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採錄|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董事長吳燕生:中國將用2年時間建成空間站

2020-12-23 騰訊網

12月17日,嫦娥五號已成功返回地球,這是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期任務的收官之戰,實現了我國首次月球無人採樣返回。在此前的12月1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在東莞參加「2020年中國企業家活動日暨中國企業家年會」時,接受了中企聯採訪組——《中國企業報》記者的獨家專訪。吳燕生透露,從明年開始,我國將建設中國的空間站,利用2年時間把空間站建成,繼而保持它長期穩定地在軌運行。

以下是採訪實錄:

《中國企業報》:這幾天,隨著嫦娥5號探測器順利進入環月軌道並開始按預定設計進入工作,公眾對中國的航天事業關心和熱情越來越高,請您結合目前動態,能不能跟我們談一下最新的事業進展?

吳燕生:中國航天在黨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支持下,應該說經過六十年的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現在大家都非常關心中國航天的發展。大家也知道,我們在11月24日,剛剛用長徵5號運載火箭發射了咱們國家的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按照計劃安排,12月3日從月球表面起飛後,將與繞月球飛行的軌道飛行器進行交匯對接,之後進行一系列的軌道轉移,完成這次月球採樣返回的科學任務。這次任務完成,也標誌著月球探測繞落回三步走任務圓滿收官。

在這之後,中國航天將在12月發射中國新型運載火箭長徵8號,明年進入「十四五」之後,我們還將進行中國的空間站建設,屆時中國航天又將迎來新的發展。同時跟大家介紹一下,明年火星探測器將落在火星,開始火星的巡視探測,這些都是中國航天在近期一系列大的任務。

《中國企業報》:中國航天不斷地給我們帶來驚喜,我們也將一直保持著期待。另外,我們知道中國航天作為尖端科技事業,肯定有很多「卡脖子」的問題,面對「卡脖子」的問題,我們有哪些創新?

吳燕生:中國航天,是從60年前開始發展起來的,當時我們國家工業基礎比較薄弱,技術也比較薄弱。作為一個國家高科技的標誌、綜合國力的標誌,航天事業也是凝聚全國人民智慧力量的重大領域,所以黨和國家的決策決定幹航天。在那個時候,我們一直面臨的是國外的封鎖。所以中國航天從創建那天起,就建立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原則和精神,從那時候開始,中國航天很多的關鍵核心技術就是從自主開始研製,開始攻關。到今天,中國航天取得了長足進步,但是我們依然在建設航天強國進程中,存在一些卡脖子的問題需要解決,所以,我們要繼續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

在技術方面,我們做的一個是把卡脖子技術識別辨識出來。第二,我們按照中國航天「大力協同,努力攻關」方式,發揮我們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聯合攻關,這些攻關不僅僅是中國航天科技來做,也不是幾個單位來做,而是我們全國大協作,一起來做這個事情。

中國航天取得今天的成就,能解決很多卡脖子的技術問題,依靠的就是舉國體制。那麼在新的時期,我們將繼續發揮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新型舉國體制,把它發揮得更好,爭取早日把所有卡脖子問題都解決掉。

《中國企業報》:我們中國航天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成全了我們中國航天精神。習總書記對我們的航天精神也是非常讚賞的。我想問一下吳總,在新時代裡,對中國的「航天精神」有哪些新的解讀?

吳燕生:航天精神,貫穿於我們60年的發展之中,中國航天有這麼一句話,航天事業是一個偉大的事業。偉大的事業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動偉大事業發展。在60年發展過程當中,中國航天孕育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在新時代,總書記又提出新時代北鬥精神、奔月的探月精神,這是一代代航天人在發展中國航天事業、建設航天成就的同時,孕育出來的新精神。

這些精神在新時代,我個人體會有三點:第一點,愛國。熱愛祖國,無私奉獻這是中國航天精神的核心。在航天發展過程當中,從薄弱的技術起步,我們面臨那麼多卡脖子的技術問題,面臨國外那麼多技術的封鎖和打壓,航天能夠走過來,在當年那麼困難的情況下,一代代航天人矢志不渝,努力攻關,為國家、為民族做出了巨大貢獻。能克服這些,我覺得最核心是愛國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

