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兩天為何要全身換血? 只因遺傳了母親的「蠶豆病」

2020-12-22 浙江在線

出生兩天的寶寶需全身換血

上個月16日凌晨3時,樂樂順產出生於柯橋區婦幼保健院。24小時後,她黃疸迅速上升,生後48小時後總膽紅素達19.0mg/dl,經加強藍光治療後黃疸仍上升至22.5mg/dl,且血液檢測指標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嚴重缺乏,臨床確診為「紅細胞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新生兒科主任王紅衛立即決定,馬上準備全量換血術。18日晚19時,王紅衛帶領的搶救小組為樂樂全量換血。幸運的是,換血非常成功。當晚,樂樂被換血480毫升,相當於換了全身血的兩倍,之後,她的溶血性黃疸等症狀才慢慢緩解。

「小寶貝確診及時,為後續的治療打下了基礎。」王紅衛告訴記者,很多時候新生兒會出現黃疸,大部分寶寶不處理也會自愈。可樂樂的情況很特殊,在和病人家屬交流時,醫生捕捉到一個信息,孩子的母親為廣東人,小時候經常貧血,雖然成年後沒有特殊症狀,但極有可能是得過「蠶豆病」而不自知。根據孩子高黃疸症狀,王紅衛懷疑孩子是遺傳了母親,得了「蠶豆病」。之後,樂樂的G6PD篩查結果也證實了她的猜測。

「蠶豆病」多為遺傳疾病

記者了解到,G-6-PD缺乏症俗稱「蠶豆病」。該病有非常明顯的地域性,中國以雲南、兩廣和福建等地多見,在浙江地區發病率不高。但因為是遺傳病,所以父母親一方有「蠶豆病」的話,遺傳給寶寶的機率會非常高。得了「蠶豆病」後會出現急性溶血、黃疸、嚴重貧血等症狀,嚴重可引發多個臟器衰竭,出現生命危險。

王紅衛表示,近年來,跨省聯姻越來越多,考慮到優生優育,浙江省已把G6PD篩查納入新生兒的必檢項目。但現實中,由於部分醫院並不具備本院檢測的技術,需要送到第三方檢測機構,可能出結果的時間相對較長。考慮到新生兒患有G6PD缺乏症的話,很可能在一周內高几率出現新生兒溶血性黃疸,溶血嚴重很可能導致智力低下甚至腦癱及耳聾等悲劇。所以建議新手爸媽們一定要關注這一指標,或者在生孩子前綜合評估自身情況以及醫院的相關資質,以免延誤診斷。

新生兒早期篩查是重點

一般來說,「蠶豆病」無特殊治療方法,新生兒疾病篩查是早期診斷、預防的重點。若已經確診,重點在保持紅細胞膜的穩定性、去除誘因、改善微循環、鹼化尿液、防止急性腎衰,新生兒期黃疸嚴重者部分需要換血治療。

「就算確診,大家也不要害怕,『蠶豆病』患兒在成長發育過程中,會慢慢耐受,大多成年之後就會自愈。」王紅衛說,而新生兒和幼兒期風險高,大家要引起重視。患有此病的孕婦和新生兒可嚴格按照醫囑服用小劑量的苯巴比妥,來預防新生兒核黃疸。現實中,幼兒發病率明顯高於成人,3歲以下的患者佔總人數的70%,男寶寶遠多於女寶寶。如果寶寶有病史,平時要注意日常護理,不給孩子食用或接觸蠶豆以及蠶豆製品的機會;在就醫時一定要明確告訴醫生,孩子為「蠶豆病」患者,請醫生合理用藥,避免使用有氧化作用的藥物。 

