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從成為媽媽開始,你放棄了多少?

2020-08-17 超級育兒師

作者|路汐

最近看了臺灣的一則2分鐘短片,它讓無數媽媽掉下了眼淚。

當一個女孩選擇成為媽媽,就意味著她要放棄太多太多:身材走樣,和時尚絕緣,每天要吃不喜歡的食物。

還要咬著牙忍受孕期的各種反應,等生下孩子後,自己的衣帽間變成了堆滿母嬰用品的倉庫,塞滿化妝品的寶寶換成了全是孩子用品的媽咪包。

深夜再也不能睡個安穩覺,下班沒時間逛商場,要早點回家看寶寶。

女孩一旦成為媽媽,好像所有的「犧牲」就自然地發生了。

可是,沒有女孩是天生就會做媽媽,她們會擔心,會害怕,她們會在一個人的時候手足無措,會在深夜裡崩潰。

真的是年少不懂父母,讀懂已是當媽人。

做媽媽需要犧牲的太多太多了,卻也不能喊委屈,因為這是自己的選擇。

養兒方知父母恩,當媽才知最大的感受是憋屈。

「全世界都可以矯情,唯獨媽媽不可以」

朋友自從結婚後,就辭職專心在家帶孩子。

有一次,孩子因為發高燒要去醫院,為了趕時間便讓她老公幫忙,結果老公卻以自己上班太辛苦拒絕,好不容易才說服老公一起陪同去了。

到醫院後,才發現走的太著急,忘記拿孩子的病歷卡了。

朋友著急,要回去拿病歷卡,而她老公卻不動身,反而一味地指責她:你說你整天在家,卻連個孩子都照顧不好……

事後朋友和我們談起時,忍不住心中的委屈大哭出來。

很多媽媽都是這樣,獨自在家洗衣做飯,操持著家中的一切大小事務,卻被家人不理解,在她們眼裡,媽媽不過就是做做飯,整理家務,帶個孩子而已,沒什麼大不了的。

做媽媽是多麼苦澀啊,充滿了心酸和憋屈,沒當過媽媽的人根本體會不到。

可是,依然得不到人們的理解,反而覺得是媽媽們太矯情。

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有功勞,都可以矯情喊累,唯獨媽媽,是理所應當做這些,只能默默忍受,連喊委屈的資格都沒有。

就像日本一位媽媽去超市打算買即食的土豆沙拉,卻被一位大爺議論「為人母親,土豆沙拉什麼的,好歹要自己做吧!」

明明很難受、很委屈,媽媽卻不能說難受和委屈,因為有人覺得媽媽就是在矯情。

似乎做媽媽後,她是妻子,是媽媽,是女兒,是媳婦,卻唯獨不是她自己。

不論媽媽吃再多苦都是應該的,當媽媽做的好是應該的,就應該把優秀當作底線來評價一個媽媽。

「為了孩子,媽媽不得不服從」

日劇《我要準時下班》中女主的同事賤嶽前輩在生完孩子後,為了能夠快速地回到公司上班,她付出了很多努力,老公休了育兒假幫忙帶孩子。

賤嶽前輩還和領導表決心,就算有了孩子也能好好工作,可以比之前更努力。

可領導一點都不理解,甚至恥笑她,做媽媽的不應該在家照顧孩子嘛,居然會有上司同意男人休育兒假,真是想不通,她老公是公司的累贅嗎?

