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在《歸園田居》中,雞狗是家家戶戶都會養的動物,不過兩者命運不同,前者用來生蛋,或者滿足口腹之慾,而後者則是被用來看家護院。在現代,鄉村的人們依舊有養雞狗的習慣,但狗大多數時候都被當作寵物來養。
01
因為狗狗與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密切,以至於人們都忘了古人關於狗的犬不八年的傳說,但古人為什麼這麼說呢?可能也因為古代曾有隻狗給男主人戴綠帽,並咬死了主人。
犬不八年完整的說法其實是「犬不八年,雞無六載。」在古人看來,如果這些動物跟人待得太久,難免會學習人們的習慣動作,甚至因此而禍害家裡。關於這些怪事的記載常常來自於一些諸如《聊齋志異》的志怪典籍中。雖然大部分故事和人類相關,但也有小部分故事有關於奇怪的動物行為。不過,唯一不讓人奇怪的是和人類生活時間較長的動物一般也會有較高的智商,就像貓狗記路一般,即便是把他們丟到很遠的地方他們也能自己找回來。
在古代,他們所飼養的動物其實比現代更為廣泛,馬就是這其中的最常見的種類,不過,就算是古代,馬也比較貴,只有大戶人家才養的有,平常百姓家就算有馬,也是比較次的馬。古人的封建迷信到極致的時候就連這些動物都不放過,《三國演義》的劉備得了一匹好馬,卻因為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被蒯越說成是騎則妨主,也真是可憐這匹馬背了沒來由的鍋。
02
除了馬之外,人們認為看到狗的死屍也是一種不吉利的事,因為這之後可能會發生重喪,至於是嚴重的喪還是接連幾次,人們研究過,但沒得出準確的結論。
其實,狗在人們的印象中一直是忠誠的存在,除了它們比別的動物更通人性之災,也因為它們懂得護主。
在《聊齋志異》中就有一個忠犬的故事:這隻狗的主人有一個父親,但因為犯罪被抓進了牢裡,身體也漸漸變壞,兒子為了能見見父親,於是就帶著錢騎著騾子去大牢,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家裡養的大黑狗也跟了上來,怎麼攆也攆不回去,他實在是沒辦法,只好用鞭子抽打,它這才掉頭回家。等到兒子到了官府,準備將錢拿出來賄賂官爺,好進去看看父親,但怎麼也沒有找到自己的錢袋子,他推測可能是掉在路上了,於是趕忙回去找。而就在這回去的路上,他順利地找到了自己的錢袋子,就在他家黑狗的屍體下面。黑狗不知道遭遇了什麼,它知道錢袋子是主人的,為了這,它豁出了自己的性命。
03
不過,狗也有好有壞,和《義犬》相反的還有《犬奸》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青州,故事中的狗是一條大白狗,因為主人家的男人經常在外做生意,女主人在家中便與這隻狗發生了特殊關係,而男主人卻不知道此事,回家之後照常和妻子睡在一起。但就在這時,大白狗突然衝出來,跑到妻子和丈夫的床上,幾口下來就把男主人咬死了。
故事的最後,這條狗也沒有好結局。家中發生了命案,官府自然很快找上門來,查清楚男主人的死因以後,他們將這一人一狗帶去了衙門。女人見辯無可辯,只好認罪,然而官差也是第一次見到這種稀罕事,於是並沒有立即處決他們,而是帶著一人一狗去大街上,讓他們當眾表演。大家也是好奇,紛紛過來圍觀。這之後,他們才凌遲處死了這一人一狗。
結語
可見,古人之所以說「犬不八年,雞無六載」是因為它們跟人類待太久會因為過於聰明而給人類帶來災禍,而不是說它們活不過8年6年。但這種看法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是不可信的,動物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特別是貓咪狗狗。現在很多人的家裡都有這些寵物,如果因為聽了《犬奸》的故事而拋棄自家的狗狗的話,就顯得太無知、太殘忍了。人類和動物的感情是相互的,你對它們的好,它們也會用另外一種方式回饋給你。
參考資料:
《歸園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