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誤讀地方中考政策、違規宣傳 杭州學而思被通報批評)
▲一名白衣男子從「學而思培優」幾個大字下經過 視覺中國圖
1月16日,一則由杭州市教育局發布的通報在行業圈內流傳。通報顯示,杭州學而思培訓學校(以下簡稱「杭州學而思」)在1月7日對杭州市中考中招新政策進行了不當解讀以及在招生時使用「尖子班」「目標班」「聯賽班」等違規宣傳,遭到杭州市教育局通報批評。
通報顯示,杭州市教育局責令杭州學而思就中考政策誤讀情況在學校網站上公開發布致歉聲明,並對培訓班次命名情況立即進行整改。當晚,杭州學而思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布致歉聲明。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好未來」北京總部,希望就杭州學而思被通報批評的後續處置事項進行採訪,但「好未來」相關人士表示拒絕電話採訪。
學而思在43城設教學中心
天眼查數據顯示,學而思國際教育集團(以下簡稱「學而思」)成立於2003年,是國內熱門的中小學輔助教育企業。2010年10月,學而思在紐交所上市,證券名為「好未來」。目前,據公司官網簡介,學而思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等43個城市開設500多個教學中心,共有員工20000餘名。
在此次違規事件中,記者了解到,杭州市教育局認定杭州學而思在其組織的「新中考政策解讀暨初中理科產品發布會」上,對正在徵求意見的杭州市中考中招新政策(意見徵求時間為2018年12月29日~2019年1月10日)進行了不當解讀,其中對「自主招生比例」以及「招生名額分配」兩項內容的相關解讀嚴重誤導了與會家長對中考中招政策的理解,幹擾了相關政策的制定。
對此,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趙佔領律師表示,培訓機構對教育政策的解讀要非常謹慎,如果不說清楚,很容易誤導家長,而此次的徵求意見稿並不是最終所實施的,不應該隨意去解讀。
另外,杭州市教育局還發現,杭州學而思在招生宣傳時使用了「尖子班」「目標班」「聯賽班」等字樣,違反了相關規定。
據了解,2018年2月22日,教育部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禁止「超綱教學」「提前教學」「虛假宣傳」等。
趙佔領認為,教育培訓行業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相關培訓機構認為大不了被罰款,違法成本相對較低,且有「法不責眾」的思想。因此在利益的驅使下,相關培訓機構的招生、營銷人員可能去踩法律紅線。
另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8年9月,學而思因「發布利用科研單位、學術機構、教育機構、行業協會、專業人士、受益者的名義或者形象作推薦、證明的教育培訓廣告」被行政處罰10萬元,此外還涉及作品傳播權、商標權等法律訴訟。
1月18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好未來」北京總部,希望就杭州學而思被通報批評的後續處置事項進行採訪,但「好未來」相關人士表示拒絕電話採訪。
曾將「尖子班」改為「勤思班」
據新華社此前報導,2018年以來,由於受到市場監管強化等因素影響,學而思在南京的部分培訓班級將「提高班」改名為「敏學班」,「尖子班」改為「勤思班」,「尖端班」改為「創新班」。
然而實際上,即使一些地方某些「競賽」被叫停,不少學校的升學、選拔、分班以及分配教學資源時,依然明裡暗裡以「競賽」名次、獎牌作為劃分依據,甚至考試也會涉及「超綱內容」,導致家長對送孩子參加校外教育培訓的熱情一直不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查詢「學而思網校」網站發現,從「大班」到「高三」,班級包括「起航」「菁英」「培優」「騰飛」「領軍」等,在課程下方也用五角星數量標誌難度,最高為五星「領軍」班。
據Choice金融終端數據,按照美國會計準則,在2018年3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期間,「好未來」的營業收入為12.5億元,同比增長60.8%,歸屬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44億美元,同比增長62.96%,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8.19億美元,同比增長89.94%。
據杭州網消息,2018年,杭州市將校外培訓機構列為重點整治對象,截至11月底,共排查出「無證無照」機構308家、「無證有照」機構1635家,發出整改通知書1884份,797家培訓機構被關停,332家培訓機構已領證和正在辦證,845家培訓機構不再舉辦文化課程培訓。
記者在採訪中還了解到,2018年底,一些國內或本地大型在線教育機構還趁著監管趨嚴而大漲了一波價格,漲價幅度在10%到30%左右。據新華社報導,武漢學而思初中課程從每節課160元漲到200元,而武漢本地一家英語培訓機構一節課從150元漲到170元,30節課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