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西康路校區八舍204室,一個享有文明宿舍和學業示範宿舍榮譽的小窩裡,有著一群志同道合的學霸們,他們都來自水文水資源學院。這不,又一屆保研季落幕後,他們收穫了累累碩果。嚴子涵保研清華大學,李承龍、莫然保研河海大學,張宇嘉保研北京師範大學,朱雲濤保研中國科學院大學,而拉巴多吉同學則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正在備考公務員。
還記得上次"影響因子14.356,頂級期刊發表論文,河海這支本科生團隊,牛!"這一篇推送嗎?團隊裡有兩個人(李承龍、莫然)都是這個宿舍的。
李承龍曾作為2019年「挑戰杯」省賽一等獎團隊負責人,發表過2篇SCI論文,以第一發明人身份申請2項國家發明專利;嚴子涵績點專業排名第二,參加過兩次國家級競賽和四次創新創業訓練,曾任隊長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莫然曾獲得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一等獎,以合作作者身份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了一篇SCI論文;張宇嘉曾參與過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曾獲第五屆江蘇省「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曾任水文院團委新聞中心主任;朱雲濤績點專業排名第九,曾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比賽獲一等獎;拉巴多吉成績也不錯,曾獲學業優秀獎學金,學業進步獎學金,精神文明獎學金等多項獎學金。
這些帥氣的大男孩們不僅在成績上令人羨慕,日常生活也是樂趣多多,這個「學霸營」宿舍男團著實讓人好奇。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間學霸宿舍,聽聽他們成功背後的故事吧。
(宿舍聚餐圖)
保研路上,還好有你們
優秀的人總是那麼地相似,這群學霸亦是如此。他們的科研經歷、社會實踐、學生組織工作都讓人嘆為觀止。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江蘇省一等獎,入選「青年中國行」全國30強隊伍,中國扶貧基金會一星級志願……任何一個獎項拿出來都讓人覺得望塵莫及。
(獎狀)
步入大三時,所有人開始面臨升學或者就業選擇的壓力,而這個宿舍的大部分同學都確立了一個共同努力的目標——保研。
想要保研,首先得知道各高校的推免時間,避免因錯過報名時間而失去保研的機會。莫然和張宇嘉在宿舍裡掛了兩塊小黑板,其中一塊寫了各個高校與保研相關的考試、報名的時間節點,大家一起研究,一起討論,互相提醒。還有一塊則是204舍切磋學問的「比武場」,大家互相講課,互相提問,有這樣的舍友,何愁宿舍沒有學習的氛圍呢?
(宿舍小黑板)
「一起收集保研信息,總比一個人做要好,保研就會少走很多彎路。」這就是「1+1>2」的力量,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找到了合適自己的方向,並且為之一起努力著。
平常六個人上課時總是佔據了教室第一排中間的位置。早上起床,他們會互相提醒:「今天你背單詞了嗎?」。凌晨時分一起熬夜,邊吃宵夜邊畫圖,雖然因此長胖了十斤,但也是幸福肥。臨近考試時,他們會特意準備紅牛或者咖啡,「考前一瓶紅牛,忘卻所有煩惱!」朱雲濤如此打趣道。
然而,保研成功的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們也有累的時候。在大三最後一場考試的前夜,所有人都幾乎複習到崩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依然互相鼓勵,樂觀面對,也拍下了這張最後一次一起複習的照片。
(挑燈夜戰圖)
朱雲濤對我們說:「大學階段,你要學會逼出自己最好的狀態,有一顆能『拼』的心,就沒有什麼困難橫亙在眼前。」保研路多難多艱,以一個人的信念或許很難堅持不懈,但這幾個小夥子的相互扶持卻讓他們無往不勝,無堅不摧!
