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靚仔坤
加內特最近已經回歸AND 1,成為品牌的全球形象大使。
在加內特職業生涯中,他兜兜轉轉,在球鞋品牌商中。經歷過AND 1,adidas,還有安踏。在他眾多籤名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 adidas Bounce Garnett 07 。
這雙鞋的初印象起於加內特對它的評價:這是我穿過最舒服的戰靴。
一接觸到這雙鞋,粗狂的外觀吸引了我。特別是後掌粗大的Bounce。透明的設計,讓我感覺到Bounce開始工作時,仿佛舉鐵時強烈的泵感。
彼時的我,還是個體重190的胖子,經常打球之後膝蓋會出現不舒服的感覺。在了解之後,我開始接觸各種緩震科技。這雙 adidas Bounce Garnett 07 後掌雄壯的bounce吸引了我。在上腳之後,對於我的大體重,Bounce給我了信心,讓我能夠隨意做動作。打完球,我的腳不僅不難受,還很舒服。
從此,我開始喜歡上了Bounce,漸漸地喜歡上了adidas鞋子。
但是自從boost出現之後,體重更輕地boost出現在更多的adidas旗艦產品上,價格也水漲創高。哈登的二代籤名鞋,售價曾高達1399。
而D Rose 9出現的時候,帶上了bounce,在加上此前的 Dame 3。Bounce一改往日的霸氣外露,如今開始走起了低調的路線。以D Rose 9為起點,adidas主推Bounce緩震的策略已經顯露無疑了。
在發售了 D Rose 9 以及 Explosive Bounce 2018等鞋款之後,adidas馬不停蹄的發布了三雙bounce鞋款。
這次的三雙鞋分別為 Pro Bounce 2018、Pro Bounce 2018 Low 以及 Mad Bounce ,它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全掌Bounce。
其中,Pro Bounce 2018除了Bounce作為中底緩震之外,還採用了最新的FORGEFIBER 鍛造纖維科技。採用TPU塗層處理的紗線搭配其他材料打造鞋面,FORGEFIBER能夠使用比以前少的材料,卻提升比以往多30%的強度。
在運動的時候,這雙鞋能夠更堅韌更靈活。根據細胞結構生長而發明出來的這項技術,本身就是為了適應各種不同的運動員的腳面。原本擠腳,或者需要時間去適應鞋子的情況,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而低幫的鞋款上,這項技術的應用會更加出色,習慣了穿低幫的我,這雙鞋不會給我失控的感覺,鞋面僅僅貼著,同時好讓我能夠更好的移動。與此同時,足弓TPU的面積很大,扛扭轉的性能出色,在做變向的動作時,很有信心。
而Mad Bounce的鞋身材質則成了合成材料,穩定性更高,但是不會像FORGEFIBER 有那麼好貼合感。
爆米花boost會有更出色的腳感,但是Bounce會更加的有韌勁,幾次打球下來,踩開了之後,Bounce的緩震不會輸多少,而且一直以來的,Bounce給予的穩定感會讓人更放心。
換了造型的Bounce,低調的內心,從來不掩飾其高傲的才華。
左右滑動看圖片
潮牌 | 潮鞋 | 潮人
這裡是#不潮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