教育目標的關鍵環節。當前,高中學校校長的首要工作,就是深刻認識新課標中核心素養的教育意義,結合本校實際,設計出符合自身學校特點和發展需求的、能夠切實反映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校本核心素養模型,使之成為學校制定發展規劃和課程方案、設計課程、開展教學和評價、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實施學校管理的根本基礎和目標依據。
  • 核心素養背景下課程改革如何進行?
    晶報訊(記者 何小西 通訊員 曾威平)12月10日-12日,第二屆全國中小學核心素養·名師課堂展示暨高峰學校素養課堂觀摩展示研討會在龍華新區高峰學校舉辦。 「今年9月,《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在北京發布後,引起教育界廣泛討論,如何通過課程改革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如何落實?這一系列問題是業界關注的焦點。」
  • 課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養體系構建
    內容提要:核心素養是我國實現學校教育價值和確立人才質量標準的基礎與核心,是在國家教育方針指導下應建立起來的學生發展必須達到的目標體系。本文通過梳理「核心素養」的發展歷程,分析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徵與價值取向,嘗試提出學生核心素養體系建構的思路:橫向整合,融會貫通學科素養;縱向銜接,構建垂直教育體系;整體推進,同步實施課程改革;分級測評,完善質量評價標準。
  • 回顧 | 教育講座之核心素養背景下的STEAM教育
    2020年12月16日,東莞理工學院教育學院(師範學院)聯合知行學院在學術會議中心報告廳為我校全體師生開展了題為「核心素養背景下的STEAM教育」的教育講座。教育學院(師範學院)副院長劉蕾、知行學院執行院長蘇亞玲、教育學院(師範學院)教育系主任況小雪、副主任張銳、謝偉紅老師、知行學院談娟老師出席了本次講座。
  • 北師大研修心得(4)丨核心素養培育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探索(中)
    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背景下培育背景下課堂教學變革趨勢探索(中)——課堂教學變革趨勢北京師範大學 教育學部課程與教學研究院闞維 副教授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首次並列自主發展,重在強調能核心素養培育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核心素養培育應對複雜多變的環境,成就出彩人生,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 核心素養評價的質量標準:背景、內容與應用
    然而,由於核心素養具有整體性,因此,傳統的重視知識和技能分解的評價方法無法全面揭示核心素養的內涵,即傳統測試已經嚴重滯後於核心素養評價。鑑於此,本研究在分析核心素養背景下教育評價發展趨勢的基礎上,修訂傳統評價的質量標準和整合真實性評價、表現性評價等新評價的質量標準,進而建構出核心素養評價的質量標準,以便為後續開展有效的核心素養評價實踐提供保障。
  • 注重師生核心素養,加強學校細節管理
    注重師生核心素養,加強學校細節管理河流鎮劉廟回民學校 劉海勇很高興成為三名人選培養對象,在三名培養的道路上,感謝各位領導的培養和各位同仁一路來的陪伴與支持,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有收穫也有坎坷,現就我校一年來的工作匯報如下:劉廟回民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少數民族學校,學校基礎較差,發展比較滯後,如何新起點規範管理
  • 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教師如何開展課堂教學?
    縱觀我國教育發展史,教育目標發生了:從「雙基」的確立,到「三維目標」的提出,再到「核心素養」的出臺,每次轉折都對課堂教學產生了深刻且廣泛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核心素養」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核心素養」的提出,更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創新點和突破點。其創新在於,以核心素養為統攝,使得教育「立德樹人」的育人價值更加凸現;其突破在於,它是課程「三維目標」的整合。「核心素養」作為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貫穿於課程目標、結構、內容、教學實施以及質量標準與評價的整個過程中。「三維目標」可以在核心素養的目標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得以完整體現。
  • 【學校管理9】鍾祖榮教授:校長的核心素養是什麼?
    【學校管理9】鍾祖榮教授:校長的核心素養是什麼?「如果校長的能力不夠,很難將學校辦好。」與上篇談論校長的職業化成長路徑不同,本文,鍾祖榮教授開宗明義便提出了校長必須具備的四點核心素養。「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長對於學校的重要性。校長對於學校的作用就像舵手對於船的作用,船要往哪裡開,是否能達到預想的彼岸,與舵手有重要關係。
  • 核心素養下特殊教育學校課程設置初探
    經過多年課改,學校提出了「以生活適應課程為主線,國家級課程與校本課程為支點,生活教育家、校、社區全面覆蓋」的新樣態課程理念,並根據這一理念,結合學校實際對學校課程的設置做出調整。符合2016年特殊教育的新課程標準構建特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要求。
  • 淺談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優生培養
    不論在什麼時期,在什麼社會,在什麼樣的教育教學環境下,優生培養都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關鍵環節。在踐行核心素養理念的新形勢下,我們更要大力去抓好這個關鍵,以期有所建樹,從而彰顯核心素養理念的優勢,增強我們踐行核心素養理念的信心。
  • 程曉堂: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考試與評價面臨的挑戰
    語言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核心」。文化品格核心素養不僅僅指了解一些文化現象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還包括理解、解釋和評價文化傳統和社會文化現象的能力以及文化立場與態度、文化認同感和文化鑑別能力。作為核心素養的思維品質,既不同於一般意義的思維能力,也不同於語言能力核心素養中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而是與英語學習緊密相關的一些思維品質。
  • 核心素養在學校課程轉化的層級分析
    內容提要:在學校層面,核心素養需要在學校辦學理念和學校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訴求兩方面發揮作用。依據課程轉化理論對核心素養在學校課程中的作用進行層級分析,可以得到三個層級:意向—計劃的轉化,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學校課程結構;文本—經驗的轉化,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理解;共通—個性的轉化,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學生發展規劃。
  • 核心素養背景下,基礎英語教育怎麼展開?來聽聽北外專家的意見
    與會教師與張泰運老師會後交流  4月22日下午,在鄭州八中英語組教研現場,來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十三五」重大項目「中國外語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研究」北外課題組的張泰運老師,給鄭州八中的英語老師們帶來了一場名為「我國基礎英語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方法」的講座,向老師們說明了在核心素養背景下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實踐」省級教學開放活動在...
    來自省內外600餘位(市外288人,省外35人)教育同仁,圍繞「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研究。《人民教育》副總編輯賴配根先生,《中國教育報》首席編輯、理論評論部主編張樹偉先生,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編輯、《教師月刊》首席編輯朱永通先生,應邀參加活動。福建省教育廳基教處劉永席老師、漳州市教育局巴桑次仁副局長、漳州市教育局中教科楊國和科長等蒞臨現場指導。
  •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做合一」分析
    「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思想是踐行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通過指導學生學習與實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融入具體的學習情境中,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積極性。「教學做合一」思想指導下,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好教學引導,幫助學生在具體情景中了解和感知數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