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發音、單個的字詞、完整的語言表達。兒童的語言發展總是在一條上揚的曲線旁邊起起伏伏,雖然偶爾會出現一些小問題,但隨著時間的變化終究會消弭於無形。
不過,有一些語言問題的存在,卻沒有那麼容易消失。相反,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得愈發難纏,比如語言發育遲緩。這個在兒童語言發展早期階段出現的問題,如今正在影響中國的兒童。
根據《中國保健雜誌》的數據顯示,語言發育遲緩在兒童群體中的發生率已經由五六年前的6%增長至如今的9%。而在福建、廣東等地區,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發生概率甚至可能達到12%。
這一數字,遠遠超過了聯合國衛生組織統計的平均概率。可見,在中國,語言發育遲緩兒童的矯正訓練必不可少。但語言專家也說了,只有認清這些行為,才能真正改變語言發育遲緩對孩子的影響。
第一個方面:正確認識語言發育遲緩
不管是網絡上對於語言發育遲緩的偏見,還是社會上不少家長對語言發育遲緩的認識。從這裡面我們都能看見這樣一個問題:大眾對於語言發育遲緩的認識還停留在老舊的觀念之中,並不知道語遲已經有了截然不同的定義。
最早的認識:語言發育遲緩只不過是一個影響孩子說話發音的語言問題,可能會導致孩子說話不清楚。
現在的認識:語言發育遲緩會造成孩子很多方面的遲緩和落後,比如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的落後、語言邏輯的混亂、反應能力低下等等。
兩相比較之下,大家是不是看出來很多的問題了。所以,在孩子接受語言發育遲緩矯正訓練之前,父母們首先要認識到真正的語言發育遲緩是一個怎樣的問題。
第二個方面:語言發育遲緩要矯正還是等待自愈?
關於如何改變孩子語言發育遲緩,家長們一般分為兩派:一派認為語言發育遲緩就得靠專業的語言矯正訓練,否則會影響孩子以後的說話發音;另一派家長則認為孩子的語言有自我糾正的能力,完全不需要語言矯正就能恢復。
從表面上來看,兩種觀點其實都有道理,不過語言問題終究還是得靠科學的論證方法來證實。
我們先說語言發育遲緩能不能靠孩子的「自愈」恢復,可以,語言發育遲緩是有可能通過「自愈」恢復的。不過這個可能性很低,低到什麼程度呢?大概是百分之八點幾(這是普林斯頓醫學中心的數據)。
問題來了,面對這麼低的恢復可能性,有幾個家長願意賭一下呢?恐怕很少有家長會做這個選擇,因為一旦做了這個選擇,等於將孩子的語言未來交給了虛無縹緲的「命運」。
由此可見,在目前來說,語言矯正和訓練仍舊是改變語遲兒童問題的唯一手段,或許在很長一段時間中都是如此。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了解一些可能引起語遲的原因:
1.語言環境過於複雜
這一點是很多家庭都存在,卻又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問題。因為大人已經習慣了環境中存在這麼多複雜的聲音和變化,但對於稚嫩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好奇讓他們會傾聽這些聲音、模仿這些聲音,最後影響了他們本來的聲音。
之前一些語遲兒童的家長帶著孩子來我們機構諮詢,一說就知道了,他們平日裡光顧著玩手機、刷抖音,還經常帶著孩子一起看、一起聽,結果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變得問題重重。
2.不注意兒童語言發展的規律
如果說前面那一條是無心之失,那麼這個原因就是很多家長必須要認清的錯誤。兒童在三歲之前的語言發展階段都是比較脆弱的,非常容易受到外來因素的幹擾,如果家長一股腦給孩子的語言太多負擔,最終只會導致語言發展愈發緩慢。
以前就有這樣的家長,盲目的讓一歲多兩歲的孩子去學習多種語言,結果其他語言沒學會,反而造成自己母語的退化和發育遲緩。
因此,認清這些錯誤的方向和引起語遲的原因,或許更能幫助孩子恢復自己的語言,展現他們本該擁有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