連同其他同事也在這麼想,覺得她不如之前熱情,什麼工作都要爭著搶著表現自己。

可他們不了解的是,在賤嶽前輩懷孕後,公司就把她撤出了工作項目,而她也無能為力,只能服從公司的決定。

好像一個女人只要從決定做媽媽那一刻開始,就要以孩子為最大,就算有人幫忙也是這個女人的過錯。

即便媽媽多麼不樂意,也會遭到家人的反對、領導同事的「特殊待遇」等,而媽媽為了孩子,卻又不得不服從他們。

看過一位新手媽媽感嘆:生完孩子後,覺得全世界都在與自己為敵。

這話一點都不誇張。

仔細想想就會發現,無論是身材、育兒還是工作到能力,當媽的人,都得服從妥協於很多人,甚至是一些與你不相干的人。

而這個社會,對媽媽有很多的誤解,最大的誤解應該就是:媽媽就該在家帶孩子。

就算是媽媽可以兼顧工作和孩子,也會受到不少人的反對和阻礙,而媽媽為了孩子,卻又不得不妥協他們。

即使是鐵人媽媽也做不到家庭和工作的平衡,更何況大家都是普通人呢。

所以,女人一旦生下孩子,是專注工作還是顧家帶娃,這個問題就會擺在面前,就好像有人把你綁在那裡,在後面悄悄驅趕你做出讓步。

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我們總是得為了孩子,不得不服從一些人。

明明心裡一萬個不情願,卻又不得不接受,笑著應對,很是憋屈,在顧家這件事上我們好像沒有多少選擇。

「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因為那樣不懂事」

熱播劇《三十而已》中的全職媽媽顧佳,做媽媽之前在外企呆過兩年,和老公一起創業開公司。

為了一心一意照顧寶寶和家庭,她選擇了做全職媽媽。

一年365天無休息,幾乎沒有個人時間,犧牲個人喜好和自由,隨時隨地熬夜加班,而且一分錢工資都沒有。

於是,媽媽開始盼望孩子能夠快點長大,能一個人睡覺,一個人吃飯,自己穿衣,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這樣媽媽就能擁有自己的時間,把原本的媽媽還給她。

好不容易等有時間和精力了,媽媽想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卻不可以,因為這樣就是不懂事。

就像全職媽媽顧佳一樣,想要開茶廠,給兒子找個育兒師,老公卻說她要把孩子像包袱一樣甩掉。

當時說好等孩子上幼兒園,媽媽就出來工作,為什麼等到真正可以工作,卻要被說只顧自己,不顧孩子,一點都不懂事。

就算你智商、情商都在線,能上得廳堂也下得廚房又怎樣,更別說是普通媽媽了,每一位媽媽都付出很多犧牲了太多,依然沒有選擇做自己喜歡的事的資格。

生孩子真的是一件特別糟糕的事,什麼身材走樣、情緒變壞,這些都不是最糟糕的。

一旦成為媽媽,好像所有的「犧牲」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女人就應該被媽媽這個身份所禁錮。

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而媽媽卻不能,因為你是媽媽,你不能不懂事,做媽媽就要把幾乎所有的時間,為孩子隨時待命。

當了媽媽的女人,甚至連姓名都不配擁有,直接變成了「某某媽媽」。

當媽後,才知道憋屈兩個字,到底有多折磨人。

憋屈,是明明難受,卻不能說,因為這樣太矯情;

憋屈,是明明不喜歡,卻不得不為了孩子服從一些亂七八糟的人;

憋屈,是明明你也有夢想,卻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因為那樣太不懂事了;

憋屈,是明明很軟弱,害怕的要命,還得逼著自己堅強,這就是很多媽媽的寫照。

當媽媽的憋屈,或許只有當過媽的人才能體會到。

既然做媽媽有數不清的憋屈,為什麼還要選擇生孩子?

一個網友是這樣說的:「面對孩子,我的尖牙利爪一點點被磨平;他展現的純真笑容,把我20多年面對世態炎涼的滿目冰霜漸漸融化;他表達的愛,讓我更能看清過去,了解自己,學會和世界握手言和。」

