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丫丫港股圈
作者:丫丫嘉欣
在阿拉伯半島,曾經有一個很富饒的帝國 倫帝那王國。
王國的首都有一個供奉天空之神宙斯的神殿,神殿裡有一個名為"格爾迪奧斯"的繩結。這個繩結傳言由先知國王製作,誰能解開這個繩結,誰就是整個亞細亞的宗主。
然而,王國成立數百年間,從未有人解開。
公元前333年,年輕的馬其頓王子亞歷山大攻入了阿拉伯半島,在聽到傳說後,他造訪了神殿,嘗試解開繩結。然而繩結錯亂如麻,根本無法解開。亞歷山大一番努力無果後,果斷拔出著名的"亞歷山大之劍",將繩結砍成兩半。
此後,亞歷山大橫掃中東,蕩平波斯,一度將帝國版圖開拓到印度河流域,最終建立了亞歷山大帝國,真的成為了亞細亞大陸的主人。
11月4日,巨人網絡發布《關於終止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公告,由於Playtika擬尋求首次海外上市,為了避免出發涉及分拆上市的相關限制性規定,將暫時終止以色列高科技公司Playtika的重組方案。未來公司將繼續與相關各方友好協商,尋求更適宜的收購方式。
這起涉及305億元金額的Playtika收購案,就如一部跌宕起伏的TVB商戰片一般,持續了整整三年。從2016年7月份巨人發布《關於籌劃重大事項停牌的公告》,到近日宣布終止,中間經歷了暫停審核、撤回申請文件、調整交易方案、中止審查等波折。
在等待證監會審批的漫長時間裡,參與併購的財團也出現了內部糾紛。史玉柱曾經在微博發表人身安全受到威脅的言論,而一部分基金由於到期,不得已之下只能平手退出,對史玉柱也略有不滿。
目前,整個交易就好像格爾迪奧斯繩結一樣,完全無解。
錯失的時代
復星系掌門人郭廣昌曾經說過這樣一番話:在企業家裡面,我佩服兩個人,一個是馬雲,我叫他外星人,他的做事方式和別人不一樣;另一個是史玉柱,我叫他史大仙,只有他能失敗了又站起來。
史玉柱1989年研究生畢業後即開始創業。憑藉漢卡、腦白金等產品的熱銷,巨人集團迅速壯大。儘管中間經歷過巨人大廈資金鍊斷裂的風波,但是聰明大膽的史玉柱很快就克服困難,帶領巨人重新崛起。
20年代初,史玉柱發現了網路遊戲的潛力,帶領巨人網絡以攪局者的姿態進入端遊行業。其代表作品《徵途》,低門檻、易操作,迅速佔領氪金用戶市場,在端遊時代一度擁有半壁江山。憑藉在端遊領域的成功,巨人成功在2007年於美國市場上市。
這個時候的史玉柱,大膽,敏銳,執行力強,更重要的是,懂得順勢而為。
然而,最近幾年,史玉柱卻變得"膽小"了。
2013年8月份,微信推出5.0版本,其中最大的亮點就是加入了"經典飛機大戰"遊戲,一夜之間,全城掀起一股"打飛機"熱潮。人們不光熱衷"打飛機"的過程,還要看社交排名,看誰"打飛機"最厲害。
隨後,騰訊馬不停蹄地推出了《天天愛消除》、《天天酷跑》兩款休閒手遊,從此拉開了社交收割手遊的時代帷幕。當年騰訊收入增長37%,市值跨過1萬億大關。
往後的幾年,隨著4G的普及,移動網際網路深刻的改變著國人的生活。手機打車、外賣點餐、行動支付...各種應用層出不窮。資本層面,騰訊、阿里跑馬圈地,相繼入股滴滴、快的、美團、點評等移動網際網路公司,迅速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
而同樣是2013年,史玉柱宣布退休,將巨人的管理權交到年輕一代的手中。
從巨人網絡的官網上面可以看到巨人近年的大事記。
在史玉柱退休的3年裡面,巨人專注於遊戲市場,推出了數十款手遊產品,但是除了《球球大作戰》表現尚可,其他遊戲沒有太多反響。在熱火朝天的移動網際網路領域裡面,則幾乎看不到巨人的身影。
這幾年巨人的市值也是逐步走低,即使2011年進行過接近市值40%的巨額現金分紅,也無法止住巨人下跌的勢頭。史玉柱直言華爾街對巨人網絡太苛刻。
相比巨人經營的平淡,史玉柱在資本市場玩得風生水起。
從2011年開始至2013年,史玉柱陸續增持民生銀行85次,耗資約55億元。2013年民生銀行上漲110%,史玉柱暴賺60億。
