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考完數學後,「太難了」幾乎成了考生們的共同心聲。至於哪一卷試題更難,眾說紛紜。但有些題,是公認難度較大的,比如今年文科數學卷1中的「金字塔」問題,估計做錯的同學較多。關於這個題的討論,很快上了熱搜。
討論「數學太難」,有一個人經常成為眾矢之的——難道又是「葛大爺」出的題?
這位葛大爺,不是葛優,是南京師大附中校長葛軍。
葛軍曾多次參與江蘇省數學卷命題,而那幾年,江蘇高考數學題又特別難。因而江湖傳言,這事兒與葛軍有關。
一傳十,十傳百,最後的版本就成了,葛軍是全國高考數學命題專家組成員,那些難度極大的偏題、怪題、變態題,都是他出的。葛大爺的名號,也因此響徹全國。
傳言越久,越像真的。葛大爺終於坐不住了。去年,葛軍就曾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澄清,自己只參加過2004、2007、2008、2010年江蘇省高考數學卷命題工作。網傳自己出「變態題」,都是冤案。
今年考完數學後,葛軍更是特意發了一段視頻。視頻顯示,他正在校門口送考生進場,有力地證明了他沒有參加今年的高考命題工作。
每年高考數學結束,網絡上都會出現一些有趣的段子。有的是自我調侃:
答題卡很有質感,摸上去很舒服。監考老師的態度很好,考場很舒適,同學們都很滿意,紛紛表示明年還會再來。
有人流露出絕望:
一緊張,公式忘。似曾相識,解法卻不詳。向量幾何兩茫茫,看數列,淚千行……
每一個段子背後,都是對數學的恐懼。去年被維納斯支配,今年被金字塔支配,明年呢?唉,現實總是無法掌控。
其實,所謂數學很難,未必是真相,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暗示,以及「倖存者偏差」所致。
相比語文等學科,數學題的答案很確定。考完之後,結果如何,自己已經心中有數,不需要等待最後的揭曉。所以,數學考砸了的學生,就會感到大勢已去,發出悲嘆的聲音。
但又懷著僥倖,希望是題目太難,而不是自己能力不足。在「大家都覺得難就好了」的心理暗示驅動下,矛頭就指向了高考命題人。葛軍,確實是最合適的背鍋俠。
這兩年,參加高考的考生數突破千萬,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高考數學題會越來越難嗎?
其實不是,高考數學命題以及數學課程改革,都是趨向於降低難度。有統計數據表明,高考數學成績的區分度越來越小。不出偏題怪題,突出理性思維,著重考查關鍵能力,是高考數學命題的基本原則之一。
批判性思維能力、數學閱讀理解能力、信息整理能力、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等,都是關鍵的數學能力,但也與語文、政治、生物等學科有橫向關聯,更與社會生活深度融合。
比如,今年的高考數學題,就有「戰疫」相關內容,或考查學生使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或考查學生解讀統計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要學好數學,不但要夯實基礎,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多做真題,更要橫向打通各學科,齊頭並進,有效整合。同時還要關心國際國內大事,積極參與社會生活,提升思維的廣度與深度,進而提高認識、理解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的高考生,經歷了疫情、網課、延期和暴雨的考驗。你們將更勇敢,更堅強。你們是更強壯的後浪,將會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