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之聲》採編組
近年來,南寧市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目標,發揮人大職能作用,堅持監與督並重,在助推全市團結進步示範市中,展現人大擔當作為。南寧市採取有效舉措,全面深入紮實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2016年9月,南寧市被國家民委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榮譽稱號。2019年6月,國家民委確定20個市(區、街道)為「深入推進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建設試點城市」,南寧市是廣西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在此基礎上,我市大力開展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深化提升工作。今年5月下旬,市人大常委會組織專題調研組,先後深入隆安縣、橫縣、青秀區和武鳴區相關學校、社區、村屯、企業等,對我市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深化提升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調研。
創新服務體系
讓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
調研組一行走進西鄉塘區中華中路社區,該社區居住著漢族、壯族、瑤族、苗族、維吾爾族等19個民族,美美與共、和睦相處。
維吾爾族居民買吐送·玉送說:「住在一個社區裡,就是一家人,社區對我的幫助和關懷,讓我紮下了根。」在社區的幫助下,買吐送·玉送不僅紮下了根,還做起了新疆特產生意。「在這裡我們遇到困難都有社區人員和上級領導積極幫助解決,南寧已經成為我的第二故鄉。」買吐送·玉送說。
近年來,中華中路社區成立了「華娟黨代表工作室」和「謝大姐暖心屋」等,幫助少數民族群眾,並通過舉辦百家宴、文藝演出等活動,讓各族居民和諧相處、互述情誼。社區黨委書記謝華娟介紹,從2009年起,中華中路社區就經常組織古爾邦節、「壯族三月三」、開齋節等民族傳統節慶活動,居民們相處十分融洽。
近年來,我市在「13456」(即「一個中心、三級網絡、四項制度、五支服務隊伍、六項服務內容」)民族事務服務體系的基礎上,打造各民族居民和諧交融的社區共居環境;以綜治雲數據應用平臺為依託,建立各民族相互交融的社區穩定環境;打造與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流出地聯動機制,與內蒙古、寧夏、新疆、西藏4個自治區首府城市籤訂「建立少數民族地區首府城市社會和諧穩定工作區域合作機制」,深化、完善少數民族流動人員流出地和流入地「兩頭對接」機制,使少數民族居民來邕既安得了家,也興得了業。
兜住民生底線
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掉隊
在隆安縣震東集中安置區,調研組親身感受到了少數民族搬遷群眾蒸蒸日上的工作與生活面貌。
壯族婦女張陸妹過去與丈夫到廣東務工,老人的健康、孩子的教育成為夫妻倆在外最牽掛的事情。轉機發生在2018年12月,張陸妹一家在震東集中安置區獲得了一套90平方米的住宅。搬家後,張陸妹擔任震東社區「兩委」委員、昌泰茗城黨支部書記,丈夫則參加社區開設的技能培訓班,拿到了電工證,在隆安縣城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搬出來」改變了少數民族群眾貧困落後的舊貌,「穩得住」兜住了少數民族群眾的民生底線,「能致富」提振了少數民族群眾幹事創業的信心。「搬出來後有了一技之長,解決了孩子的上學問題,黨和政府對我們都很關心,各個民族在這裡都能和睦相處。」張陸妹說。
2020年,隆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隆安縣委統戰部副部長、民宗局局長蘇榮書介紹,隆安縣總人口近42.3萬人,其中壯族人口佔95.06%,全縣摘掉了「窮帽子」,就意味著佔據人口總量絕大部分的少數民族群眾實現了脫貧。
2017—2019年,南寧市籌措各級財政資金84.42億元用於扶貧,馬山縣、上林縣、隆安縣3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邕寧區1個自治區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實現摘帽,全市貧困發生率降至0.43%,不斷夯實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基礎支撐。
構建和諧家園
將民族團結的種子深植人心
調研組一行來到武鳴區的壯族文化傳承基地。「在基地裡,市民可更深入了解壯民族文化,從而將傳統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基地負責人潘文華說。
為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南寧市通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寺廟、進家庭、進商業街區等「八進」活動,打造了175個各具特色的示範點,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理念在各行業各領域生根開花。
搞好民族團結,要從青少年抓起。在南寧師範學校附屬小學,隨處可見充滿民族性、教育性、人文性、藝術性的景觀文化,豐富的民族元素和校園建設有機融合。
南寧市頒布《南寧市壯文社會使用管理辦法》《南寧市民族教育條例》等,率先在全區設立市本級少數民族教育專項補助資金,改善民族地區學校辦學條件,保障少數民族學生接受教育的權利。
南寧市還以「壯族三月三」等節慶活動為契機,每年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民族團結宣傳月活動,採用民族文藝展演、民族體育競技、民族團結知識競賽等形式,推進「網際網路+民族團結」行動,讓群眾在歡聲笑語中接受民族團結教育。
市民宗委副主任黃露表示,今後將突出、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以「石榴花開美邕城」為主線,全面推進、深化全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打造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引導各族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文化觀,自覺做民族團結的維護者、踐行者、傳播者。
今年6月18日召開的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人民政府關於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深化提升工作情況的報告和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的調研報告,認為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紮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成果不斷鞏固提升。會上提出要持續深入推進創建工作,建立常態化宣傳機制,加強隊伍建設,強化示範引領,推動創建工作提質增效,營造全市各族人民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良好氛圍。
「下一步,市人大常委會將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加強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市深化提升工作,紮實推動首府南寧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向更高層次、更廣範圍、更高水平邁進,不斷築牢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品牌。」市人大民族華僑外事宗教委員會主任委員梁新蓮說。
(執筆:本報記者楊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