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到底怯的什麼?反正不是鄉情

2020-12-16 黃門左侍郎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到底怯的什麼?反正不是鄉情。

宋之問是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和同時期的沈佺期完成了五言、七言律詩的定型,是中國文學史上裡程碑式的人物。《新唐書》評價為「及之問、沈佺期,又加靡麗,回忌聲病、約句準篇,如錦繡成文。學者宗之,號為『沈宋』。」宋之問「尤善五言詩,其時無能出其右者。」宋之問為文賦詩,講求比興,屬對精密,點劃入微,對詩的聲律化有重大貢獻。

宋之問是虢州弘農(今河南省靈寶)人,唐高宗上元二年進士及第,時年二十。宋之問入仕之時,正是武則天當政之際。天授元年(690年)秋,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敕召宋之問直於洛陽西入閣,宋之問躋身五品學士,為世人欽慕。

武周時期,宋之問一直是武則天身邊的近臣,所作大多為應制詩(皇帝的命題作文)。由於受宮廷詩人這一身份的局限,宋之問的詩文不少是歌頌功德、粉飾太平、浮華空泛之作,但隨著顛簸人生,接觸社會,歷練生活,他也創作了一些好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曾入選中小學教材的《渡漢江》,就是流傳至今的短制名篇: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一句「近鄉情更怯」,將遊子的內心寫到淋漓,因而成為直到現在還常常被人引用的千古名句。

對於宋之問的《渡漢江》一詩,後人一直把它當成鄉愁詩來解讀。用現代語言來翻譯就是,詩中表達的是,詩人流放嶺南與親人斷絕了音信,熬過了冬天又經歷一個新春之後,終於得返鄉裡,但是,越走近故鄉心裡就越是膽怯,甚至也不敢向從家鄉那邊過來的人打聽故鄉事。

《渡漢江》一詩,只有短短的二十個字,就將詩人「思鄉情切,近鄉情怯」的激動、不安以及畏怯的複雜心理,渲染得淋漓盡致。那麼,作者在此表現的果真是「思鄉情切,近鄉情怯」的鄉愁嗎?如果結合這首的寫作背景,我們就會發現,詩中所表達的「情怯」其實另有奧秘。

《渡漢江》一詩是是宋之問遭貶瀧州(今廣東羅定)後,實在適應不了南方氣候,這才不顧聖命,由貶所逃回洛陽,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漢水)時,洛陽越來越近了,於是有感而作的。宋之問此時的身份就是個「逃犯」,逃犯最害怕的是什麼?當然是害怕被有司發現,所以,才有了離洛陽越近,內心越害怕的糾結。

宋之問之所以遭貶,是與他的為人有著直接關聯。在唐朝詩人中,宋之問的是人品是最為人所詬病的。他的許多行為為時人所不齒:比如,為了討好武則天的寵臣張氏兄弟,他不惜放下身架,給張易之端壺倒尿;再如,為了將「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據為己有,他竟然親手捂死了自己的親外甥劉殺夷……

宋之問此時遭貶,是因為他的靠山張氏兄弟已死,武則天被逼退位,太子李顯上位。李顯上位後,一改武周新法,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武皇及張氏一黨也得到清算。宋之問就是作為張氏兄弟的黨羽被貶為瀧州(今廣東羅定)參軍的。被貶瀧州不久,宋之問因難以忍受嶺南蠻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瞞著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陽。宋之問的那首《渡漢江》,就是宋之問偷逃回洛陽時所作。

逃回洛陽的宋之問,無處藏身,只好投靠曾經的好友張仲文。張仲文深愛其才,冒險將他收留,沒想到,他卻恩將仇報,害得張仲文一家喪命九泉。

原來,宋之問逃回洛陽不久,退居上陽宮的武則天就抑鬱而逝,但是,以武三思為代表的武姓殘餘勢力仍在,武氏諸人依然聲勢顯赫,這讓包括張仲之在內的一些朝中正直大臣憤恨不已。為了徹底解決武氏集團對李唐王朝的威脅,張仲之正與人密謀殺掉武三思。宋之問聽到消息後,認為這是人生翻盤的機會到了,立即派侄子前去告發,結果張仲之全家被殺。

最終,果如宋之問所料,宋之問通過告密取得了武三思信任與重用,朝廷對他擅自逃回洛陽一事非但沒有追究,反而提拔其為鴻臚主簿,後又改任考功員外郎。

武三思被剪滅後,宋之問又先後依附太平公主、韋後及安樂公主。宋之問的三心二意,讓太平公主非常嫉恨,結果又受到貶謫。宋之問被貶後,並無反思,整日遊山玩水,「窮歷剡溪山水,置酒賦詩,流布京師,人人傳諷」。半年後,唐中宗被韋後和安樂公主毒死,韋後又被李隆基帶兵所滅,唐中宗的弟弟、李隆基的父親李旦繼位,是為唐睿宗。

