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網北京7月28日電(記者 範圓)30多家企業,11000多個崗位……近日,碧桂園山西區域扶貧組聯合廣靈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廣靈縣扶貧辦在當地共同開展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招聘會共集結了碧桂園集團各分子公司、本地扶貧龍頭企業等30餘家共設11000多個崗位。大量的工作機會不僅有效促進廣靈縣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也為當地百姓脫貧帶來了機遇和希望。
某種程度來說,在鄉縣舉辦招聘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今年疫情以來,我國失業率有所上升。如何保就業,尤其是如何在復工後如何保住小城鎮、小鄉村的人口就業,是解決外出務工人員溫飽問題最關鍵的因素。這不僅關乎到廣大鄉村貧困人口脫貧的努力,更與城市化發展戰略息息相關。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家中大部分收入都用於治療父親的哮喘病,母親只能留在家中,一邊照顧父親,一邊進行一些耕作。」去年,來自清遠連州貧困家庭的黎奕桀因為需要幫忙照顧父親,大學畢業在廣州一家信息技術公司工作了幾個月後不得不回到家中。由於在村裡找不到對口的工作,黎奕桀一度十分著急。直到村裡的扶貧工作隊給他帶來了一個好消息。「碧桂園-粵菜師傅」培訓班首期要開班了
據村裡的扶貧隊介紹,「碧桂園-粵菜師傅」培訓班以開展教育與實踐結合的方式,面向有志於從事餐飲行業、身體健康的貧困戶青年,男女不限,培訓免費。
第一期培訓班有34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黎奕桀就是其中之一。成功報名參加了這期免費的粵菜師傅培訓班後,黎奕桀滿懷感激地表示:「這給我們困難家庭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免費學習技能的機會,更是給我們送來了溫暖和希望。」據了解,「碧桂園-粵菜師傅」培訓班是2019年碧桂園集團開展的「粵菜師傅」工程的一部分。而「粵菜師傅」工程是碧桂園集團就業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俗話說「家有良田萬頃,不如薄技在身」。碧桂園集團以農村需要、市場需求及實現就業為導向,結合當地群眾意願,為貧困戶提供免費技能培訓與就業崗位,實現培訓、就業一站式服務,幫助其掌握致富門路和技術。
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就是首當其從最重要的一環。為此,碧桂園集團針對有勞動力缺技術的貧困人口,採取集中培訓或送教下鄉等方式,培訓合格發放職業資格證書。截至目前,粵菜師傅已經培訓了共1503名學員,實現就業1105人;星級保姆培訓共培訓527人,目前已有342人就業,其中從事家政行業293人。
近半參與培訓者順利就業
不過,有了職業技能只是擁有了就業的一塊敲門磚。企業,作為我國直接吸納勞動力的最大、最直接的主體,既是最應當,也是最方便為貧困人口提供就業環境的。
因此,碧桂園集團充分發揮了大規模企業的優勢,近年來多次聯動碧桂園內部子公司及外部合作單位等相關產業鏈,整理了超過一萬條崗位需求信息,為就業招聘提供穩定的後端資源支持不斷。
此外,碧桂園集團還為貧困人口專門整合政企資源,在扶貧點舉辦大型與專場就業招聘會,為廣大村民貧困戶搭建就業平臺,打造培訓-就業一站式服務。在廣靈縣舉辦的招聘會就解決了至少300名當地居民的就業問題,成果非常顯著。
另一方面,碧桂園集團還對參與就業培訓的貧困勞動力進行了全面的跟蹤管理。通過樹立優秀就業典型,發掘就業帶頭人,以就業宣講會的形式吸引更多的貧困勞動力參與培訓實現就業。
清遠的貧困戶李觀練就通過參加免費鋁模培訓,成為碧桂園的一名建築產業工人。短短1年時間,他的月薪從3000多元上漲到12000元,現在已經是一個班組的負責人。而貧困戶黃英霞通過參加免費育嬰培訓成為一名月嫂,目前平均月薪超過9000元,已經成為有車有房一族。
截至目前,碧桂園集團面向全社會貧困農村勞動力進行各類培訓,共培訓62506人,已實現就業28110人。也就是說,參與培訓的人員裡,有一半人實現了順利就業。
讓家鄉舊貌換新顏
有的人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成功走出去了,而有的人則通過碧桂園的技能培訓不僅成功脫貧,還讓家鄉舊貌換了新顏。廣東英德市浛洸鎮是「中國蠶桑之鄉」的重要基地,種桑養蠶歷史悠久。「全鎮有4萬多畝桑樹,1萬多戶養蠶戶。但是種桑養蠶技術欠缺和市場運作意識不高,一直制約著當地蠶桑業的發展。
2018年,碧桂園集團聯合廣東省絲綢紡織集團等8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共同組織了「種桑養蠶技術培訓班」,當地貧困戶和養蠶專業戶共兩百多人參加。不僅提高了蠶農的科學種植意識和養殖水平,同時也助力了種桑養蠶產業效益的增加。
而在英德市,像浛洸鎮這樣通過碧桂園的農業技能培訓順利摘下貧困帽子的,還有很多。從2017年開始,碧桂園集團投入5億元在粵北貧困村集中區域英德進行整縣幫扶。2018年,全市4萬多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奔小康,78個省定貧困村全部脫貧摘帽,2020年,所有省定貧困村全部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由後進村變成排頭兵。順利實現「一年脫貧三年振興」。
「我們針對不願外出或只能就近就業的貧困勞動力人口,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的重要環節開展新技術推廣和生產技能培訓,採取理論教學和田間實地教學相結合的培訓模式,推動特色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廣東英德市,碧桂園集團在河南虞城開展滴灌技術培訓、在河北崇禮開展大棚種植技術培訓等都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效果。
縱觀碧桂園集團在就業脫貧上的舉措和成績不難發現,讓貧困人口就業,解決的絕不僅僅是貧困的問題。
據統計,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正式突破了60%,而2013年至2017年間,有8000多萬農村轉移人口成為市民。於此同時,2013年至2017年,每年的脫貧人數也正好超過千萬。也就是說,這一時段的總脫貧人數超過了5000萬。而這5000多萬的脫貧人口中,又有眾多農村人口通過政府、企業的扶持,依靠個人奮鬥脫貧的同時,也在為國家城市化發展添磚加瓦。
目前,我國城鎮化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碧桂園集團的就業扶貧將配合各級政府,打好脫貧攻堅戰。一方面將繼續開展職業培訓,研究如何讓貧困人口走出去,甚至「市民化」,一方面也將繼續深入鄉村,通過挖掘地區特色產業,結合產業扶貧讓鄉村脫離小農經濟模式,真正產業化和規模化,以順利融入城市配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