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公元1091年,蘇東坡在他的詞作《臨江仙·送錢穆父》如此寫到。短短十字,道盡人間聚散離合之殤,流傳千古。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生活面前,沒有人是順風順水的。我們參與其中,品嘗苦辣酸甜,體悟人生百態。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百轉千回。
今天要說的電影,改編自投資專家克裡斯·加德納(Chris Gardner)的傳奇人生經歷。它就是曾感動無數觀眾的勵志神作——《當幸福來敲門》(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當幸福來敲門》一片由義大利導演加布裡埃萊·穆奇諾執導,美國著名影星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領銜。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兒子賈登·史密斯(Jaden Smith)也參與其中,在片中兩人關係仍是一對父子。
影片上映於2006年,距今已有14個年頭。如今,它仍保持著豆瓣9.1分、好於98%家庭劇情片的絕佳成績。與此同時,本片還是「豆瓣Top250」高分榜單中的第23名,屬於「人生必看」的這類影片,不容錯過。
本片根據白手起家的投資大亨克裡斯·加德納真人真事改編,在功成名就之前,他曾做過推銷員、流浪漢,甚至還曾鋃鐺入獄,人生經歷頗為豐富。
影片中,威爾·史密斯重新演繹了克裡斯那段艱難歲月。這段歲月,飽含辛酸眼淚,卻是生命中彌足珍貴的寶藏之一,一生受用。
1981年的舊金山街頭,人們時常能看到一個手提白箱子的年輕人。他步履匆匆,一刻不停地奔走在大街小巷,總是一副很忙的樣子。
沒錯,這個男人就是克裡斯·加德納。他手中的白箱子,便是當時可稱之為「黑科技」的骨密度掃描儀。
克裡斯傾盡家財投資購買了一批儀器,要想不餓肚子,他必須使盡渾身解數,將這些昂貴的醫療器械推銷出去。在當時,這種新型產物並未得到廣泛認可,想要賣出絕非易事。
克裡斯的發財夢很快被殘酷現實攪醒——果不其然,屢屢碰壁之後,貴重的掃描儀變成了燙手山芋,使得克裡斯入不敷出,時刻處於破產邊緣。
俗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在拮据的生活面前,克裡斯和妻子最多的交流就是爭吵,別無其他。
一次機緣巧合,克裡斯獲得了一份電話推銷員的工作。這本是一件好事,但半年實習期沒有報酬的規定,又給了他當頭一棒喝。
為了在一眾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獲得轉正名額,克裡斯比別人付出了多倍努力去對待工作。他甚至以不喝水的方式來減少如廁次數,以此獲得多打幾通推銷電話的時間。
工作之餘,克裡斯的首要任務仍然是各處推銷骨密度掃描儀。一根蠟燭兩頭燒,使得他疲憊不堪,卻又不敢有絲毫懈怠。
一個如此積極面對生活的人,卻總是被幸福拒之門外。這份無薪水的工作佔據了克裡斯大量時間,但為了以後的長遠發展,他又不得不把握住這次機會。
妻子身兼數職,早已疲憊不堪,她不理解丈夫的選擇,爭吵更加頻繁。終於有一天,妻子選擇了離開這個家,撇下克裡斯和他們5歲的兒子克里斯多福。艱難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沒有了母親的照料,照顧兒子的重擔一五一十壓在了克裡斯肩頭。生活本就如此艱難,此番變故更是雪上加霜。
自此,舊金山街頭多了一對匆忙的推銷父子。看著眼前這個懂事聽話的兒子,克裡斯如鯁在喉,卻又不得不故作堅強,這是屬於一個父親的尊嚴與擔當。
滯銷骨密度掃描儀壓得克裡斯喘不過氣,他怎麼也不曾想到——起初夢想著能夠帶來財富的籌碼,如今卻變成了一副甩不出手的爛牌。
工作之餘,克裡斯必須每周賣出一臺掃描儀,否則父子倆就要面臨交不起房租、買不起食糧的生存難題。
果然,白紙黑字的帳單還是沒有給他們任何喘息機會。失去住所之後,父子倆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朝不保夕。他們睡在大巴後座、睡在公共廁所,睡在每天變換地點的流浪者接濟所,漂泊如浮萍。
貧窮猶如一種疾病,無情地折磨著這對潦倒父子。有時候,生活中的磨難就像此起彼伏的浪湧,令落水者泅溺其中,久久找不到岸。
即便如此,克裡斯依舊不屈不撓地堅持著自己的夢想。他以一個父親的堅定口吻,語重心長地告訴5歲的兒子克里斯多福——「如果你有夢想,就去捍衛它。」
金融學領域有一個專有詞彙,叫做「觸底反彈」。在經歷過接踵而至的打擊之後,克裡斯終於迎來了他的觸底反彈。
憑著自己出色的工作,兢兢業業的克裡斯也盼來了人生第一次轉正,這無疑是照進他人生谷底的一縷曙光。
電話推銷期間,克裡斯憑藉真誠打動了一位大客戶,並因此接觸到了一些精英。他的人生軌跡,也從此開始發生轉變。
影片尾聲,得到認可的克裡斯·加德納走出公司,匯入舊金山街道川流不息的人群中。
人海之中,他百感交集,將萬千情緒化作一聲聲獻給自己的掌聲,鏗鏘有力,振聾發聵。
這一刻,勝利屬於這個男人。生活曾將他打得一敗塗地,但他始終沒有失去反抗的勇氣和毅力,愈挫愈勇,決不妥協。
作為一部典型的勵志影片,加布裡埃萊的《當幸福來敲門》同樣沒能逃脫觀眾對其「雞湯」化的指摘。誠然,經過影像藝術的煲煨之後,這碗雞湯著實濃鬱了些,但在品過之後,卻不得不承認它的鮮美。
除此之外,影片裡父子倆睡在公廁的場景並非杜撰,而是克裡斯·加德納的切身經歷。電影所呈現的多數描繪潦倒境遇的鏡頭,都曾切切實實發生在故事原型人物身上。
這是一部獻給生活經歷者的電影,唯有經受消磨,方知其中滋味。抽出兩個小時空閒去看上一部一生受用的電影,絕對是你所做過最明智的選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