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止聽到一個待產媽媽說,準備待產物品時要準備一盒奶粉,因為剛生產完還沒有母乳,但孩子會餓,所以可以先餵他喝奶粉,等有了母乳再餵孩子。
但也有媽媽會提出疑問,如果孩子在出生後先接受的是奶瓶,那之後會不會很難接受母乳?當然不會,剛出生兩三天的孩子,就算用奶瓶喂,也能很快糾正過來,繼續吃母乳。
但是關於孩子剛出生沒有奶水吃,要不要餵奶粉這個問題,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不需要額外準備奶粉餵養孩子。
剛生產後的媽媽,其實也是有母乳的,不過母乳的量很少,但新生兒的奶量也很有限,因而少量的母乳就可以滿足他們。
其實孕媽媽們在7個月就會有少量的初乳分泌,但是量很少,可能只有幾滴,直到孕媽媽生產完畢後,才會大量分泌乳汁。
所以,媽媽的乳汁分泌從少到多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而且媽媽乳汁的產生,其實是從嬰兒分娩出那一刻就開始分泌了。因而,當媽媽出了產房之後,只要健康狀況允許,越早餵養孩子,母乳就分泌的越早越多。
首先,母乳的分泌和新生兒出生後的胃容量相適應。
出生第一天的寶寶胃容量非常小,相當於玻璃彈球大小,差不多5-7毫升左右。因而,媽媽少量初乳對寶寶也說已經足夠。
與此同時,寶寶胃容量在逐漸增大,於是寶寶更加頻繁吸吮媽媽的乳房,而母乳分泌的會越來越多。
所以剛出生的寶寶不需要喝奶粉,媽媽分泌的少量初乳就已足夠。
其次,剛出生的寶寶更需要免疫物質。
從媽媽無菌的肚子裡來到充滿病菌的現實世界裡,孩子最需要的是增強免疫力,以對抗外面充滿病毒的世界。
而初乳剛好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力,所以初乳必須要讓孩子喝到嘴裡。
有些人認為初乳是媽媽第1次分泌的乳汁,其實不對。其實一般5天內的都算初乳,尤其是孩子出生後3天左右,那時母乳分泌的越多,孩子喝下的初乳就越多,這樣孩子的抵抗力就越強。
有些媽媽會擔心,孩子出生三天了,自己依然沒有母乳,會餓壞孩子。
其實媽媽們的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最初母乳的分泌量很少,甚至會少到媽媽們都沒有辦法感覺到,所以媽媽們會有錯覺,孩子沒有吃到母乳。
但其實,少量的母乳就已經能夠滿足孩子的需求。這也是為什麼出生之後,醫生會交代媽媽們沒事就讓孩子多吮吸乳頭,孩子的吮吸會刺激媽媽生產更多母乳。
關於母乳這件事,媽媽們要記得,你是供方,寶寶是需方,你們會達到互相滿足狀態,寶寶的胃容量隨著媽媽的乳汁分泌量逐漸增大、逐漸適應。
所以剛出生的寶寶是不需要餵奶粉或者糖水。
因為如果你餵了奶粉,寶寶就會減少吸吮母乳的需求,你就不能早些分泌母乳餵養孩子。
有媽媽會問,白開水要餵孩子嗎?可以酌情少量餵孩子喝幾口,儘量不要用奶瓶,用嬰幼兒矽膠軟勺。畢竟水餵多了也會減少寶寶吮吸母乳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