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學子仰望之所在。進入清華大學的,似乎跟搬磚扯不上。
不過,2019年和2020年,兩名考生讓清華和搬磚聯繫到了一起。這兩個考生,都受到人民日報點讚。
林萬東
2019年那位考生,人們至今記憶猶新,提起來還津津樂道,他就是雲南貧困山區的林萬東。在清華大學開學典禮上,校長邱勇提到了四個學生的名字,其中就有林萬東。
2019年的高考季,林萬東是在工地上接到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他為我們整整勵志了一年,至今仍然有著新聞般的新鮮。
林萬東的父母都是農民,父親身體不好,家裡只靠母親在工地上搬磚,供養著林萬東和弟弟上學,還要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林萬東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他始終堅信,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林萬東做到了,一個寒門學子走進了清華園。
趙桂寧
2020年的高考季,我們又認識了跟林萬東一樣的趙桂寧,剛接到清華大學通知書的他,來到了工地,搬磚貼補家用,盡己所能減輕父母負擔。他說,要過一個不一樣的暑假。
趙桂寧是黑龍江穆稜的高三畢業生,今年參加了高考,總分成績達到691分。而在之前,他已經獲得了清華大學高校專項計劃招生加分40分。憑著這樣優異的成績,順利被清華大學錄取。
但是,趙桂寧沒有像其他學生一樣,要求父母購買手機電腦等上學用的電子產品,也沒有去籌備什麼升學宴,而是來到了一處工地,開始了他的搬磚「暑假」。
趙桂寧
趙桂寧是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孩子,他知道身為農民的父母的不易。父母年歲大了,他覺得自己長大了,該為家庭作出貢獻了。
工地負責人被感動了,這孩子真的仁義,於是決定每天給他多加50元工錢,對他進行獎勵。趙桂寧做一天勤雜工原本工資是150元,現在老闆給他發200元。
這件事,經人民網發布後,引發很多人的關注,網友都紛紛點讚,稱讚寒門又出貴子,去年林萬東今年趙桂寧。
作為兩個農村孩子,林萬東和趙桂寧在學習上有很多相同之處,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刻苦努力永不言棄。
農村的教育資源無法跟城市相提並論,但是,農村孩子完全可以跟城市孩子比拼一番,因為農民的孩子,從小就能吃苦。能吃苦,能堅持,有恆心,就沒有什麼學不好的。
平時,他們的學習時間沒有別人多,因為他們回家後,還要幫家裡幹農活,還要幫著做家務。但是,他們把學習時間拉長到了晚上。
他們沒有財力可拼,因為他們的家庭是貧困的。但是,他們有「自覺」可拼,他們都有很強的自律性,堅韌不拔地不斷向目標進發。所以,他們都拼出了一個自我發展的靚麗平臺,他們都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這世上,最怕的,就是一個「拼」字,不管家庭是富裕還是貧窮,只要有一股拼勁,就沒有什麼不能達到的目標。
王心怡
尤其是寒門學子,最關鍵之處在於人窮志不窮,把窮當成自己奮鬥的動力。林萬東如此,趙桂寧如此,「感謝貧窮」的高考狀元王心怡也是如此。
當然,這跟家庭教育是密切相關的,林萬東、趙桂寧和王心怡的家長,雖然家庭貧窮,但從來沒有放鬆對孩子的教育,他們能夠讓貧窮成為孩子們奮發向上的動力。
最可怕的,是我們現在的一些貧困家庭,「再窮不能窮孩子」,窮人家的孩子,當王子供奉著,父母吃再大的苦,也不讓孩子幹一點活,於是,貧困之家,終於培養出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巨嬰和遊手好閒之徒!
寒門能否出貴子?還是看看什麼樣的寒門吧。
大家對於這個問題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