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發現自己血糖升高,甚至是確實糖尿病問題時,總希望能夠找到一種食物,或者一種藥物,或者是一種治手段,能夠一蹴而就的解決問題,但以目前的醫學水平來看,糖尿病還沒有這樣的一個「剋星」,能夠一下子治好糖尿病或者長期穩定的控制血糖,我們對於糖尿病,要注意多方面的綜合調理,在不同的時期,採用不同的應對方式,使糖尿病對身體的健康危害降到最低,這才是糖尿病患者對待這個慢性代謝性疾病的正確態度。
糖尿病的首要任務當然是控制高血糖,為什麼要控制高血糖?因為如果不好好控制,高血糖就會引起多種併發症,這些併發症包括微血管併發症,如視網膜疾病,腎臟功能衰退等;也包括大血管併發症,如相關的心血管疾病;還包括周圍神經的併發症,糖尿病足,糖尿病皮膚病等等多個方面的問題,因此,我們控制糖尿病的最終目的,就是控制好血糖,減少這些相關併發症的發生機率和對健康的整體危害。
雖然現代的醫學水平,還不存在徹底治癒糖尿病的方法,但人類對於糖尿病的研究,比起幾十年前來,已經有了很多的進步,有很多的包含數萬例病例,持續多年的糖尿病預防研究,糖尿病治療前瞻性研究,糖尿病強化治療獲益相關研究,使得我們對於糖尿病的控制,治療獲得了更多的可靠的臨床數據,用以指導我們的糖尿病控制和治療。
關於糖尿病的飲食和運動幹預
來和大家分享一項源自我國的糖尿病預防研究數據,這項研究稱作「中國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持續時間從1986年到1992年,後續研究則一直持續到了2006年,眾多的數據我們就不多說了,而這項研究的最終結果表明,持續堅持的飲食調理和運動幹預,對於我國有糖耐量異常問題的糖尿病高危人群,能夠明顯地降低其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減緩發展成新發糖尿病的進程,相比於對照組,幹預組的糖尿病發病時間推遲了3.6年。這樣的數據,不但對糖尿病的預防有參考意義,對於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來說,飲食和運動對於血糖的輔助控制效果,身體健康獲益也是明確的,有效的,而且後續研究還發現,積極的飲食調理和運動幹預,對於降低糖尿病相關併發症,特別是嚴重併發症的發病機率都有所下降。
糖尿病一定要早發現,早幹預,早治
糖尿病要早幹預,早治,早控制血糖,越早做到,對身體的健康獲益越大。
對於糖尿病,曾經有這樣的兩個觀點爭論,那就是糖尿病是否進行幹預,糖尿病併發症就可以的預防,而另一方的觀點是,糖尿病的併發症是不可預防的,如何證明誰的觀點正確,當然是通過臨床數據來說話。
於是針對這一爭議,英國和美國都對此問題展開了長達10年以上的大型臨床數據研究,開始於上世紀70年代的英國UKPDS研究表明,平均隨訪10年,發現糖化血紅蛋白每降低1%,微血管併發症的風險降低35% ;而於10年後開始的美國DCCT研究,在1993年公布結果也顯示,經過7年的強化血糖控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病和神經病變的進展都有了顯著的降低,這兩個大型的臨床研究都證明了,嚴格控制血糖水平,能夠明顯的更好地控制糖尿病的併發症發生風險和發展進程,血糖要控制,還要好好控制。
這兩項研究還發現,對於糖尿病患者,越早幹預,在糖尿病發病早期進行強化治療,控制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在6.5%以下甚至在身體耐受的情況下控制到6.0%以下,能夠明顯地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特別是微血管併發症的發生率,而在UKPDS的後續研究中,證明經過強化治療轉變為普通治療控糖的糖尿病患者,其強化治療階段的健康獲益仍然持續存在,說明我們的血糖代謝存在記憶效應,糖尿病發病早期,儘早的嚴格的控制血糖,能夠獲得持續的健康獲益和良好的預後。
而對於糖尿病發病周期較長的患者,其強化控制血糖的健康獲益就變得不再明顯,因此,此時根據身體情況,可以適當放寬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標。在1999年~2009年的旨在研究糖尿病控糖與心血管風險關係的ACCORD研究中,研究結果表明,在心血管風險降低方面,對於糖尿病病程超過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採用強化降糖治療(降低糖化血紅蛋白至6.5%以下),與常規治療相比(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到7.5%以下),其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並沒有顯著降低,而全因死亡率反而出現了升高,因此,這項實驗經過3.5年 後,強化治療組全部轉化為標準治療組。
這樣的研究結果,同樣表明,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早做幹預,不管是加強生活調理控制,還是合理口服藥物或注射胰島素,能夠在糖尿病發病早期進行幹預治,嚴格控制好血糖水平,能夠更好的保證身體的健康獲益,減少相關併發症的發作機率和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