唐睿宗繼位後,這才開始清算宋之部,以其無悔過之心故,將其在貶所再次貶謫。唐睿宗在位兩年禪讓兒子李隆基,是為唐玄宗。李隆基上位後,直接將宋之問賜死。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詩詞謎語:笑問客從何處來?近鄉情更怯,賀知章李白宋之問的故事
    好客的村童笑著問這位陌生老人:「您老人家打哪兒來呀?」詩歌純用白描手法,以平易生動的語言把詩人久客還鄉的感慨和喜悅心情、童稚的天真活潑神態,樸素而又細膩地刻畫了出來。12.近鄉情更怯(打二字新詞語一)【提示本謎】謎面「近鄉情更怯」,是唐代詩人宋之問《渡漢江》的詩句。
  • 越長大越孤單的我們,開始懂得唐詩:「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點擊比如題目當中的這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不就是回家麼,不就是對故鄉的情愫麼?隔了好久不回家,自然是「情更怯」,以至於「不敢問來人」。然而等到我們越來越大,感覺到自己越來越孤單的時候,卻也更深刻地理解這兩句詩了。作者宋之問,被發配嶺南。
  • 電影《裁縫》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恰當的穿著給人內心帶來平靜,這是宗教力量所不能及的。劇情簡介:由凱特·溫絲萊特(泰坦尼克rose)和利亞姆·海姆斯沃斯(雷神弟弟)主演,改編自作家羅薩萊·哈姆的同名小說,講述了從巴黎歸來的高級時裝裁縫Tilly回鄉洗清自己十歲時被誣陷罪名的故事。
  • 宋之問:唐朝最有才華,最無恥的詩人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這是宋之問從瀧州(今廣東羅定縣)貶所逃歸,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時寫的一首詩。 貶斥蠻荒,本就夠悲苦的了,更何況又是在這種情況下經冬歷春,捱過漫長的時間。
  • 唐朝有一位詩人德行卑劣、惡名遠揚,他的一首詩卻讓人百讀不厭
    渡漢江唐——宋之問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這首詩表面上寫著想家,但實際上說,離家越近,越不敢問家裡的情況,因為宋之問害怕聽到不好的消息,反而對自己腦海中對家鄉美好的寄託蕩然無存。宋之問家有人說在汾州(今山西汾陽附近),也有人說在弘農(今河南靈寶西南),距離這首詩中所描寫的「漢江」都不是很近。 所謂「近鄉」,僅僅是從心理習慣上看,就像今天住在北京的人一樣,一看到黃河就感覺到了故鄉一樣。根據平時的情況,這兩句話似乎應該寫成「近鄉情更切,急欲問來人」,作者寫的卻完全脫離了平時的情況:「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舔狗時,帥哥宋之問不喜歡他的口臭:高質量和低質量都是該的
    宋之問(656-712)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也是一位名揚四海的人物。帥哥宋之問的「舔狗」方式當他20歲時,他年輕時很成功。不僅是才華,宋之問也是帥哥。長得帥中的人很自信。宋之問想用自己的顏值得到武則天的好感。
  • 宋之問的詠雪詩,28個字將雪寫得如此唯美,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
    唐詩宋詞中,若要問最能激發詩人的詩興、最能調動詩人的情緒的情景莫過於幾種:送別、秋夜月、寒梅、冬雪。初看以為這首詩是在早晨時,宋之問起床後發現外面竟飄揚著雪花而有感而發的,其實如果了解「應制」詩的話,就知道,這時一首皇帝令眾大臣在雪景之中規定時間創作的即興之作,考驗的就是大臣的文學水平。宋之問的一些詩詞的確有些不入流,但是這首詩卻一改舊印象,給了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優美詩詞的背後,卻隱含殺機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昨天晚上,陪著女兒寫暑假作業,順手從書桌上拿起語文書,漫無目的地翻看著。無意間看到上面這首古詩,不禁眼前一亮。被詩人描述的回鄉情景,深深打動了。唐朝神龍二年,詩人宋之問被發配到廣西,山高路遠,已經大半年沒有家裡的消息了。
  • 三觀不正的人,越努力越錯
    有一天,他看到在廁所的老鼠,吃著不乾不淨的東西,人一來就會驚恐萬分、東竄西逃。但是在糧倉中的老鼠,卻吃著上好的糧食,還大大咧咧的,一點都不怕人。看到這一幕之後,李斯深有感觸:人不也就像老鼠嗎,有沒有出息完全是看處在什麼位置!
  • 《渡漢江》:這首寫在漢江邊的詩,短短四句卻道盡了鄉愁,讀來令人...
    因為關於《渡漢江》這首詩的作者,在歷代詩歌編纂者的詩集裡,將這首詩歸到了兩個人的名下:一是李頻,一是宋之問。 因此把詩中的關節搞清楚了,閱讀障礙就掃清了,詩意也就就順理成章。《渡漢江》原詩如下: 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 唐詩演義6:我不是詩人裡面最壞的,但肯定是壞人裡面最會寫詩的
    據說宋之問喜歡劉希夷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希望劉希夷讓給他。劉希夷開始答應,後來又反悔。宋之問惱羞成怒,讓家奴用裝土的麻袋把劉希夷活埋。開元著名宰相張說的次子駙馬張垍在他的《控鶴監秘記》中記載了宋之問另一件厚顏無恥的事,「之問尤諂事二張,為持溺器,人笑之」。二張就是英俊瀟灑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他們都是武則天的寵臣兼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