相關焦點

  • 出生近10天寶寶患「蠶豆病」 全身換血400毫升後「續命」
    湖北日報訊(記者龍華、通訊員鄧國歡)出生不足10天的小樂樂(化名),不幸患上少見的「蠶豆病」,導致急性溶血性貧血,急需「全身大換血」。緊急從鹹寧轉運武漢,小傢伙幸運輸入1.5倍全身容量的新鮮血液後,症狀消失,終於轉危為安。
  • 出生近10天寶寶患「蠶豆病」全身換血400毫升後「續命」
    湖北日報訊(記者龍華、通訊員鄧國歡)出生不足10天的小樂樂(化名),不幸患上少見的「蠶豆病」,導致急性溶血性貧血,急需「全身大換血」。緊急從鹹寧轉運武漢,小傢伙幸運輸入1.5倍全身容量的新鮮血液後,症狀消失,終於轉危為安。
  • 男寶寶患「蠶豆病」 醫生為其全身大換血
    這是我市首例採用全自動外周動靜脈同步的方法為新生兒成功實施換血株洲日報記者 劉瓊通訊員/張米橋株洲日報訊 出生不到一周的樂樂(化名),不幸患上「蠶豆病」,急需換血治療幸運的是,6月23日,省直中醫院新生兒科採用全自動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成功為其換血,讓他轉危為安。據悉,這是我市首例採用全自動外周動靜脈同步的方法為新生兒成功實施換血的病例。6月17日,樂樂(化名)出生了。正當全家人都沉浸在喜悅中時,噩運卻在不知不覺中降臨到這個孩子身上。出生後不久,樂樂出現了皮膚重度黃染現象,並逐漸加重。
  • 因「蠶豆病」出生10天需全身換血,專家稱孕婦應警惕氧化劑藥物
    出生僅10天的小樂樂(化名),不幸患上溶血症,急需「全身大換血」。幸運的是,依託湖北省兒童醫學中心同濟兒童專病聯盟打造的「黃金6小時危重救治圈」,小樂樂得到及時救治,終於轉危為安。2小時成功「全身大換血」搶救生命刻不容緩。從鹹寧到武漢,車程約2小時,在轉運途中的這段時間,中法新城新生兒科醫護人員立刻進入「備戰」狀態 ,快速擬出治療方案,護理部、輸血科、檢驗科的醫護人員也迅速行動,換血治療的準備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著。
  • 蠶豆病的幾大徵兆,寶寶得了蠶豆病怎麼辦?
    有很多剛出生的小寶寶,有時候會出現黃疸、貧血、面色蒼白、小便呈醬油色等症狀,不少新手媽媽都會忽視這些症狀,或者將其簡單歸類為「新生兒黃疸」,其實切莫小視這幾大徵兆,也許它們在提醒你寶寶得了「蠶豆病」。
  • 新生寶寶從黃疸成全身換血
    在出生後沒多久,珊珊被檢測出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D)缺乏症(俗稱蠶豆病),第二天就出現了黃疸,醫生給進行了藍光照射治療。到醫院後,珊珊被診斷重度高膽紅素血症、蠶豆病,並伴有嚴重的貧血,她全身皮膚重度黃染,經過檢查,血清總膽紅素達566.8μmol/L,比正常數值高出了一倍多,病情十分危重。
  • 曬太陽退黃疸,3天後寶寶病危!全身換血兩遍,結果……
    加之,她還患有蠶豆病,僅照藍光退黃疸效果不佳,需要立即換血!完善準備後,醫護人員開啟動靜脈雙管同步換血術,兩個小時換血量達300毫升。這相當於,將珊珊體內的血液更換了兩遍!24小時內的黃疸如果母親是O型血,父親是A型、B型或AB型血;或母親是RH陰性血,而寶寶是RH陽性血的,尤其要關注這一點。
  • 蠶豆病原來是遺傳得到的
    常見的情形是父母親都沒病,但是母親帶有一個有病的染色體,這樣的話,所生的男孩有一半會有蠶豆症;所生的女孩都正常,但是其中一半會跟母親一樣帶有一個隱性的基因,把蠶豆病遺傳下去。   寶寶患有蠶豆病是一種遺傳性缺陷性疾病,發病後會出現黃疸,貧血,面色蒼白,小便呈醬油色等症狀,甚至引發多個臟器衰竭致死。這種疾病發病比較兇險,主要是由於吃蠶豆引起的,以黃疸為主要症狀。平時寶寶跟正常孩子一樣,沒有任何不適的症狀,根本沒有外貌上的異常表現,但是一遇到偶然的機會,如果吃了蠶豆或者服用氧化性藥物,就可能會引起蠶豆病的發作。
  • 出現這幾大徵兆,寶寶很有可能得了「蠶豆病」,爸媽要重視
    事例:剛出生7天的多多因出現皮膚黃染3天,發熱1天住進了醫院,經檢查,發現多多總膽紅素測定為635.2/L、直接膽紅素測定45.3umoI/L、間接膽紅素測定589.9umoI/L,已嚴重超出正常值,兒科醫生會診後診斷多多為: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俗稱「蠶豆病」,那到底什麼是蠶豆病呢?什麼是蠶豆病?
  • 寶寶出生12小時全身蠟黃成"小黃人" 醫生緊急全身"換血"
    足月順產誕生的小寶(化名)在出生後12小時,突然變成了「小黃人」,全身蠟黃,被緊急送到新生兒科。多學科合作凌晨4點備血 「小黃人」成功換血小寶被送到新生兒科後,醫生急查膽紅素常規,發現小寶血膽紅素已升至19毫克,血紅蛋白從入院時120克降至80克,膽紅素水平已超過換血水平,危及生命,需立即施「全身換血」術。