大概這就是每個媽媽無怨無悔選擇的原因吧。

有了孩子後,媽媽做了許多曾經不敢做也不願做的事,只要是為了孩子;有了孩子後,媽媽才知道,原來自己也可以這樣厲害。

雖然這一路有苦有累,但媽媽們總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得到治癒與救贖。

所以,當媽真的是一邊憋屈一邊又覺得值得。

相關焦點

  • 《三十而已》顧佳:當了媽以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媽媽們:說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媽,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  顧佳,是正在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裡的一個女主角。  她為了保護兒子,不惜和別的媽媽打架。  她拼命的努力往上爬,就是為了給兒子更好的條件。  所以,她說:當了媽以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  顧佳曾經是個對未來對自己都非常有追求有目標的「女強人」。出色的工作能力、堅毅獨立的個性,顧佳的未來本來可以璀璨奪目、盡展光輝。
  • 當媽後在"睡渣"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背後原因有點暖
    懷孕的時候天天就想著趕緊卸貨吧,卸貨了我就要吃香喝辣的,最重要的是我要睡它三天三夜,給多少錢都不起的那種。可是只有當媽後才知道「孩子生下來就好了」這話就是最大的騙局。這是我當媽的第四年了,我已經不知道「睡整覺」是啥意思了,你肯定會說「孩子大了就好了」,孩子大了你愛怎麼睡就怎麼睡,事實真的是如此?
  • 「我曾無數次在深夜崩潰」:從選擇成為媽媽開始,你放棄了多少
    當一個女孩從結婚到懷孕到成為媽媽,就不知不覺放棄了太多太多,走形的身材,不在穿時尚的衣服,要吃很多不喜歡的食物,化妝品不敢再隨意使用,還要忍受著孕期的各種不適。全世界都可以矯情,唯獨媽媽不可以李夢和很多寶媽一樣,懷孕後就辭職在家養胎待產,生了孩子以後更沒有時間出去工作了,因為婆婆是個比較要強的人,即使李夢剛生完孩子坐月子,行動不便,可婆婆也沒有要在家幫忙帶孩子的打算,老公又要忙於工作,傷口還在疼痛的她一肚子委屈,想和老公訴說卻換來老公的說教:家裡只有你一個閒人,大家都要掙錢
  • 一段Rap唱出多少產後媽媽的痛,當媽太不容易,帶娃負重前行
    所以我們作為女性能成為媽媽,都是一件偉大的事情,與此同時,女人最狼狽的一年,莫過於當媽的第一年。前段時間,收視率火爆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裡的顧佳說:「當了媽以後,你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媽媽」的頭銜裡,什麼身材走樣,情緒變壞,這些都不是最糟糕的,出月子的第一天,
  • 全職媽媽為「自救」,送外賣治產後抑鬱:人生最怕的是自我放棄
    「當媽是一場修行。」在未成為媽媽以前,總覺得當媽很容易。隨著情感自然發展、歲月積累沉澱,自己身為人母時才發現:當媽也是一場和人生相比肩的修行。《三十而已》裡全能媽媽顧佳曾說過:「當了媽以後,你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
  • 《三十而已》顧佳活的太憋屈:娃的歲月靜好,都是媽媽在負重前行
    顧佳沒有因此放棄,反而越挫越勇,而是借著停電的機會,把自己的拖鞋借給王太太穿,自己赤著腳扶著王太太下樓梯。經過一系列的辛苦努力,終於換來了王太太的幫忙,顧佳這頓操作讓人感覺她並不在乎面子,實際上的顧佳骨子裡是清高的,從她因為小行星的事情怒懟王太太就可以看的出來。
  • 當媽媽後,我成了最怕死的人,你呢?
    當媽之後,你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你會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因為你得趕上娃碎鈔的速度。」雖然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同,但當媽後的變化卻有著許多驚人相似的地方。當媽之後,就是隨時隨地的接受娃的召喚,即便上廁所,你也要留個門給孩子~
  • 嫁給一個「媽寶男」是什麼樣的感受?什麼都聽老媽的,太憋屈了
    嫁給媽寶男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真的不要太憋屈了,除了那些花言巧語的渣男之外,相信很多女人也同樣不願意遇到一個媽寶男。媽寶男可不是平常所說的孝順孩子。什麼都聽老媽的,這是他們的常態,看似表面上十分孝順,但是卻是根本不分對錯。因為在他們的心裡,什麼都比不過媽媽的一個要求,一個指令。
  • 想要做好媽媽,從做好自己開始,早起,給自己一個不被打擾的時間
    身體一下子暖和了,拿出了自己買來好長時間,但是還沒有開始看的書,窩在沙發中,什麼也不想,就是看書。這個時間,腦子中的另一個我出來說,昨天孩子的衣服還沒洗,要不要現在去扔洗衣機裡,屋子裡有點亂,要不要收拾一下......我不要,這麼美麗的早晨,我要留給我自己。這些瑣事,還是留給其他時間吧,趕走這個小我,靜下心來,沉浸到書的世界中。