是宿舍,也是另一個家
「宿舍白天沒什麼人,我們日常就是學習和慶祝學習。」可正是在這樣一個工科生的宿舍裡,他們每個人卻都真正感受到了友誼的溫度。
有一次莫然感到胃不舒服,舍友全程陪伴他去醫院,掛號買藥遞熱水,照顧之周到可謂一條龍服務;朱雲濤很喜歡模仿李承龍唱白族歌曲,不那麼標準的發音經常逗得全舍捧腹大笑;節假日回家時,好兄弟們當然不會相忘,最讓他們記憶深刻的是住在高郵的朱雲濤返校,竟然帶了50個鹹鴨蛋,而其他舍友們也常常會帶美味的家常菜回來分享。
六個人一起社會實踐時,正值李承龍生日,大家給他精心準備了生日驚喜。「突然就覺得甜甜的。」李承龍回憶道,這些都是大男孩的細膩。
互相打趣,互相鼓勵,在忙忙碌碌的學習中,也不乏歡聲笑語,效率自然而然地提了上來,或許這也是他們成功的秘訣之一。
李承龍和朱雲濤還有一段特殊的回憶。「那一天下著濛濛雨,突然就看到李承龍找我家門,一個人騎著車,戴著頭盔,帶著坐墊,車後座是綁得緊緊的書包,打都打不開。」原來國慶期間,李承龍騎行了六小時到朱雲濤家,一百二十多公裡的路程也擋不住舍友之間深厚的感情。現在兩人回憶起來相視而笑,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因為經歷,他們越來越像一家人,宿舍裡洋溢著家的氣息,雖然來自天南地北,但他們在這裡找到了那一份獨屬於家的溫暖。
學霸人設,由自己定義
在別人眼中有著學霸身份的他們,並不只鍾情於學習這一件事情。他們一起健身、運動、旅遊……他們是被賦予學霸的稱號,但他們的生活卻沒有因此而被限制在學霸這兩個字裡。
健身是他們六個人的共同愛好,而朱雲濤尤愛之,他甚至買了相關的書籍,一步步從瞎折騰發展為專業健身。李承龍喜歡給舍友們做健身餐,也更鍾愛耐力性運動,大一大二時學習電影裡的阿甘,每天都會跑五六公裡;後來他又發展了對騎行的愛好,常常騎自行車穿梭於江寧校區和西康路校區之間。
(朱雲濤)
(李承龍)
張宇嘉比較擅長電腦技術,有時還會拍vlog記錄六個人的生活日常。在課餘時間,他與別人合作創辦了「逐浪戶外旅行協會」,主要帶領參與者在旅行時獲得更多體驗,希望把旅行體驗變成一種終身事業。這個協會現在已經成立了公司,他告訴我們:「我想創造一個讓人找回自我,找回自由的地方,改變這大學生平淡的生活。」
(張宇嘉)
莫然十分擅長交際,愛好也相當廣泛。他會在每天的學習結束之後聽幾段相聲,是德雲社的忠實粉絲。閒暇之餘,他喜歡看各種比賽,而且和許多男生一樣,考試結束後會玩幾局遊戲來放鬆一下自己。
(莫然)
嚴子涵是一位具有藝術氣息的學霸,他熱衷於美術,高中時學習篆刻,大二加入清源畫舫學習素描與油畫,完成的一些畫稿現在仍掛在宿舍中作為點綴。在漫天的公式與製圖中,為自己找到一個可以暫時休憩的藝術驛站,是他的「獨家專屬」。
拉巴多吉則熱衷於影視作品鑑賞,常對於各類電影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所寫的影評收到了許多網友的讚賞。他平時在宿舍很安靜,喜歡練字讀詩,尤其喜歡汪曾祺老先生的文章。多吉同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汪老先生的文章,讀著讀著就會流口水。」
(嚴子涵的畫)
(嚴子涵)
特別的他們相聚在一個宿舍裡,每個人都因自己的愛好性格成為了最獨特的存在,也正是這種獨特讓他們的生活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到了大四之後,我們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共同話題也少了,但還是會聊天,聊一些時事熱點,有時候聊著聊著就嗨了,還可能就唱起來了。」雖然都在為自己的明天忙碌著,但當他們疲憊時,總能在204找到熟悉的感覺,重整行囊,輕裝出發。
最讓人羨慕的事,莫過於身旁有一群人,陪你一路前行,風雨兼程。累了的時候看看身邊,就再次充滿力量。水之子們,跟著身邊的夥伴一起勇往直前吧!
來源:河海大學 圖片:西康路八舍204全體成員 文字:小海螺記者團 周彤、楊瑞 編輯:小海螺記者團 林麗芳,柏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