炒股不過癮,史玉柱還玩起了私有化。
2014年,無法忍受巨人低估值的史玉柱,啟動了對巨人私有化:史玉柱與霸菱亞洲組成財團,以28億美元的報價發起私有化收購。
2015年10月31日,世紀遊輪披露《重大資產重組意向框架協議》,巨人網絡100%股權被作價131.24億置入世紀遊輪,後者以單價29.58元/股的價格向其發行4.425億股作為代價。轉讓股東包括史玉柱旗下的蘭麟投資、鼎暉旗下的鼎暉孚遠、雲峰旗下的錸鈽投資等。
借殼世紀遊輪後的巨人網絡,上市一個月內市值上升至1300億人民幣,是退市時市值的4倍。一來一去,史玉柱的資產翻了4倍,是真投資高手無疑了。
史玉柱使用了"最保險"的賺錢方式,卻讓巨人的經營面臨著極大的風險。
併購Playtika
巨人回歸A股後,曾經宣布退休的史玉柱也回歸巨人。
在史玉柱退休的三年裡,遊戲的江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手遊的興起,騰訊和網易形成了巨大的領先優勢,巨人網絡無論在收入、產品還是研發實力上,都無法望其項背。另一方面,三七互娛、米哈遊這些昔日小弟的崛起,都對巨人的地位形成了威脅。
回歸後的史玉柱開始從內部開始改革,先是對管理層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換血,裁掉133名幹部,然後親自抓研發,並推出"金狼入室"計劃,高薪招募CTO、優秀製作人。
改革的成效很明顯,2016年,巨人推出《徵途手機版》和《球球大作戰》兩款手遊,都取得巨大的成功。在兩款新手遊的帶動下,巨人在2016年全年實現了23.24億人民幣收入,淨利潤11.37億人民幣,順利完成對賭協議的約定。
但是,光靠挖掘內部潛能還不足以完成未來兩年的對賭協議。史玉柱開始了外部併購,這一次他瞄準了以色列的Playtika。
2016年,美國博彩業巨頭凱撒娛樂遇到債務危機,要出售旗下資產籌措現金,其中最優質的資產就是Playtika。
Playtika成立於2010年,是世界知名的網路遊戲開發商和發行商,成立未滿一年即被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凱撒娛樂收購,從此憑藉著凱撒娛樂的線下渠道快速擴張。
2014-2016年,Playtika年營收分別為33億元、45億元、62億元,利潤分別為7.3億元、14.5億元、18.3億元,是名副其實的現金牛。博彩類遊戲的特點就是穩定,一方面模式穩定,玩法基本不需要創新,另外一方面是現金流穩定,總有"賭徒"源源不斷的貢獻現金流。
Playtika有5款主要遊戲產品:《Slotomania》、《Bingo Blitz》、《House of Fun》、《Caesars Slots》、《WSOP》,其中主力遊戲《Slotomania》長期穩居美國遊戲榜Top10。Playtika的遊戲均帶有"賭博"色彩,通過虛擬道具金幣來體驗"賭場"感覺。
眼光獨到的史玉柱在競購Supercell失敗後,馬上組織財團向凱撒娛樂提出305億元的報價。財團的組成方基本就是史玉柱的"朋友圈",其中包括盧志強的泛海投資、鬱國祥旗下的上海瓴逸和上海瓴熠、雲峰基金旗下的錸鈽投資、柳傳志旗下的弘毅創領等。
在交易運作之初,Playtika的估值僅有a股同類遊戲估值的三分之一。假如巨人網絡和財團以最快速度將此次交易運作成功,能夠獲得相當驚人的回報。
為了增加時間效率,巨人主導設計了一個通過併購基金Alpha以及股權「置換」,解決了換匯與支付的時間差的方案。
這個方案的設計有一個"巧妙"的地方:巨人在這次併購中採取了強勢的AB股結構。併購主體Alpha基金的總股本為50,000股,其中A類普通股為49,990股,B類普通股為10股。
A類普通股為就權利保留事項具有表決權的普通股。財團除巨人香港之外其餘出資人向Alpha合計增資46億美元,取得Alpha全部A類股。
