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正義三門峽
······
誰播秋色滿山香
——三門峽市人民檢察院教育整頓「為民實踐」活動掠影
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試點工作以來,作為試點單位之一的三門峽市人民檢察院黨組一班人在不斷思索,如何將三門峽檢察隊伍打造成為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鐵軍?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黨組一班人不約而同的把目光盯聚焦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第一線。
中國共產黨成立在城市、壯大在農村。土地革命時期,黨就把農村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打土豪、分田地,幫助廣大農民解決了土地問題;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使廣大農民成為黨的堅強後盾;抗日戰爭時期,農村又成為敵後抗日的主陣地;解放戰爭時期,廣大農民用獨輪車推出一個新中國。步入新時代,黨中央把農業農村農民作為「一號工程」。農村發展與國家命運休戚相關,農村穩定與黨的執政地位關係一脈相連。人民檢察院是國家政權的一部分,關注農村責無旁貸;檢察隊伍是黨絕對領導下的重要力量,關心農民義不容辭。
共識凝聚,目標即定,一場在農村開門納諫、淬鍊思想、鍛鍊隊伍的「黨建引領整頓、整頓輔射農村」的為民實踐活動在全院黨員和幹警中得到認可。藉助「365心橋工程」、「黨建+扶貧春雨模式」,為民實踐活動的種子伴隨著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試點工作的東風在陝州農村漸次開花結果,三門峽市人民檢察院幫扶的觀音堂鎮及其所屬的韓巖村也成為了教育整頓試點工作的分戰場。
矮屋低簷下,一個隊員「一扇窗」
政法隊伍教育整頓檢察幹警「一個都不能少」,這既是黨中央的要求,也是隊伍建設所需。三門峽市檢察院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一開始就注意到了兩個特殊群體:掃黑除惡專案組和扶貧駐村工作隊。專案再忙,「四項任務」必須完成;扶貧再累,「三個環節」缺一不可。於是,「專案組」成立了臨時黨支部,駐村工作隊建立了「教育整頓學習小組」,他們在完成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以滿腔熱情投身到教育整頓中來。
在韓巖村駐村工作隊駐地,脫貧攻堅到了關鍵的時候,隊員們白天忙扶貧,只好利用晚上有限的時間組織學習、集中討論。他們整齊劃一的著裝,熱烈而激情的討論,讓不少群眾擠在窗戶邊「看熱鬧」,成為了韓巖村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慢慢地,群眾窗外擠進屋裡,從「看熱鬧」變為「湊熱鬧」,和駐村隊員一起說整頓、話發展、談希望。駐村工作隊從此成為市檢察院教育整頓工作在遙遠農村的「一個窗口」。通過這個「窗口,」群眾零距離了解了教育整頓的重要意義、目標任務;通過這個「窗口」,檢察院聽到了最基層的聲音,找到了整改問題的方向。
讓檢察幹警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最有效的辦法之一就是走到人民群眾中間。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市檢察院成立了有39名中層正副職黨員作為幫扶第一梯隊,另選39名青年黨員作為幫扶預備隊,每個月隊進村入戶開展工作。同時,將扶貧責任黨員工作成績納入機關黨委黨員管理和幹警個人績效考核,視工作完成情況予以獎懲。幾年來,他們進村入戶,有的幫助群眾聯繫工作,有的幫助其子女申請助學貸款,有的不僅自購商品、藥品看望幫扶戶,還幫助他們銷售辣椒、蔬菜等農產品,有的或幫助打掃衛生,或為群眾做一頓飯,或時常通過電話了解群眾生產生活情況,幫助群眾解決各種困難。韓巖村這個「窗口」越來越大、越來越亮。
進村入戶中,一個黨員「一座橋」
檢察工作離不開群眾,教育整頓工作一樣離不開群眾。
開門納諫,收集民意,為教育整頓工作提供來自群眾的智慧。市檢察院16個黨支部,120多名黨員走進田間地頭、走進群眾家裡,向觀音堂鎮近5萬名群眾宣傳教育整頓工作,聽取群眾意見。
行動如此迅速,效果如此明顯,這得益於市檢察院幫助陝州區觀音堂鎮借鑑「楓橋經驗」打造「365心橋工程」、幫助韓巖村開展「黨建+扶貧春雨模式」。2018年,市檢察院在韓巖村開展「黨建+扶貧春雨模式」,市檢察院每月28日安排一個支部和韓巖村黨支部共同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以靈活的形式、鮮活的內容統一意志,形成合力。市檢察院先後為韓巖村安裝監控設備、添置圖書,組織召開退伍軍人座談會、舉辦掃黑除惡專題法治講座,帶領韓巖村50餘名黨員幹部到監獄接受警示教育,確保幹部隊伍風清氣正。2019年,市檢察院幫扶陝州區觀音堂鎮學習「楓橋經驗」打造「心橋工程」,開展法制宣傳,提供法律諮詢,調節矛盾糾紛……立足檢察職能努力幫助基層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好」。先後共幫助觀音堂鎮解決各類矛盾糾紛22起。
田間地頭上,一個支部「一團火」
「群眾利益無小事」。而心中有民,手中的檢察權才能為民所用。教育整頓活動的最終目的也是如此。市檢察院黨組一班人高度重視在支部共建中發現問題,在走訪群眾中了解線索,從而在農村陣地拓展檢察業務,為檢察機關鑄魂揚威。
在開展共建走訪群眾時,市檢察院的檢察官了解到一名小女孩輟學在家多時,進一步對小女孩了解其輟學情況時,小女孩的眼淚流個不停。敏銳的檢察官覺得事有蹊蹺,就到小女孩就讀的學校了解情況。發現小女孩和同宿舍同學關係不好,存在校園欺凌現象。未成年人檢察部迅速介入,發揮業務優勢,向該校發送「檢察建議」,並為該校師生上了一堂防校園欺凌法治課。同時,為小女孩開展長期心理幹預輔導,為其辦理轉學,幫助回歸校園。
走訪中還了解到,一位老人耳朵爛了一半,時常夜裡疼的大叫,其兒子長期在外打工,兒媳不給老人看病。簡單了解取證後,第九支部檢察官結合公益訴訟職能,辦理了全省首例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探索通過民事公益訴訟助力脫貧攻堅。後來,老人的兒子和兒媳帶老人到市醫院把病看好後,認識到自己此前過錯,積極贍養老人。
市檢察院還先後結合檢察業務高度關注農村留守兒童保護問題,對一名父母雙亡的孩子進行心理疏導,為其申請社會救;在扶貧村設立法律諮詢臺,為村民提供法律服務;為一名案件被害人申請2萬元救助金,讓其不「因案致貧」、「因案返貧」。
為民實踐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讓政治身份融入柴扉矮簷、政治信仰融入椒地菇棚、政治責任融入田間地頭、政治追求融入百姓福祉、政治靈魂融入貧瘠土壤,正成為三門峽市人民檢察院百餘名檢察幹警為民實踐的自覺行動。
審 核:王 飛
作 者:胡 彬
小 編:李藝璇
正義三門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