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中國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中國收益可觀的消費市場更是讓世界各國格外心動。與此同時,中國的貨幣也逐漸被海外所熟知,甚至有很多外國收藏愛好者開始痴迷於對中國貨幣的收藏。那麼問題來了,美國的法定貨幣為美元,日本的被叫做日元,中國的人民幣到西方又有怎樣的稱呼呢?
對此,或許有朋友會認為就是「人民幣」的首字母縮寫RMB,但其實並非如此。因為CNY才是西方國家對中國人民幣的真正稱謂。那麼這個名字到底是由何而來,又有怎樣的含義呢?
眾所周知,中國的英文簡稱為CHN,但在西方這個簡稱更多是被用在正規賽事上,而多數外國人看到CN兩個字的時候就會聯想到中國。所以中國人民幣的外國名就以CN打頭,末尾的Y則代表金錢。不過,還有另一種說法稱因為CNY中的前兩個字母代表著中國在網際網路中固有的域名,CN域名也是全世界唯一由中國來負責管理的頂級國際域名。因此國外人把CN和中國畫上了等號。
不過,隨著方便快捷的行動支付逐漸在全球範圍內的普及推廣,市面上流通的紙幣或將越來越少,而且現在的年輕一代其實早已習慣用手機搞定一切,身上揣的現金很多時候都會忘記把它花出去。如果照此發展下去,未來紙幣應該就會成為一個國家,一代人,一種歷史文化的代表和珍貴記憶。
據了解,央行研究數字貨幣已超5年時間,未來央行將不會直接向公眾發行數字貨幣,而是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即央行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前期或先在部分場景試點,待較為成熟後再進一步推廣,出於穩妥考慮,會做好試點退出機制設計。相信很多朋友都會覺得存在手機裡的錢,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樣,花起來沒啥感覺,經常把持不住,那以後可要加強自控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