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後疫情時代中韓應進一步凝聚共識

2020-12-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2月8日電 (黃鈺欽)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秦剛8日出席第八屆中韓公共外交論壇開幕式並致辭。

秦剛指出,中韓毗鄰而居,擁有相通的東方價值理念,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相扶相濟的傳統源遠流長。近年來,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斷深化,各領域交流合作成果豐碩,兩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利益和發展共同體。

12月8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秦剛在北京出席第八屆中韓公共外交論壇開幕式並致辭。秦剛表示,展望後疫情時代,中韓關係發展前景廣闊,雙方應進一步凝聚共識,排除雜音幹擾,推動中韓關係邁上新臺階,使兩國成為實現共同發展的好夥伴、致力地區和平的好夥伴、攜手振興亞洲的好夥伴、促進世界繁榮的好夥伴。 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秦剛表示,面對疫情肆虐,中韓守望相助、同舟共濟。「中國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困難」「道不遠人,人無異國」成為暖心話語。兩國率先建立聯防聯控合作機制,率先設立必要人員往來「快捷通道」,率先開展復工復產合作,生動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國際抗疫合作樹立成功典範,為地區和世界經濟復甦注入強勁動力。展望後疫情時代,中韓關係發展前景廣闊,雙方應進一步凝聚共識,排除雜音幹擾,推動中韓關係邁上新臺階,使兩國成為實現共同發展的好夥伴、致力地區和平的好夥伴、攜手振興亞洲的好夥伴、促進世界繁榮的好夥伴。

12月8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秦剛在北京出席第八屆中韓公共外交論壇開幕式並致辭。秦剛表示,展望後疫情時代,中韓關係發展前景廣闊,雙方應進一步凝聚共識,排除雜音幹擾,推動中韓關係邁上新臺階,使兩國成為實現共同發展的好夥伴、致力地區和平的好夥伴、攜手振興亞洲的好夥伴、促進世界繁榮的好夥伴。 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秦剛就加強中韓公共外交交流合作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加強頂層設計。以兩國元首重要共識為指引,以建交30周年為契機,加強設計和規劃,匯聚更多支持中韓友好的正能量,為深化兩國利益融合、推進兩國發展戰略對接、構建東北亞衛生抗疫合作機制、維護地區和平安全等提供更多智力支持,探索更多實踐路徑。二是助力務實合作。充分調動兩國地方、企業、民間等各方積極性,深入挖掘中國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新機遇,藉助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成功籤署契機,加快推進中韓自貿協定第二階段談判,加大在5G網絡、數字經濟、人工智慧、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合作,積極開展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範區等重大合作項目,讓中韓務實合作更多惠及兩國人民。三是增進民心相通。中韓友好彌足珍貴,需要雙方各界人士共同維護,共同促進。要進一步深化兩國媒體交流,真實、全面、客觀報導彼此。以兩國分別舉辦2022年冬奧會和2024年冬青奧會為契機,加強兩國人民特別是青年之間的交流往來,增進彼此認知和友誼。

中韓公共外交論壇由中國外交部和韓國外交部主辦,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和韓國國際交流財團承辦。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韓國外交部公共外交大使張宰福、韓國國際交流財團理事長李根出席並致辭,兩國政府、智庫、媒體、企業、非政府組織和公眾代表等參加,重點圍繞「推動後疫情時代中韓全面合作與交流」進行深入探討。(完)

