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喜歡看看動漫,其實動漫是動畫與漫畫的結合,是動畫加動漫的合稱,現在的國產動畫相信大家又在看,製作水平也是越做越好,《鬥破蒼穹》、《鬥羅大陸》這些根據小說改編的動漫也是口碑極好,而大家知道3D動畫的製作有多燒錢嗎?我們今天就來聊聊。
「動畫」這個詞大家從字面上就應該能理解它的意思,「讓畫面動起來」只就是動畫,其實並不是近現代才有的,古代的時候,就已經有動畫的雛形了,宋朝的「走馬燈」不知道大家聽說過沒,它就可以算最初級的動畫,具體的操作是,一個箱子裡點一根蠟燭,將製作的剪紙的影子投在外面的幕上,而想要畫面動起來,就需要轉動箱子。雖然是古代的作品,但走馬燈卻抓住了動畫製作長期不變的思路——「將靜態的圖像快速播放從而呈現動態」。
說起「3D動畫」相信大家都會想起那麼幾部,沒錯,3D已經成為了當下最主流的製作形式,不管是電影還是動畫,人們的審美需求提高了,對作品的要求也提高了,所以,3D已經算是動畫的必要要求了,傳統的動畫,觀眾已經不再買單了,但3D動畫的製作也是最需要經費的。想讓畫面有立體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動畫師用人偶製作動畫,人偶移動一幀,就拍一幀,而一部完整的動畫電影電影就有成千上萬幀,動畫師需要完成所有幀的製作,並在最後把這些拼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動態3D電影,這樣的工作量可想而知,所以3D電影的製作,既耗時又耗力,更費錢。
第一部3D動畫片你知道是哪一部嗎?世界上第一部公認的3D動畫電影是1995年,皮克斯工作室出品的《玩具總動員》,它是第一部純CGI製作的3D動畫片,而這部動畫也算是開啟了整個3D動畫世界,在它之後,3D動畫成為動畫界的主流,大家可以看到,直至現在世界上最大的廠牌依然是迪士尼,其後是夢工廠,競爭也是異常激烈。
「經費每一秒鐘都在燃燒」,其實說的就是3D動畫,可能大家對3D動畫的燒錢能力可能沒有一個直觀印象。那我們來看圖說話,下圖是截止到2015年,全球預算最高的動畫片排行榜,大家可以看到,《玩具總動員3》每秒的成本高達3萬2千美金,製作的單位是每秒!
前段時間上映的3D動畫《白蛇:緣起》的製作預算是8000萬人民幣,但我們如果以《玩具總動員3》的價格計算,8000萬人民幣只夠製作近400秒的戲,也就6分半鐘,這時候電影的前奏還沒完,男女主角還沒碰面呢。
《復仇者聯盟4》的製作成本是4億美刀,而其中演員的片酬超過一半,意思是僅有一半的投資經費用於電影特效製作,動畫無需真人演員,無需支付演員片酬,但為什麼製作經費還是呢麼貴?
主要是因為周期與工序。因為與真人電影製作相比,3D動畫的製作時間更久,大部分真人的電影製作重點在前期,只要前期拍好,後期的工作量其實並不大,只要沒有太多過於炫酷的特效,半年以內應該是可以完成的。但3D動畫電影就沒有這麼簡單了,你在影片裡看到的每一個場景、每一個人物、每一個細小的道具,都是需要動畫師一點一點製作的,大家應該對《冰雪奇緣》很熟悉,艾莎這個人物光頭髮就有幾萬根,其中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龍之谷·破曉奇兵》相信不少的小夥伴們應該看過,它算是國產動畫中的難得的精良作品了,這部動畫也是投資過億,但是票房連投資的一半都沒收回來,為什麼會這樣?那是因為我們對國產動畫不自信,看了很多,都覺得很失望,所以不會選擇去影院看國產動畫,製作的工序其實差不多,那為什麼咱的國產動畫還是沒法跟外國製作抗爭呢?
其實,主要是差在了前期,一部好的動畫電影,或者說一部好的電影,內容始終才是最重要的,不管你的特效做的多麼炫酷,沒有內容做支撐,這部作品是很難得到觀眾的認可的,觀眾需要的是有內涵、有深度的電影作品,而不是簡單的視覺滿足,「內容為王」應該貫穿在我們影視製作的全過程。
當然了,我們在看到國產動畫不足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國產動畫的進步,至少現階段來說,我們的動畫市場已經有了起步,不再是外國電影一支獨大的局面,我們也應該相信國產動畫也一定能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