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註上面的公眾號,每天可以讀原創好文章 (如果喜歡,歡迎轉發!)
正如我上一篇說的,翟抄抄老師的道歉不是結束,僅僅是個開始。
翟天臨的博士門事件愈演愈烈,他的導師陳浥也醜聞頻出了,北大電影學院也醜聞頻出了,吃瓜群眾原先只是磕著瓜子看熱鬧,現在紛紛搬起小板凳開始坐等追劇了。
大家更願意把這件事作為學術腐敗來看待,但,僅僅是學術腐敗嗎?
我認為,這是中國高等教育錄取制度的腐敗。
01. 博士生產大國
講兩個並不枯燥的數據:
從2008年起,中國的博士學位授予超過美國,連續十年世界博士數量第一。博士生1999年的5.4萬人增加至2009年的24.63萬人,10年間增加了4.56倍,,據國家統計局官網數據:我國具有博士授予權的365所大學(遠比美國多),2015年在學博士研究生32.67萬人,招生7.44萬人,畢業5.38萬人。研究生的人數更可怕。中國儼然已經成為「博士生產大國」(數據源自華中科技大學周光禮教授的《中國博士質量調查》),高校擴招早就擴到博士生這個領域了。
2017年SCI資料庫收錄中國科技論文36.12萬篇。我國研究生,博士發表的中國科技論文數量也連續九年排名世界第二位,但是水平並不高,被引用的數量並不多。直接體現就是中國的創新指數在全球40個主要國家中排第18名,很尷尬的現實。「論文崇拜撐不起科技強國」是個現實。(數據源自LetPub的《2017年中國高校發表SCI論文數量排名》)
目前我國大多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對於發表SCI論文的數量都有要求,每個高校之前要求發表2篇,因此我國的SCI論文發表數量很高。為什麼研究成果卻很尷尬呢,這與我國的現行教育體制有關,國內的研究環境有關。學校不是為了研究為目的招生,很多人讀研究生,博士生更不是以學術研究為目的,僅僅想要為了提升自己「身價」,想拿一個更高的學歷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俗稱博士工)而已。
誰能否認這個現實?!
02. 取士制度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博士生招生的初衷,各招生單位一定要制定健全的招生工作制度、執行科學完善的培養學習制度。據說「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保證質量,寧缺毋濫」是教育部的招生錄取原則。
不單是為了一個國家各領域學術崛起招收培養人才,也是在為國家未來發展崛起做人才儲備。
公開公平公正地招攬人才一直是中國發明科舉制度以來政府的初衷,哪怕是封建社會,各朝各代統治者唯恐求不到可用之才,中國歷史上求賢的故事非常多,一方面找人才,一方面通過國家機器來發現培養人才,所以有了中國獨創的科舉取士制度,統治者也在不遺餘力勸勉廣大人民群眾多讀書,多寫論文,多搞點科研成果出來,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宋真宗趙恆的一首詩《勸學詩 》: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男兒若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意思就是要勸勉所有人重視教育,讓孩子們多讀書,因為讀書考取功名是當時改變人生的一條最佳的出路,考取功名後,才能得到社會地位,才能得到無窮的財富和如雲的美女。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所有寒家子弟的夢想,通過認真讀書求學,參加國家舉辦的統一的科舉考試後,一步登天,由種地的窮屌絲秒變朝廷高富帥。
這個夢想至今依舊的寒家子弟人生的夢想,這條路至今仍是寒家子弟人生的高速路。
可如果這條路被堵死了呢?
03. 野無遺賢
杜甫這麼優秀的一個大詩人,從年輕的窮苦屌絲一直混到老年,成為窮苦的老年屌絲,就是因為這條取士之道被堵死了。杜甫年輕的時候政治理想就是「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多麼遠大高尚的理想,高高興興跑到了長安參加國家公務員統一考試去了,立志博取功名一遂平生志向,結果很不幸無法參加考試,為什麼呢,此時大唐正是唐玄宗時期,而權力中心長安掌權的是卻是超級奸相李林甫。
李林甫直接取消了科舉考試,杜甫你再有才,科舉取士的路給你直接堵死了,徒呼奈何啊。
《資治通鑑》上記載這個奸相李林甫的惡劣事跡頗多,他貢獻了大家現在耳熟能詳的兩個成語,一個是「口蜜腹劍」,就是說李林甫這個人嘴巴比蜜甜,手段比炭黑,當面一套話說得很好聽,背後專拍黑磚捅刀子。「世謂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劍』」。
還有一個就是「野無遺賢」。野無遺賢,出自《尚書·大禹謨》,指民間沒有被棄置不用的人才。古多以稱頌聖明之世。
奸相李林甫雖然文化素質非常低,平素不學無術才能平庸,一說話全是粗話,而且因錯字滿篇鬧過不少笑話,聽到的人都偷偷嘲笑他,「發言陋鄙,聞者竊笑」。
但李林甫同志能夠拍得一手「彩虹屁」,就是馬屁裡面的極品,花式馬屁,五顏六色的拍唐玄宗及其周邊後宮和有用的大臣們的馬屁。包括唐玄宗李隆基在內的皇室所有人都很喜歡他,讓他當了宰相。由於深得唐玄宗的喜愛,李奸相當了十九年的宰相,這也是杜甫們悲劇的根源。
但凡能力低下又得了高位的人,往往表現出的共同點就是嫉妒賢能,打擊賢能,隔絕賢能。凡是聲望才能和功勞業績比自己厲害,或者受到大老闆唐玄宗寵信以及那些官位快要超過自己的人,一定要想方設法除去,尤其忌憚和仇恨那幫因文章寫得好而提拔起來的這種官員。「凡才望功業出己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去之。尤忌文學之士。」
唐玄宗想招攬天下有才能、有技能的人為朝廷所用,也就是搞搞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招生考試,下令進行全國統招。
奸相李林甫卻害怕殿試時,那些有才能的人在皇帝面前指責他的失職和罪過,於是就向皇帝上表稱:這一次來參加朝廷選拔的人,稱不上人才,沒一個靠譜的,如果把這樣的人到皇帝面前,恐怕會侮辱了皇帝的視聽。他對前來應試的人才故意刁難,把詩詞歌賦等統統過了一遍,篩選下來,全部落選。「李林甫恐草野之士對策斥言其奸惡,建言:「舉人多卑賤愚聵,恐有俚言汙濁聖聽。」乃令郡縣長官精加試練,灼然超絕者,具名送省,委尚書覆試,御史中丞監之,取名實相副者聞奏。既而至者皆試以詩、賦、論,遂無一人及第者。」
李林甫立即將此事向皇帝上報,並表示祝賀,聲稱「野無遺賢」。意思就是當今皇上太賢能了,已經把全天下人才都網羅到了朝中,在民間已經沒有一個人才了!「林甫乃上表賀野無遺賢。」
04. 制度還是學術
相當於北大藝術學院的領導給教育部的說,天下人才經過考試,都在學校博士後工作站了,儘管一路免試過來,沒有學術論文,就算有也是抄的,但翟天臨也是俺們網羅的人才啊。
博士生導師陳浥雖然是本科學歷,這陳學士已經是我們找到最好的博士生導師了!
院長雖然睡著學生,拿國家的錢給學生演電影開心,但張院長也是我們能找到最好的院長了!
不是我們無能,實在是民間已經沒有一個人才了!
我強烈建議北大給國家教育部發去賀電,內容就四個字:
野無遺賢!
所以,這件事情大家僅僅認為是學術腐敗嗎?!
——————end
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關注公眾號:dongchenglaod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