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這個國家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因為這個國家經常在國際新聞中出現,當然出現也是因為他們那個地方實在是太亂了,各種衝突不斷,所以在很多人想當然的會以為,以色列這個地方應該不怎麼發達才是,但是實際上,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是,以色列嚴格來說,應該是發達國家,它的人均GDP高達4.36萬美元(約28.6萬人民幣),是上海的1.8倍左右,可以說非常的厲害了,要知道以色列的歷史才只有短短的72年。
以色列的實際控制面積只有2.5萬平方公裡,而且裡面相對一部分面積都是荒漠,境內也沒有特殊的石油資源,可以說是一窮二白,是一個沒有資源的國家,但是以色列卻擁有近150家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這裡要解釋一下,納斯達克是美國的一個證券交易機構,是世界最大的股票市場之一,裡面能上市的大多都是醫藥、科技等高新產業的公司,而整個歐洲加起來也沒有150家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可以說以色列在科技領域是獨樹一幟,研發和開擴能力十分的強。
然而,實際上以色列一開始建國的時候也是很不順的,它在建國的第二天,也就是1948年5月15日就被埃及、約旦、伊拉克等眾多阿拉伯國家聯合圍攻,這也是第一次中東戰爭的開始,但是隨後的以色列不僅僅打贏了多次中東戰爭,而且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大力的開發教育和科技,它擁有的科技初創公司比例甚至超過了美國的矽谷,位居全世界第一。這些公司也給以色列帶來非常大的收益,其2019年的GDP總量為3951億美元,人均GDP更是達到4.36萬美元,步入發達國家行列,堪稱世界奇蹟。
那麼,為什麼以色列這麼發達呢?它又是怎麼從一窮二白,發展到了發達國家行列呢?
首先,以色列的危機感普及到了每一個國民的內心中,他們的憂患意識特別的強,所以為了生存,以色列集國內大部分資源,致力於科技技術發展以及追求效率。以色列建國之後的幾十年裡,與鄰國各種衝突不斷,所以以色列的國防工業是首要的發展目標,而國防工業靠的就是科技的創新和領先,這都離不開科技技術的發展,國防工業也是他們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基本上佔據了他們工業總產值的50%,以色列前20強的國企中,有一半是服務於國防工業,我們中國前些年也多次引進以色列的生產線。
其次,就是他們的教育制度,一個國家的強大自然離不開教育的投入,以色列的學制跟我們中國的6+3+3基本上差不多,但是以色列實行的是13年免費義務教育,而且就連孩子上幼兒園都是免費,因此也可以看出,以色列在教育投入上面是不遺餘力的,早在2001年的時候,以色列官方統計的數據顯示,以色列教育支出佔據國內生產總值的8.6%,高於美國的7.3%和丹麥的7.1%,800萬的人口中就培養出3萬多科學家。
最後,是來自各方的經濟援助和高素質的移民,自從1952年以來,德國向猶太人支付了大約267億歐元的賠款,其中相當一部分是支付給了以色列境內的猶太人,而且德國還給以色列通供了各種技術援助。而且,自從以色列建國以來,美國也為以色列通供了大約2500多億美元的經濟援助,現在基本上每年美國都有對以色列經濟援助的項目,而且金額還不少,可以說美國是非常看重以色列的。
其中雖然有美國境內的猶太財團的原因,但是不可忽視的是,以色列境內的猶太人本身就是高素質的移民,以色列成立以來,不斷有世界各國的猶太人移民過來,而這些猶太人都是受教育程度很高的,收入也很高,其中不乏有國際大富豪、科學家、醫生、教師、工程師等大批高素質人才,他們不僅帶來了大量的財富,更是帶來了國家發展的急需人才,所以以色列能在短短幾十年裡,從一窮二白到人均GDP4.36美元也不足為奇了。
而除了國防科技產業外,旅遊業也是其重要的產業支柱,這裡有著大量的歷史遺蹟,很,比如說耶路撒冷的「哭牆」、大衛城塔,很年都有很多考古學者和信徒們來此旅遊觀光,而含鹽度很高的「死海」更是國際知名的度假場所,而2019年以色列接待的國際遊客達到460萬人次,旅遊直接經濟收益高達55億美元,雖然這個數據可能跟其他地方比起來不算很大,但是要知道以色列的面積也才2.5萬平方公裡,而且資源有限,旅遊能發展到這個程度已經是實屬不易了。
就是這麼一個小國家,雖然經濟實力經常被別人誤會,但是其發展速度卻是非常高的,而且未來潛力也是很大的,那麼不知道你想不想去這個國家旅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