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做三位一體的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體系?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主任肖冬松對媒體作出了解釋。
院校教育主要承擔基礎學歷教育等,具有培養周期比較長、教育內容系統完整、對人們的整體素質能力提升明顯等優點,但培養規模有局限性;
部隊訓練實踐是以提升軍事人才的軍事技能為主展開的,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實戰性,但在提升軍事理論水平、掌握最新科技等方面存在不足;
軍事職業教育是針對任職崗位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綜合職業素養而進行的教育,具有在職性、針對性、實用性、創造性,以及類型層次多、內容起點高、組織方式靈活多樣等特點。以上三者在功能上相互補充,聚力完成新型軍事人才的培養。
重組:一批軍校化零為整
高考結束後,考生又迎來另一「關」,填報志願。
隨著軍改的不斷深入,這項被稱為「史上最牛」的軍隊改革,同時牽動著今年的每個考生家庭:軍隊院校如何改?
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注意到,除了隸屬關係的轉變,更大的變化還來自軍校本身的調整:合併重組,甚至有了新的校名。
每年都會有眾多考生懷著軍旅夢從高中校門跨入軍校,而今年的考生需要更費些心思,他們是本輪軍校改革後的首屆考生。為了方便這些考生,日前,軍委機關招生主管部門發布了改革後新的一批軍校招生信息。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查看微信公號「黃埔一號v軍校資訊」。
據悉,今年全軍和武警部隊共有36所院校招生,除了0.48萬名生長軍官(簡單理解就是未來軍官)士兵學員、1.41萬名士官學員,其中26所院校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為1.2萬名,這其中包括416名女生。需要注意的是,這36所院校只是今年招生的院校,並非軍改後的所有院校。
政知君梳理得知,目前披露出的信息來看,至少有12所合併而來的「新」軍校亮相。這其中,除了國防科技大學、武警警官學院、空軍工程大學、信息工程大學,其餘8所採用了新校名。
例如,陸軍邊海防學院,由邊防學院、烏魯木齊民族幹部學院、昆明民族幹部學院合併改建,該學院是全軍唯一一所邊海防高等教育院校。「三合一」的模式意味著,其校區將為3部分:院本部(西安)、烏魯木齊校區、昆明校區。這種一校多地的情況在此輪軍校合併中,是尤為突出的特點之一。
這輪合併潮,國防科大可謂「胃口」頗大:「六合一」。
其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南京)、國防信息學院、西安通信學院、電子工程學院,以及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海洋學院為基礎重建,校本部設在長沙,內設學院位於長沙、南京、武漢、合肥等地。
△國防科技大學
不過,政知見(微信ID:bqzhengzhiju)也注意到,合併重組在軍校改革中,並不鮮見。
培養出我國首位「太空人」楊利偉的空軍航空大學,同樣是今年招生的院校之一。官方披露,其是由原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第七飛行學院和第二航空學院於2004年6月合併組建成立,是我國空軍主體戰鬥力生成的重要源頭。學校共有12個校區,分布在6個省的7個城市,主校區坐落「北國春城」吉林長春。
規模:高中生招錄縮減,國防生成歷史
按照軍改意見部署,軍校改革應在去年就已著手開展。
國防部去年發布消息稱,2016年全軍共招生4.54萬人,其中軍隊和武警部隊院校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1.45萬人、招收士兵學員0.59萬人、依託普通高校招收國防生0.47萬人、招收士官學員2.03萬人。「軍報記者」微信透露,2016年全軍和武警部隊院校計劃招生數量較2015年有所壓減。
而根據前述提到的今年計劃招生數量,招生規模上無疑繼續縮小。同時,不久前國防部發布會透露,2017年開始不再招錄國防生。
不過,去年的招生計劃雖然總量減少,但在指標分配上,給予新型作戰力量和急需緊缺專業更多傾斜。步兵、炮兵等陸軍傳統作戰力量專業,財會審計、基建營房、醫療衛生、軍械技術、汽車指揮等後勤保障類專業,招生數量分別壓減24%、45%。與此對應,艦艇、航空、飛彈等新質作戰力量專業,空天情報處理、雷達、無人機等急需緊缺學科專業,招生數量分別增加14%、16%。
另外,生長幹部招生和士官招生這兩項業務,過去分別由原總政幹部部和原總參軍務部具體負責。此次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明確今後的招生工作由軍委訓練管理部負責政策制定、計劃擬制、組織實施、在校培養、淘汰分流和管理教育等職責,由軍委政治工作部負責調控規模結構、測算補充需求、指導畢業分配和管理士官學員在校選取晉升等業務。(作者署名:政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