B類普通股為具有相應表決權但受限於權利保留事項的普通股。巨人香港對Alpha的增資額為100萬美元,取得Alpha的全部B類股。
下列事項除需經過半數已發行B類普通股的股東之事先書面同意或贊成票外,尚需取得經過半數已發行A類普通股的股東的同意:
(1) 除與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宜之外的任何併購、合併或類似安排,或公司分拆,或出售全部或絕大部分公司資產;
(2) 除與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宜相關之外的任何組織性文件的修正、修改或重述;
(3) 除與本次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宜之外的關於公司的任何清算、解散、停業、重組或類似安排;
(4) 加入實施前述行為的任何協議、安排或承諾。
除了以上事項之外,其他股東會表決事項,由B類普通股的股東予以決定。
我們經常看到,境外的公司有AB股設計。一般來說,A股擁有收益權,但是在某些關鍵事項的投票權可能受限,而B股可能擁有更多投票權。換句話說,史玉柱和他的巨人網絡,僅僅出資100萬美元,就控制了Playtika,Playtika絕大部分的決策權都在史玉柱手上。
更進一步想,史玉柱僅僅出資100萬美金,就把一家營收近百億的遊戲公司納入巨人旗下,從而推高巨人的估值,由此可見,史玉柱在資本運作上的"精明"。
受傷的小股東
假如Playtika順利併入巨人網絡,AB股股權設計也無傷大雅:巨人網絡得到優質資產,估值提升,史玉柱賺大錢;財務投資者通過Playtika換股獲得巨人網絡股票,同樣也享受估值提升帶來的回報,一起賺大錢。
但是,一紙禁令打碎了史玉柱的如意算盤。之前"巧妙"的AB股設計,變成了後面出資人利益糾紛的導火索。
2016年,證監會叫停上市公司跨界定增,涉及網際網路金融、遊戲、影視、VR四個行業。同時,這四個行業的併購重組和再融資也被叫停。由於Playtika主營業務帶有"賭博"色彩,而且在美國面臨多項訴訟,所以證監會一直不允許其併入巨人網絡。
Playtika無法併入巨人,最受傷的就是財團的中小股東。對於史玉柱來說,這筆交易拖得再久,其出資也只有100萬美元,財務成本幾乎為0。但是對於其他的股東,他們是拿著幾百億的真金白銀跟史玉柱做投資,這些資金的財務成本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越來越高,甚至有些基金在等待Playtika併入巨人的過程中,面臨到期贖回的情況。
另外一方面,在過去兩年裡a股遊戲公司的估值大幅下降,巨人收購Playtika的海內外估值差從3倍下降到接近於0。財團資金失去安全墊,各方的利益出現分歧,財團內部開始爆出各種糾紛的傳言,包括史玉柱在微博聲明被威脅,巨人網絡過分強勢不顧股東利益等。
坊間就曾經有傳言,財團中有股東提出將Playtika放到美國單獨上市,但是被強勢的史玉柱斷然拒絕。由於Alpha基金採用AB股股權結構,決策權在史玉柱手中,股東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不知道是迫於投資者的壓力,還是史玉柱打起了Playtika的主意,巨人網絡於2018年成立了上海準基投資管理公司,按368億元的估值回購部分出資人的A類普通股。
但是對於這些投資人來說,收到的報價也只是保本。財團2016年向Playtika發起收購的報價是305億元,對比2018年上海準基回購的368億元,相當於兩年獲取了21%的收益。除去交易過程中的換匯成本和利息成本,這筆交易相當於沒賺沒賠。
假如投資了不好的資產,那麼平手的結果也是可以接受的。然而同期Playtika的利潤增長了接近50%,那麼,史玉柱的回購方案就顯得份外小氣,毫無大將之風。