相關焦點

  • 「推動後疫情時代中韓全面合作與交流」——第八屆中韓公共外交...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會長吳海龍、韓國外交部公共外交大使張宰福、韓國國際交流財團理事長李根出席並致辭,兩國政府、智庫、媒體、企業、非政府組織和公眾代表等參加,重點圍繞「推動後疫情時代中韓全面合作與交流」進行深入探討。秦剛指出,中韓毗鄰而居,擁有相通的東方價值理念,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相扶相濟的傳統源遠流長。
  • 第八屆中韓公共外交論壇舉行 疫情下人文「雲交流」不間斷
    中國前駐韓大使邱國洪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快速通道的建立首先保障了中韓兩國人員的復工復產,但大規模人文交流的恢復恐怕還要進一步等待疫情的緩解。邱國洪強調,對此不可操之過急。雖然疫情仍在蔓延,但是疫情後中韓之間的人文「雲交流」並未停止腳步。
  • 中韓學者展望後疫情時代的東北亞地區局勢
    」中韓線上研討會舉行,來自中國和韓國的數十位學者參加會議,就疫情對東北亞格局和中美、中韓關係的影響以及後疫情時代東北亞區域國家的合作路徑以及中韓關係對半島局勢穩定發展的影響因素等話題進行了討論。沒有合作就無法建立應對新冠疫情的廣泛共識,疫情下的國際合作應成為構建東北亞合作新框架的契機。  湖南師範大學東北亞研究中心主任蔡美花和成均館大學中國研究所所長李熙玉主持會議,與會學者分別就「疫情後的國際秩序與東北亞合作路徑」和「疫情後的中韓關係與半島局勢」兩個議題進行了主題發言。
  • 凝聚共識|「2020韓-中(廣東)企業交流之夜」,周樂倫與會交流
    交流會上,韓國駐廣州總領事館總領事洪性旭先生在致辭中表示,本次交流會旨在加深兩國企業商貿合作機會,增進雙方深入了解,中韓兩國無論是在製造、技術、文化旅遊等方面都各具優勢,疫後進一步融合創新將為雙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帶來新活力。致辭中,洪總領事全面介紹了韓國的投資政策和新機遇。
  • 駐韓國大使邢海明:中韓是好鄰居、好夥伴,還應成為好朋友
    中韓外長會談達成10項共識中,您認為最重要的內容是什麼?  答:日前,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對韓國進行正式訪問,會見文在寅總統、樸炳錫議長,同康京和外長舉行會談,同韓方就推進中韓關係發展、深化地區合作等達成諸多共識,成果十分豐碩,訪問非常成功,為下步中韓關係發展注入新動力。相信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韓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將取得更大發展。
  • 凝聚共識尋求中國之治最大公約數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匯聚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徵程中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開幕了!舉世矚目的「兩會時間」在推遲兩個多月後正式開啟。在特殊歷史背景、關鍵歷史時期召開的這場重要會議,格外不同尋常。汪洋主席所作的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站在新時代的新高度,看世界、談民生、聚人心,給人啟迪、增強信心。
  • 王小鴻:把握「兩個大局」 廣泛凝聚共識
    近日,全國政協印發《關於加強和促進人民政協凝聚共識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清晰表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泛凝聚共識是人民政協的重大政治責任;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廣泛凝聚共識是人民政協的重要職責。同時,「兩個大局」的複雜性決定了人民政協凝聚共識工作的長期性。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泛凝聚共識是人民政協的重大政治責任。
  • 訪忠清南道道知事梁承晁:韓中應加強「後疫情」合作
    中新社禮山11月27日電 訪忠清南道道知事梁承晁:韓中應加強「後疫情」合作 中新社記者 曾鼐 「韓中應加強後疫情時代的合作。」韓國忠清南道道知事梁承晁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 外交部副部長秦剛:時代呼喚更多馬可·波羅
    外交部網站11月20日消息,11月19日,外交部副部長秦剛應邀出席義大利駐華使館慶祝中意建交50周年招待會並致辭。秦剛表示,在中意建交50周年之際,兩國元首通話共同慶賀。秦剛表示,13世紀下半葉的歐洲對遠在東方的中國充滿未知和好奇。一位義大利青年曆經艱辛,長途跋涉來到中國,一呆就是多年。他到過中國許多地方,將他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介紹給歐洲人,極大地促進了中西方交流,引起歐洲對東方的強烈興趣和嚮往,在西方掀起第一次「中國熱」,催生了大航海時代。這位義大利青年就是馬可·波羅。
  • 「總統府」:應先凝聚共識
    臺海網8月5日訊 臺灣郵政復名「中華郵政」後,國民黨「立委」也醞釀把臺灣民主紀念館復名為中正紀念堂,「總統府」發言人王鬱琦昨天表示,中正紀念堂復名並無急迫性,應先凝聚共識,不必然要和「中華郵政」復名一概而論。
  • 26日,中韓幹成大事,達成10項共識!王毅鮮明表態,傳遞重要信號
    在新冠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遭遇巨大危機的背景下,為增進中韓友好互信,深化兩國各領域合作,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日前應邀對韓國進行了正式訪問。據外交部網站26日消息,當天,王毅在首爾同韓國外長康京和舉行了會談。
