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開始習慣,
用二手交易平臺,
出售閒置物品。
不僅響應了「低碳社會」的號召,
還可以變「閒」為「現」,
賺些小錢呢!
可是,
在眾多二手交易平臺越來越紅火時,
騙子也將黑手伸了過來!
案件回放
近日,家住上海市松江區新橋轄區居民王女士(化名)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收到一名用戶的私聊消息,稱想購買王女士在平臺上掛出的閒置嬰兒床。因為嬰兒床屬於大件,運輸不便,在「親切的」聊天中,兩人互換了地址,王女士「意外」發現兩人各自小區竟僅隔3公裡,買家更是提出可以自提,此時的王女士完全信任了對方!
接著,買家告訴王女士因為自己急著要,已經下單,並催促王女士儘快確認訂單。「平臺新手」王女士此時並沒有找到所謂的「訂單」,「熱心的」買家告訴她:訂單是一條手機簡訊,點擊裡面的連結進行確認即可,如果是第一次賣可能會麻煩點,還要填些信息,之後就方便了。
於是,王女士就照做了!點開簡訊連結後,出現一個類似該平臺的頁面,按照「在線客服」的步驟提示,王女士開始「籤署認證」,並填寫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密碼以及銀行卡餘額信息。在輸入銀行卡付款驗證碼後,王女士收到了扣款簡訊,這才發現被騙,共計損失3.4萬元。
在這類詐騙中,利用小部分受害人對二手平臺的交易流程不熟悉的特點,騙子冒充「買家」和「客服」等角色,在二手交易平臺上實施詐騙。
騙子首先冒充買家向受害人購買商品,在交易過程中,以受害人未開通某些功能將造成訂單無法確認、帳戶凍結、無法收款等為由,或以繳納保證金等藉口誘騙受害人通過設置的釣魚網站或者直接掃描二維碼進行轉帳。期間,更有「平臺客服」出現,極具迷惑性。
警 方 提 示
在各類交易平臺進行交易時,一定要仔細閱讀正規網站上的操作流程,通過網站客服直接諮詢問題,不要輕易相信私聊的客服或用戶。在交易過程中,無論是買還是賣,不要點擊對方發來的連結,不掃對方發來的二維碼,不洩露銀行卡密碼和手機驗證碼,保護好個人私密信息。
來源:警民直通車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