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方面發展目前呈現穩中求進、逐漸提高的良好趨勢,而這一切都是近現代傑出科學家艱苦奮鬥的結果。他們有的立足本土、紮根基層,服務人民,有的奔波他國,學習技術、精研科技,報效祖國。就在出國學習技術的人群中不乏天才,其中就有這樣一位老者,他就是王天眷先生。
王天眷很小就接受了濃厚愛國思想的薰陶,這使得他從小就立志報效國家。17歲時,他就讀於上海交通大學,22歲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先後任職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研究所、重慶大學電機系講師、航空委員會空軍通訊學校研究院等,1947年赴美國留學。
從他踏足美國這片土地上起,他就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中華兒女的身份、從來沒有忘記報效國家的志向,因此從進入俄亥俄州立大學物理系僅隔一年時間就獲得了碩士學位,之後他又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物理系、哥倫比亞大學輻射研究所、愛第立脫兒公司高等物理研究院等機構繼續深造、研究。就在他覺得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報效祖國準備回國時,他發現他已經回不去了。
就在王天眷著手回國事宜的時候,他的護照被扣留了,原因則很可能是和他研究的課題和所從事的職業有關。後來,牛津大學物理系主任B.勃裡奈為他擔保、法國時鐘委員會發出赴法講學邀請,他才有機會離開美國轉赴歐洲。到了歐洲之後,先後遊歷和考察了英國、聯邦德國、義大利等國,後經駐法大使館、駐瑞士大使館的幫助,從奧地利繞道,途徑匈牙利、前蘇聯等國終於回到祖國。
回到祖國之後,王天眷由於是物理研究出身,因此綜合我國當時在雷射領域欠發展的原因,他投入到了微波受激發射理論的研究與實驗之中,而該項理論是光受激發射理論的先導,而光受激發射理論將直接導出雷射理論的研究與應用。之後在60年代,綜合考慮中國國防事業和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他積極投入原子鐘事業的研究。根據自己在哥倫比亞的學習和研究,他率先在中國開展氨分子鐘的研究工作,不久他帶領團隊完成了氫激射項目,為中國的時間頻率計量事業作出突出貢獻。之後他又完成了銣原子激射器、銣原子鐘、波譜學研究等為中國國防發揮重要作用的成果。為了表彰他在頻率校正標準方面的突出貢獻,於198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防科委一等獎。
王天眷先生一生都在為國家。他求學他國為的是報效祖國,輾轉他國也是為了回到「母親」的懷抱,投身實驗、親力親為更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一生做人實事求是,思想大膽開拓,始終對國家發展滿懷希望,堪稱「國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