第二點,創新。航天幾十年的發展,核心內容就是創新。大力協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就是我們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要把創新放在整個國家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要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我們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是體現在這些方面,體現在中國航天創新性上。我個人體會,唯有創新,中國航天才能不斷發展。

第三點,奮鬥。航天發展60多年,一個精神就是奮鬥。這就是我們航天精神裡面講的大力協同、勇於登攀,這是我們經過歷代航天人持續奮鬥才取得的一個又一個成績,使中國航天取得了今天這樣的輝煌成就,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個世界的名片,這就靠一代代人的持續奮鬥。那麼在航天,我們的認識就是唯有奮鬥才能實現發展。所以愛國、創新、奮鬥是航天精神的核心,也是新時代我們將深化、發展和繼續弘揚的內容。

《中國企業報》:「十四五」規劃馬上要開始了,你們在「十四五」規劃裡面有哪些具體的目標,要實現哪些具體的任務,承擔什麼樣的歷史使命?

吳燕生:「十四五」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交匯時期,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五年規劃。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就是要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現代化國家建設的目標,就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應的中國航天事業,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建設航天強國。

這個強國目標,給我們提出來的新要求,我覺得第一是要把創新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前面我講了,唯有創新才能不斷實現發展,才能持續發展。

那麼創新在「十四五」規劃期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中國的空間站建設。我們將從明年開始建設中國的空間站,利用2年時間把空間站建成,繼而保持它長期穩定地在軌運行。

第二個是重大的「十四五」規劃創新,就是要在月球探測之後,進行月球科學探測,就是月球基地的建設,對應的還有新一代載人飛船、新一代的載人火箭、重型運載火箭等等,這些都將是我們「十四五」規劃要努力踐行,努力實踐的內容。

