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路汐
最近看了臺灣的一則2分鐘短片,它讓無數媽媽掉下了眼淚。
當一個女孩選擇成為媽媽,就意味著她要放棄太多太多:身材走樣,和時尚絕緣,每天要吃不喜歡的食物。
還要咬著牙忍受孕期的各種反應,等生下孩子後,自己的衣帽間變成了堆滿母嬰用品的倉庫,塞滿化妝品的寶寶換成了全是孩子用品的媽咪包。
深夜再也不能睡個安穩覺,下班沒時間逛商場,要早點回家看寶寶。
女孩一旦成為媽媽,好像所有的「犧牲」就自然地發生了。
可是,沒有女孩是天生就會做媽媽,她們會擔心,會害怕,她們會在一個人的時候手足無措,會在深夜裡崩潰。
真的是年少不懂父母,讀懂已是當媽人。
做媽媽需要犧牲的太多太多了,卻也不能喊委屈,因為這是自己的選擇。
養兒方知父母恩,當媽才知最大的感受是憋屈。
朋友自從結婚後,就辭職專心在家帶孩子。
有一次,孩子因為發高燒要去醫院,為了趕時間便讓她老公幫忙,結果老公卻以自己上班太辛苦拒絕,好不容易才說服老公一起陪同去了。
到醫院後,才發現走的太著急,忘記拿孩子的病歷卡了。
朋友著急,要回去拿病歷卡,而她老公卻不動身,反而一味地指責她:你說你整天在家,卻連個孩子都照顧不好……
事後朋友和我們談起時,忍不住心中的委屈大哭出來。
很多媽媽都是這樣,獨自在家洗衣做飯,操持著家中的一切大小事務,卻被家人不理解,在她們眼裡,媽媽不過就是做做飯,整理家務,帶個孩子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
做媽媽是多麼苦澀啊,充滿了心酸和憋屈,沒當過媽媽的人根本體會不到。
可是,依然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反而覺得是媽媽們太矯情。
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有功勞,都可以矯情喊累,唯獨媽媽,是理所應當做這些,只能默默忍受,連喊委屈的資格都沒有。
就像日本一位媽媽去超市打算買即食的土豆沙拉,卻被一位大爺議論「為人母親,土豆沙拉什麼的,好歹要自己做吧!」
明明很難受、很委屈,媽媽卻不能說難受和委屈,因為有人覺得媽媽就是在矯情。
似乎做媽媽後,她是妻子,是媽媽,是女兒,是媳婦,卻唯獨不是她自己。
不論媽媽吃再多苦都是應該的,當媽媽做的好是應該的,就應該把優秀當作底線來評價一個媽媽。
日劇《我要準時下班》中女主的同事賤嶽前輩在生完孩子後,為了能夠快速地回到公司上班,她付出了很多努力,老公休了育兒假幫忙帶孩子。
賤嶽前輩還和領導表決心,就算有了孩子也能好好工作,可以比之前更努力。
可領導一點都不理解,甚至恥笑她,做媽媽的不應該在家照顧孩子嘛,居然會有上司同意男人休育兒假,真是想不通,她老公是公司的累贅嗎?
連同其他同事也在這麼想,覺得她不如之前熱情,什麼工作都要爭著搶著表現自己。
可他們不了解的是,在賤嶽前輩懷孕後,公司就把她撤出了工作項目,而她也無能為力,只能服從公司的決定。
好像一個女人只要從決定做媽媽那一刻開始,就要以孩子為最大,就算有人幫忙也是這個女人的過錯。
即便媽媽多麼不樂意,也會遭到家人的反對、領導同事的「特殊待遇」等,而媽媽為了孩子,卻又不得不服從他們。
看過一位新手媽媽感嘆:生完孩子後,覺得全世界都在與自己為敵。
這話一點都不誇張。
仔細想想就會發現,無論是身材、育兒還是工作到能力,當媽的人,都得服從妥協於很多人,甚至是一些與你不相干的人。
而這個社會,對媽媽有很多的誤解,最大的誤解應該就是:媽媽就該在家帶孩子。
就算是媽媽可以兼顧工作和孩子,也會受到不少人的反對和阻礙,而媽媽為了孩子,卻又不得不妥協他們。
即使是鐵人媽媽也做不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更何況大家都是普通人呢。
所以,女人一旦生下孩子,是專注工作還是顧家帶娃,這個問題就會擺在面前,就好像有人把你綁在那裡,在後面悄悄驅趕你做出讓步。
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我們總是得為了孩子,不得不服從一些人。
明明心裡一萬個不情願,卻又不得不接受,笑著應對,很是憋屈,在顧家這件事上我們好像沒有多少選擇。
熱播劇《三十而已》中的全職媽媽顧佳,做媽媽之前在外企呆過兩年,和老公一起創業開公司。
為了一心一意照顧寶寶和家庭,她選擇了做全職媽媽。
一年365天無休息,幾乎沒有個人時間,犧牲個人喜好和自由,隨時隨地熬夜加班,而且一分錢工資都沒有。
於是,媽媽開始盼望孩子能夠快點長大,能一個人睡覺,一個人吃飯,自己穿衣,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樣媽媽就能擁有自己的時間,把原本的媽媽還給她。
好不容易等有時間和精力了,媽媽想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卻不可以,因為這樣就是不懂事。
就像全職媽媽顧佳一樣,想要開茶廠,給兒子找個育兒師,老公卻說她要把孩子像包袱一樣甩掉。
當時說好等孩子上幼兒園,媽媽就出來工作,為什麼等到真正可以工作,卻要被說只顧自己,不顧孩子,一點都不懂事。
就算你智商、情商都在線,能上得廳堂也下得廚房又怎樣,更別說是普通媽媽了,每一位媽媽都付出很多犧牲了太多,依然沒有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的資格。
生孩子真的是一件特別糟糕的事,什麼身材走樣、情緒變壞,這些都不是最糟糕的。
一旦成為媽媽,好像所有的「犧牲」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女人就應該被媽媽這個身份所禁錮。
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媽媽卻不能,因為你是媽媽,你不能不懂事,做媽媽就要把幾乎所有的時間,為孩子隨時待命。
當了媽媽的女人,甚至連姓名都不配擁有,直接變成了「某某媽媽」。
當媽後,才知道憋屈兩個字,到底有多折磨人。
憋屈,是明明難受,卻不能說,因為這樣太矯情;
憋屈,是明明不喜歡,卻不得不為了孩子服從一些亂七八糟的人;
憋屈,是明明你也有夢想,卻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那樣太不懂事了;
憋屈,是明明很軟弱,害怕的要命,還得逼著自己堅強,這就是很多媽媽的寫照。
當媽媽的憋屈,或許只有當過媽的人才能體會到。
既然做媽媽有數不清的憋屈,為什麼還要選擇生孩子?
一個網友是這樣說的:「面對孩子,我的尖牙利爪一點點被磨平;他展現的純真笑容,把我20多年面對世態炎涼的滿目冰霜漸漸融化;他表達的愛,讓我更能看清過去,了解自己,學會和世界握手言和。」
大概這就是每個媽媽無怨無悔選擇的原因吧。
有了孩子後,媽媽做了許多曾經不敢做也不願做的事,只要是為了孩子;有了孩子後,媽媽才知道,原來自己也可以這樣厲害。
雖然這一路有苦有累,但媽媽們總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得到治癒與救贖。
所以,當媽真的是一邊憋屈一邊又覺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