  • 當媽後,你有沒有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清華,你有沒有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是畢業七問中的最後一問。當看到這裡的時候,我心中為之一震,不得不聯想到自己,當媽後,我有沒有成為更好的自己?別人家孩子3歲就開始學英語了,我家孩子要不要也送過去......當媽前,我們可以隨心所欲,愛吃吃,愛睡睡,逛街逛到腳軟都沒事;當媽後,別說逛街,睡個整覺都成了奢侈。要讓女人們說說當媽後的辛酸,幾天幾夜估計都說不完。但是,當看到那肉嘟嘟的小臉朝著我笑,那胖乎乎的小手划過我的臉,所有的煩惱都瞬間消失了。他是如此的可愛,就像個小天使,我感覺自己上輩子一定是拯救了銀河系。
  • 這部劇和這本書,讓我懂得了當媽的修行
    顧佳的回答戳痛了多少人的心:生孩子是件非常糟糕的事情當了媽以後,你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裡什麼身材走樣,情緒變壞。這些都不是最糟糕的。然後就是努力想成為最好的自己,因為你得趕上娃碎鈔的速度。
  • 孩子被欺負,這位媽媽的做法絕了:女人當媽後,都是狠角色
    女人的這一生,自從生了孩子,成為媽媽,就開始了漫長的修行。為了孩子,媽媽們真的什麼都願意做。一切都是心甘情願,何來痛?何來忍受?最近看《三十而已》,就被狠狠戳到了。顧佳為了給孩子拿到入園資格,可以放下身段,光腳走路,給富家太太提鞋。她卑微的樣子,擊中了多少媽媽的心。
  • 當媽之後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最後一條真的太形象了
    導讀:當媽之後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最後一條真的太形象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當媽之後最大的感受是什麼?最後一條真的太形象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最近我周圍有很多新媽媽?
  • 《遮天》最憋屈的大帝,你覺得是誰
    朋友們大家好,我是橙子,一枚即將成為寶爸的宅男。那我們就來看看《遮天》當中的憋屈大帝吧,看看有沒有你認為的那位在其中呢。第一位:金烏大帝。很多人一說起最憋屈的大帝可能會想到金烏大帝,確實,金烏大帝一生都在葉凡的陰影之下,臨死前只敢罵了幾句發發惱騷。
  • 劉詩詩談當媽感受:媽媽是超人,也是凡人
    前幾天,劉詩詩復工黑長直髮型美上熱搜,初為人母的她談當媽感受更是引發無數人共鳴。在《ELLE》雜誌以「劉詩詩已經非常幸福了」為主題的採訪中,劉詩詩稱復工前休息不能算休息。「你還沒有孩子對不對?」「很多人都以為女性生孩子之後的產假是可以很幸福的休息,但其實每一位媽媽都很辛苦,承受很多壓力,不過看著孩子還是很幸福的。」簡單幾句話說出多少媽媽心聲。只有做了母親,才懂得母親的不易,我們嘴上念叨著媽媽是超人,常常忘了媽媽也是凡人。
  • 「我命由天不由我」一個寶媽最大的自卑感,是孩子上學後
    孩子上學後,寶媽感覺沒有一點自我價值孩子上學了,想要輔導課業也只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想要出去找個工作,又已經很多年沒有職場經驗了,帶娃的生活似將寶媽的激情全部帶走。這時,會發現身邊的朋友同事在這裡,已劃分為「三六九等」,而寶媽就是那最低端的人,在自己的身上找不到一點自我價值。
  • 孩子,請記住,一定要留一份溫柔給媽媽
    對於女生而言,要經歷很多個角色的變化,但生孩子是跨度最大的,從懷孕後,就會面臨很多手忙腳亂的時刻,也總有很多令人崩潰的瞬間,生孩子極度疼痛的那種脆弱,帶孩子的那種茫然和無助,都曾是她未曾面臨過的窘境,一次一次掩面痛哭,但在孩子叫媽媽時趕緊拭乾眼淚。
  • 願每一個媽媽都能被溫柔以待。
    顧佳告訴她,生孩子是件特別糟糕的事,當了媽以後,你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一個叫媽媽的頭銜裡,身材走樣,情緒變壞,那都不是最糟糕的,你知道我出了月子第一天,我突然感覺到顧佳已經死了, 活下來的是許子言的媽媽,你就會想他到底什麼時候快點長大,能一個人睡覺,一個人吃飯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能把我還給我。
  • 「顧佳不存在,只剩許子言媽媽」,會「犧牲」就能打造好媽媽嗎?
    可就算是這個一面溫柔一面颯爽的全能型太太,和閨蜜談及當媽媽的代價時,也會感慨:「當媽後,最大的感受就是憋屈,憋屈在媽媽這個頭銜裡。從出月子的那一刻起,顧佳就已經不存在了,從此以後,我便是許子言的媽媽。」這段臺詞戳中了多少當媽的心——自從為人母之後,就多了一根軟肋,自願為孩子披上鎧甲。
  • 當95後成為媽媽,一起看看95後當媽的喜與憂
    年輕媽媽對事業和家庭的平衡更淡然,科學育兒、網際網路育兒成為標配,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在生產過程中「享受到」無痛分娩,七成以上媽媽認為自己和孩子的感受同樣重要。另外人家單身小姑娘都美美的,你帶孩子難免灰頭土臉的,也沒有共同話題說不到一塊去,漸漸就疏遠了。我是單親家庭,跟著媽媽長大。我媽她是一個有點暴躁的人,習慣性使用冷暴力,一不高興就對我很冷漠,和她說話她不理我。所以我是在一個極度沒有安全感、非常恐懼的一個環境下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