相關焦點

  • 2021年全年發射次數「40+」!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
    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航天科技集團2021年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是全年宇航任務重中之重;「天問一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繞、落、巡」探測;將重點開展空間站實驗艙、載人月球探測關深階段的研製工作,重點加快推動北鬥導航國家戰略在民用航空等領域應用落地
  •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詳解:中國空間站將建成什麼樣
    從仰望星空到遨遊星漢,中國航天人將一個又一個夢想變為現實,極大地推動了科技進步。1.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意味著什麼記者:從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問鼎蒼穹50年來,一枚枚長徵火箭飛向太空,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對中國載人航天意味著什麼?周建平:這次發射對中國空間站的建設至關重要。
  • 航天科技集團與中信銀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12月14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國際化、產融結合等領域開展深入全面的合作。航天科技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黨組成員、副總經理王海波,集團公司總部相關部門領導,相關二級單位領導;中國中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朱鶴新,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兼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慶萍,中信銀行、中信證券相關領導參加籤約儀式。
  • 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船舶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徵程都是星辰大海
    航天科技集團與中國船舶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徵程都是星辰大海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2020-12-07 18:55
  •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袁潔調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董事長
    中共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央關於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調整的決定:袁潔同志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職務。免去高紅衛同志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職務。
  • 探索太空的國際合作需要中國力量——聚焦全球航天探索大會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吳燕生在大會上介紹,中國迄今已連續成功發射了11艘載人飛船、2個空間實驗室和1艘貨運飛船,圓滿完成了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規劃的第二步任務;月球探測工程成功實施了四次任務和試驗;迄今中國擁有實際在軌運行衛星140顆,初步構成了中國空間基礎設施。  同時,中國航天正按照規劃的宏圖,邁著堅實的腳步向深空前進。
  • 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將於今年啟動 計劃時間表出爐
    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將於今年啟動!這是兩會期間中國航天領域傳來的有一個好消息。中國的太空計劃是國家經濟復興和發展目標不可或缺的部分。」時間表出爐,倒計時開始據央視新聞消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4日介紹,我國空間飛行任務即將拉開序幕。建造空間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的最後一步。空間站建成後,將在軌道運營十年以上。
  • 吳燕生赴天津工業大學考察
    12月28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吳燕生一行赴天津工業大學考察,並就促進雙方進一步深度合作進行座談交流。天津工業大學校長夏長亮院士、常務副校長陳莉,集團公司總部有關部門領導,一院、五院有關領導,校企雙方有關負責同志出席座談會。
  • 中國2020年將力爭超越歐盟 成為世界航天強國
    原標題:在軌太空飛行器逾兩百顆、年發射三十次 我國二○二○年成為世界航天強國科技日報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付毅飛)十九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雷凡培18日在京透露,到2020年,我國力爭實現在軌太空飛行器數量超過200顆,年發射30次左右,超越歐盟,基本到達世界航天強國水平
  • 11.7日報:中國電影票房全球第一;中國空間站2022年建成
    國藥集團劉敬楨:5.6萬人接種新冠疫苗後離境 無一感染 11月6日,第三屆虹橋國際健康科技創新論壇在第三屆進博會展館內舉辦,論壇上,國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在談及新冠疫苗相關話題時透露,目前已有數十萬人緊急接種國藥集團旗下兩款新冠滅活疫苗,沒有一例嚴重不良反應,接種後離境人數達5.6萬人,目前無一感染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談空間站:怎麼建?有何用?
    (兩會訪談)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談空間站:怎麼建?有何用?中新社北京5月25日電 (郭超凱)「巡天望遠鏡將具備強大的能力,對太空進行巡天觀測。」自2016年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地球以來,中國已有近4年時間沒有執行過載人航天任務。5月5日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拉開了中國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的帷幕,也讓外界對中國空間站建設和航天員選拔倍加期待。周建平告訴記者,中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主要為了執行空間站任務,選拔工作預計將於今年7月前後完成。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標識及空間站名稱誕生始末
    一、活動啟動背景——中國載人航天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時光推移到三年前,2010年金秋九月,中央正式批准實施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計劃在2020年前後將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這一決策,是對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最終實現目標的詳細規劃,為中國載人航天未來十年的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 揭秘中國空間站(深度觀察)
    按規劃,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後建成。屆時,它將運行在高度340—450公裡的近地軌道,在軌飛行可達10年以上,支持開展大規模的空間科學實驗、技術試驗和空間應用等活動。而且,通過太空維修可以延長使用壽命,也可以擴展其規模。空間站長什麼樣?
  • 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公司重慶揭牌:航天科技、中國電信等發起
    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方面消息,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由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電信、中國電子、國新國同4家央企及其相關企業共同發起成立,註冊資本金20億元人民幣。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共有11位股東,其中大股東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佔股15%;其餘10位股東分別為國創投資引導基金(有限合夥),佔股12.5%;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佔股12.5%;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佔股12.5%;國新國同(浙江)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佔股10%;南京熊貓漢達科技有限公司,佔股7.5%;中國電子進出口有限公司,佔股2.5%
  • 袁潔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袁潔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新京報快訊 據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官方微信消息,2020年6月18日上午,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共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央關於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調整的決定:袁潔同志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免去其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職務。免去高紅衛同志的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職務。
  •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我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季將發射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三步走戰略,目前工程的「第三步」——空間站建造任務已全面開啟,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工程全線各項工作進展順利,空間站核心艙將於明年春季發射。
  • 揭秘中國空間站:長啥樣?怎麼建?
    2020年5月5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發射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入太空軌道。5月8日,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著陸返回,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也是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階段的第一次飛行任務,期盼已久的中國空間站建造大幕終於拉開。
  • 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將於今年啟動,計劃時間表出爐
    (觀察者網訊) 近年來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發展進步神速,去年在軌道火箭發射總數上首超美國,年初「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填補人類歷史空白。 而美國方面不甘示弱。3月2日,由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共同開發的「龍-2」載人航天飛船進行了(無人)試飛,並於次日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
  • 中國空間站2022年將完成在軌建造計劃!各航段名字有驚喜
    來源:央視新聞、觀察者網 迎來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還要多久? 據央視網10月6日消息,目前我國空間站各艙段研製進展順利。2022年前後,我國將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計劃。
  • 中國空間站將正式部署,NASA局長急了:給錢
    他對航天的興趣,來源於從政之前的一段經歷——他當過美國一個地方航空航天博物館的館長。這段經歷居然讓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理想。當上共和黨眾議員之後不久,布裡登斯汀就提出了《美國航天復興法案》,在這份提案中,充斥著沙文主義甚至種族主義的思維。該法案雖然沒有通過,但是讓美國航天界把這個曾經的外行當做了自己人。在2016年大選中,布裡登斯汀最後選擇了支持川普,這也為他成為科技重臣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