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熱播劇《30而已》掀起不小討論度,劇中女主角顧佳為了孩子上學,幫助丈夫拓展交際圈,一家人搬到了上海寸土寸金的地段,跟著自家樓上頂級豪宅最頂層的王太太踏入了上海TOP級太太圈。顧佳是令人豔羨的金字塔上層,她把老公從煙花編程師打造成了「許總」,也把自己打造成了裡外一把手的全職太太。
在最初的幼兒園面試中,顧佳操著流利的英語與面試官侃侃而談,為了證明兒子天資聰穎,她還提前準備了一本孩子的幼年習作,裝訂工整,裝飾畫也畫的用心,但是不料孩子沒能很好的完成面試。顧佳兒子幼兒園面試失敗,她為了讓兒子能順利入學,不得不選擇低聲下氣、想盡辦法取悅暴發戶王太太,為兒子爭取入學的機會,讓孩子擠進了貴族學校。
這位媽媽幾乎無所不能,一切都是為了保護他的孩子,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惜以一年一場百萬的煙花秀為「入學門檻」。電視劇中真實的反應了出了一些家庭為了孩子的教育披荊斬棘,許多優秀的國際學校,對家長也有嚴格的面試要求,包括學生的家庭成員構成、家庭條件,教育理念,言行舉止,教育程度都有著非常嚴苛的考驗。
僅僅一個幼兒園的入學問題就這麼艱難,這個情節也讓不少虎媽狼爸觸景生情,想起自己孩子擇校的種種「磨難」。從幼兒園入學,到幼升小、小升初、初中高中……每一次孩子升學都是一場硬仗,也是父母們物力財力的博弈。
進入世界名校是許多家長的願望,相比國內的公立學校小升初,再到中考、高考,每一場考試都像在擠獨木橋,尤其是對於高淨值家庭來說讓孩子在一個輕鬆的多語言環境成長工作生活,入讀國際學校成了最佳選擇。
在價格方面,隨著中國對國際教育質量和需求越來越高,學生的年均花費也越來越高,年均費用達到33,591美元,使中國名列27個調查國家國際學校花費首位。
而中國家庭對英語,國際化教育的期望繼續推動對新一批國際學校的需求,包括那些中外合作辦學學校和雙語學校。雖然中國的國際學校數量居於世界前列,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中國對國際學校,特別是私立雙語學校仍存在高需求。
在所調查的27個國家中,國際教育花費(包括學費及餐費,校服費等其他費用)最貴的五個國家:
▼
1、中國- 年均33,591美元
2、瑞士- 年均32,453美元
3、比利時- 年均29,613美元
4、英國- 年均26,627美元
5、新加坡- 年均25,758美元
隨之許多家長就會選擇讓孩子去海外接觸更為純正的國際教育,相對於國內國際學校的費用,歐洲很多國家的費用要低廉許多。以歐洲的國際學校為例,性價比就十分高,比如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歐洲的國際學校之所以被視為英美名校的絕佳跳板,就是因為許多英美的著名學府在這些國家都設有分校或是合作辦學,採用英美教育體系和課程安排。
同時歐盟基本權利憲章規定,擁有任一歐盟成員國的國籍身份,便可以歐盟公民身份在27個歐盟國家自由居住、學習、工作,享受與本國公民同等的福利。
這不僅意味著更具優勢的國際教育資源、更低廉的學習費用,更意味孩子無需與來自全世界的國際留學生競爭少部分的名校名額,將以更低的錄取門檻更容易地申請到德國、法國等國家的世界一流名校,以及一些不對國際學生開放的優質專業。
對於許多中產和高淨值家庭來說,「三十而已」演繹了他們為了孩子教育披荊斬棘的真實寫照。不論是孩子的教育,還是在上流圈子的處境,提早進行家庭的身份規劃,絕對會為接下來的人生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