  • 「而立之年」的中韓關係如何行穩致遠?
    這條航線的開通實際是打開了中韓之間隔絕的大門,使我們在經濟、文化、體育等各領域展開了廣泛的交流。」中韓建交的過程是艱難的,中韓之間的聯繫也是緊密的。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尤其是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後疫情時代的中韓如何處理好彼此的關係,在未來對雙方的發展都將產生重要且深遠的影響。
  • 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中韓是守望相助的好鄰居、好夥伴
    中國駐韓國大使邢海明日前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專訪時表示,通過此次訪問,中韓雙方就雙邊關係和地區國際問題深入溝通,達成一系列共識,為下一步中韓關係發展注入新動力。邢海明大使還表示,中韓兩國是好鄰居、好夥伴,面對疫情,兩國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樹立了國際合作的抗疫典範。
  • 關於加強和促進人民政協凝聚共識工作的意見(摘發)
    為深入貫徹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和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根據《中共中央關於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現就新時代加強和促進人民政協凝聚共識工作提出如下意見:一、總體要求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專門協商機構,始終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
  • 凝聚共識 提振信心 攜手發展
    本次論壇以「推進全球減貧事業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來自60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及20多個國際組織的200餘位政界、學界、新聞界和企業界代表線上線下參會,圍繞加強減貧經驗交流與合作,深入探討,達成廣泛共識。
  • 旌陽區東街小學校:凝聚思想共識 激發奮進力量
    旌陽區東街小學校:凝聚思想共識 激發奮進力量 2020年12月15日 15:57:34 來源:四川新聞網 透徹深入地宣講、鮮活生動地解讀,讓廣大教職工深受教育鼓舞,對我國發展戰略和遠景目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進一步堅定了永遠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該校的集中宣講,春風化雨般凝聚了廣大教職工的共識。大家紛紛表示,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全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上來,團結一致、開拓前進,努力譜寫加快建設美好新東小的時代篇章。
  • 啟迪智慧凝聚共識,做好新時代僑批工作!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
    啟迪智慧凝聚共識,做好新時代僑批工作!為進一步推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地生根,做好華僑文化研究工作,弘揚華僑精神,昨日,由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廣東省檔案館、福建省檔案館、五邑大學共同舉辦的僑批文化與華僑精神研討會在我市舉行。
  • 中韓兩國外長談了什麼?外交部:取得豐富成果,達成十項共識
    據紐西斯通訊社11月26日報導,結束對日本的訪問後,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11月25日晚抵達韓國。王毅同韓國外長康京和舉行會談並共進午餐,時長約3個小時。雙方就韓中雙邊關係、地區與國際局勢等問題進行深入溝通。康京和在開場白中稱,王毅此訪彰顯韓中外交部門之間的緊密合作關係。
  • 人民日報:利用網絡流行語更好凝聚社會共識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利用網絡流行語更好凝聚社會共識(新知新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全面提高網絡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需要重視網絡流行語。網際網路時代,諸多網絡流行語在網民中流傳。同時,很多網絡流行語因其詼諧性、創新性與簡潔性而從線上流行到線下,在現實生活中被廣泛使用,形成一種生動的語言景觀。網絡流行語記錄當前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媒體關注的熱點,反映社會變遷和人們對事物認識的變化。一些網絡流行語在流傳使用中逐漸穩定下來,進入社會日常生活,甚至進入詞典。網絡流行語屬於大眾文化的一種,其語料來源具有廣泛性,使用群體具有多層次性。
  • 明言丨促進凝聚共識履職工作走深走實走心
    上海市政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協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上海市委的工作部署,今年年初,在全國率先制定《加強和改進凝聚共識工作辦法》,對凝聚共識工作作出制度安排、提出具體要求,經全體會議廣泛討論後由常委會議審議通過並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