而且明明是一塊優質的資產,為什麼會出現平手退出的情況呢?除了政策影響導致Playtika無法併入巨人的外部因素,史玉柱在交易上的搖擺不定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中間幾次,Alpha基金都有機會將Playtika放到美股或者港股上市,只是史玉柱堅持要放到a股,才一次次的上會做無用功。
假如史玉柱再拖延下去,這筆交易未來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問題。過去幾年,支撐著交易還能進行的關鍵是Playtika本身是一塊優質資產,現金流源源不斷。然而數據顯示,2018年6月之後,Playtika頭牌Slotomania的當月充值用戶數和充值流水開始出現下滑,其餘爆款遊戲也有類似情況。
遊戲是強生命周期性產品,再火爆的遊戲都有下坡的一天。遊戲的數據下滑又會影響背後公司的估值,港股的IGG就是一大例子。
本來是一筆快、準、狠的併購,拖到現在已經失去其原來的意義了。整個局勢隨著時間的推移,像格爾迪奧斯繩結一樣,越來越混亂。
目前,巨人網絡如要繼續收購Playtika,將要面對三個問題。
首先是資金問題。從之前的公告可以看到,巨人網絡將收購方案從發行股份改為現金收購,巨人將支付不超過110.977億元收購標的公司Alpha的42.30%股份。但是根據巨人網絡2019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可以看出,其現金等價物只有40億元左右,要一下子拿出110億元現金,對巨人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賭注。而且巨人網絡目前股價正處於低位,公司急需大量現金穩定股價。
其次是操作問題。由於Playtika的業務帶有博彩色彩,證監會多次叫停巨人的重組方案。儘管後續Playtika被包裝為"通過人工智慧改造遊戲"的公司,但是無法掩飾其5款遊戲均為博彩遊戲的事實。因此,後續再向證監會提交重組方案,也是大概率失敗。而且,本次重組方案修改後,巨人僅持有Playtika 42%的股份,花如此重金卻無法獲取控制權,這筆交易並不划算。
最後是時間成本。這起重組已經耗時超過三年,如果要繼續"硬闖關",按照之前證監會審核->;問詢->;答覆的流程,將至少花費半年至一年時間。由於Playtika的性質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再次申請將大概率不能通過證監會的審批,相當於又在做無用功。在這個過程中,巨人網絡及財團各成員都將面臨巨大的時間成本。
因此,巨人將Playtika放在海外上市,是一個更加明智的做法。一方面,巨人可以減小重組帶來的資金壓力,另外一方面也有利於巨人騰出更多的精力,進行人工智慧、區塊鏈領域的投資。
也許,真的到了該一刀兩斷的時刻了。
總結
1995年,史玉柱在巨人大廈資金鍊斷裂後,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攀登珠峰。萬念俱灰的史玉柱在珠峰上遇到迷路、缺氧、塌方等危險,最終都能驚險地化險為夷。
珠峰迴來後,史玉柱放開手腳,砍掉大部分無用的業務,專注於最了解的保健品行業,最紅成功將巨人帶上巔峰。
之後巨人陷入了困境,困境之處在於巨人的短視,導致其錯過了一整個時代。
三年前想以注入Playtika翻身,可惜時機不對,處處受制監管機構,不過史玉柱機關算盡,不但並無損失,最後更低價從朋友手上回購了大部分股權。
史玉柱是這個時代的賺錢模式的一個典型代表,不講道德、禮義、人情,只追求最大的利益化。如果成功標準是以賺錢多少來衡量,史玉柱拋物線式的人生,的確算是精彩的逆襲。
但作為一個當選中國十大改革風雲人物,年輕創業者崇拜的偶像,那麼多年在對社會,推動價值的增加,幾乎沒有任何的貢獻。
究竟史玉柱是一個成功的教父,還只是一個精明的投機販子,留待大家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