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共享單車集中擺放點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共享單車進校園已不是新鮮事,但如何在投放之後進行有效的運營管理,真正達到方便師生出行的目的,之前卻鮮有優秀案例。不過近幾個月來,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攜手哈囉出行共同打造的單車進校園的全新模式,卻在解決高校出行問題上交出了不俗的「成績單」——校園道路整潔度直線上升,出行效率顯著增高,師生口碑爆棚。
安全隱患+治理難,校園出行問題重重
長期以來,短途出行是很多高校學子都面臨的問題。自高校擴招以來,學校校園的佔地面積在不斷變大,還有不少高校會在市區之外新闢大型校區,以滿足越來越大的師生規模。一所佔地100公頃的學校,從校區校舍到正門步行可能需要花上30分鐘。因此自行車已逐漸成為在校師生日常出行的必備工具。像清華大學這樣規模的高校內,幾乎是人手一輛單車,校園內每天的騎行人次可超過10萬。
但校園自行車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和隱患。安全方面,學生自有單車安全性檢查不及時、使用習慣不良、車輛改裝等,都可能成為潛在事故的導火線。電動車代步之風在某些校園盛行,但是電動車速度快,除了極易造成交通事故,在校內充電引發火災也不容忽視。此外,一些高校每年有近1萬畢業生離校,會大約留下1000-2000輛的自行車未得到及時處理,佔據教學區和生活區面積,影響校內道路,且管理難度大。
校方+企業共管共治,合力打造美麗校園
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作為整個上海地區面積最大的大學校園,佔地250多公頃,風景優美,但學院、教學樓與學生生活區之間有較長距離。加之在校生總數近3萬,單車騎行需求量巨大,自行車在這裡幾乎成為必備品。
圖說:校園裡的哈囉單車
為了營造安全、有序的校園出行環境,自2018年9月起,上海交通大學與哈囉出行籤訂合作協議,達成穩定合作關係。學校在閔行校區人流密度大、空間寬敞的區域設置了13個共享單車集中投放點,進行單車的分時段投放。哈囉公司組建了專業運營管理團隊,配備3個定點維護崗位,配合學校做好車輛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車輛的潮汐調度、集中投放、秩序維護、日常巡檢和故障車輛維修處置等。為及時響應師生需求,保證共享單車有序運行,雙方通過建立「校企運維工作組」和「共享單車監督平臺」等,多舉措保障師生安全出行。在校內單車運維中,哈囉承諾「15分鐘內響應、30分鐘內處理完成」。
創新模式初見成效,即將迎來深入合作
這種為大學校園量身定製的模式,被稱為「校園單車運營模式」,其效果較為明顯:哈囉保證每日為交大穩定供應2000輛共享單車,日均服務11000人次以上的校園出行,並且車輛故障率在5%以下。
接下來,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和哈囉出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將繼續擴展合作方式,深化合作力度。據悉,與上海交通大學的合作是哈囉出行「智慧高校-共享出行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負責人表示:「哈囉出行後續將推出校園定製車、校園專屬優惠騎行套餐等面向廣大師生用戶的服務,同時也會嘗試將兼職運維崗位作為勤工助學專項開放給家境困難的學生。」除了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哈囉出行還與浙江大學等全國多所高校攜手共建校園出行新模式。
新民晚報記者 金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