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樹是極佳的盆景素材,特別是黑松,深受盆景藝人的喜愛。無論是根、幹、葉都有很強的表現力。俗話說「玩樹不玩松,到老一場空」,這句話大魚雖然不完全認同,但還是認可松在盆景的至高地位的。
這棵黑松熟樁是一個老玩家發給大魚的,朋友們覺得如何?所謂好樁大概也就是這個樣子了。
正如大魚之前和盆友們說的選樁,優美的造型彎曲(紅線),自然的縮縮(黃線),乾脆利落的出枝(藍線)。如果一定要說不足的話,就是側枝還較弱(藍線),但不算什麼問題,也就是三兩年的事。
將主幹放倒一些,做成拖根或叫過橋,最簡單也是最經典的天然直杆樹形,一根側枝都不浪費。當然整體樹勢也可以向右傾斜,再將第二側枝拉長。
臨水式,減去多餘側枝,充分展示樹樁的優美曲線。第一側枝也可根據個人喜歡決定去留。也可以將側枝養粗後做成舍利。
文人樹形,超長且直的垂直與主幹的虯曲形成鮮明的對比,強烈的對比衝突也是一種美的表現形式。下垂可以比上圖的更長更低,甚至低過盆底。
垂枝式,大魚說過垂枝在大自然是非常常見的,特別是在松樹上。側枝長到一定長度就會因為枝葉重力的作用下垂,而後枝條繼續長粗,枝條末端的新枝再次向上生長,然後再下垂,最後形成虯曲向下的垂枝。
熟樁與生樁的區別是,生樁局限小,熟樁局限大,方向造型也比較明確。因此大魚就不做一些天馬行空的想像了。
盆景愛好者一名,技術一般,分享點心得,希望能幫到大家,有好的的建議歡迎留言,喜歡的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