  • 寶寶查出蠶豆病怎麼辦?兒科醫生說,蠶豆病寶寶重在做好這一件事
    那麼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寶寶患有蠶豆病?蠶豆病在現在的社會中已經很常見了,而且這個疾病的發病率也在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嬰兒是蠶豆病的主要發病人群,尤其是3歲以下的寶寶佔了70%。其中,男寶患蠶豆病的機率比女寶要高出許多,他們之間的比例是7:1。
  • 男孩子要當心!「蠶豆病」會致命?
    另外,剛滿8個月的寶寶冬冬,食用了自家種植的「放心」蠶豆,出現了面色發黃,發熱寒顫等情況,並未引起家人重視,直到孩子的小便顏色深似醬油,家人才把冬冬送到醫院就診。冬冬被確診為「蠶豆病」,被收到觀察室住院治療,目前已轉危為安。
  • 泰國試管案例|42歲高齡,丈夫患蠶豆病,試管要男孩避免遺傳!
    經過醫療翻譯和醫生詳細地溝通後,得到了醫生的確切回覆:按照蠶豆病的遺傳規律,如果父親是蠶豆病患者,母親正常的話,兒子一定是正常的,而女兒一定會是蠶豆病致病基因的攜帶者。所以對於夫妻倆來說,通過泰國第三代試管嬰兒,蠶豆病雖然目前是篩查不出來,但是卻可以100%篩選出性別,這樣只要移植男孩,就能避免遺傳給下一代了。
  • 蠶豆病「重男輕女」 與遺傳傾向有關
    每年春夏之交是蠶豆大量上市季節,很多人都想一飽口福,但是,有的人吃了蠶豆卻會引發一種過敏性疾病——蠶豆病。發生蠶豆病的原因是體內缺乏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G-6-PD)。因此,蠶豆病學名叫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乏症。
  • 如果出現這幾大徵兆,寶寶可能得了「蠶豆病」,一定要重視!
    醫生根據孩子的症狀病史,經過進一步檢查,確診孩子為蠶豆病,經過醫護人員的診治,孩子病情痊癒。一、蠶豆病是個什麼鬼?蠶豆病是性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屬於G-6-PD缺乏症的一個類型,而不是所有的G-6-PD缺乏都叫蠶豆病,只有是因吃蠶豆引起的才叫蠶豆病。
  • 新生兒和媽媽血型不合 出生僅一天全身大換血
    作者:寶寶知道 熱點影像館因為與媽媽血型不合,寶寶出生後就患上了嚴重的溶血症,需要全身換血,否則可能會留下智力低下、聽覺障礙、腦癱等神經系統後遺症。目前,經過成功換血治療後,寶寶的各項生命體徵平穩。兩天前,38歲的王女士(化名)剛剛產下一子,可本應沉浸在喜悅之中的一家人發現,孩子出生後皮膚越來越黃,吃奶反應也不好,家人覺得不對勁,趕緊將寶寶轉到武漢市中心醫院新生兒科重症監護室。醫生檢查發現,寶寶全身皮膚發黃,有新生兒黃疸症狀,結合王女士O型RH陽性血的情況,初步診斷患兒可能患有嚴重溶血病。新生兒科醫護人員迅速安排抽血檢查,並馬上為其進行光療和心電監護。
  • 嬰兒出生不久出現溶血症 凌晨,「黃金寶寶」全身大換血
    丁雲 攝蘇宣 丁雲「一個剛出生10小時重度黃疸的寶寶需要緊急轉院!」10月12日下午3點左右,寶應縣人民醫院聯繫蘇北人民醫院,一場「生死時速」悄然上演。一個剛出生的小寶寶出現了危重稀有血型溶血並發血小板減少症,該醫院專家在短時間內診斷,並及時大換血,讓寶寶轉危為安。
  • 新生兒出生第二天出現黃疸,治療兩天後被家長帶回家「曬太陽...
    出生才5天的新生兒寶寶珊珊(化名)是一名足月低體重兒,出生沒多久就出現黃疸,並被診斷為「蠶豆病」,但是治療才2天,就被家人帶回家曬太陽「退黃」,由於延誤治療,三天後珊珊出現了嚴重的病理性黃疸再次入院,接受換血治療後才轉危為安。
  • 家長給寶寶曬太陽退黃疸,3天後只能全身換血救命……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7月15日訊(通訊員 周蓉 朱文青 全媒體記者 彭放)珊珊(化名)出生後出現黃疸,且被診斷為「蠶豆病」,家人認為曬太陽就能退黃,在醫院治療兩天後便把寶寶帶回了家。由於延誤治療,珊珊出現了嚴重的病理性黃疸,最終接受換血治療才轉危為安。
  • 新生寶寶從黃疸變成全身換血,病理性黃疸的危害家長要知道
    新生兒黃疸不是病,十個寶寶九個黃疸等,這些話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確實很多寶寶剛出生那會兒都是黃兒,老一輩見過的,多說沒事,曬曬太陽就好,但凡事不能經驗論,黃疸也有分別,不是所有的新生兒黃疸都能靠曬曬太陽好轉的。對待新生兒黃疸家長們的反應也差異很大,有的媽媽看到孩子通體發黃很擔心,但也有媽媽心大,知道黃疸(大部分)可以自愈也就沒放在心上,不過今天要和大家說說關於黃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