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屯鎮地處滕州市西郊,是古滕國和善文化的發源地,總面積84.7平方公裡,轄83個村8.9萬人,是國家級生態鎮、山東省歷史文化名鎮、山東省文明鎮、山東省衛生鎮和省級「一村一品」示範鎮。近年來,該鎮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三農」工作的總統領和總抓手,通過夯實基礎、培育特色、分批推進,全力打造生態更加優美、環境更加宜居、群眾更加幸福、產業更加進步的美麗鄉村。在前年實施了總投資1456萬元,涉及7個村的省級鄉村連片治理項目之後,去年又多方籌資600萬元,實施了以沙東村為龍頭的「1+6」小連片治理項目,形成了輻射面積達20平方公裡的美麗鄉村示範片區。目前,全鎮創建省級美麗鄉村8個,棗莊、滕州兩級美麗鄉村42個,美麗鄉村覆蓋率達到60%以上,力爭再通過2至3年的努力,覆蓋率達到90%以上。
姜屯鎮沙東村位於104國道旁,村頭高大的門樓很是氣派。村民狄成哲正在村道旁紅色的長廊下打掃衛生,看到記者在拍照,他連忙說,村裡的美景更多,可以進村去看看。在村中文化廣場上,幾名放了假的孩子正在打球嬉戲,歡聲笑語不時在村中迴蕩。廣場的四周整理的很是別致,牆上是相關的牆繪、標語,牆根陳列著過去使用過的石碾、石槽,還有幾個古代的石雕,透著古樸,令人看到後立馬產生親切的感覺。村民狄成國的家門口有一棵上百年的十裡香,是其老輩人留下的,每到春天整個村子都能聞到花香。村裡為了保護這棵古樹,在樹下立起了鐵架子,並整平了附近的大坑,和文化廣場融為了一體。每到農閒,村民們在廣場上鍛鍊、跳舞,坐在石凳上賞花、聊天,其樂融融。
據了解,美麗鄉村是黨在農村全面小康的形象表達,是落實「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最高定義。姜屯鎮圍繞如何「建起來、美起來、富起來、好起來、統起來」的目標,始終把美麗鄉村作為得民心、順民意、謀民福的頭等大事,作為提高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的民心工程,作為自然生態、宜居宜業新棗莊和富裕、美麗、文明新滕州建設的有力抓手,帶著深厚的群眾感情去部署、去實施。他們堅持把基層黨建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農村黨組織帶頭人培育工程,加強村級班子建設,充分發揮農村黨總支和村黨支部書記的骨幹作用,真正使基層黨組織成為帶領群眾建設美麗鄉村的「主心骨」.全鎮上下形成了美麗鄉村大家共創、美麗鄉村人人共享的濃厚氛圍。
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姜屯鎮牢固樹立「自然生態、宜居宜業」的建設理念,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搞「一刀切」、「一個模子下料」,在盡最大努力保持農村元素和鄉土氣息的同時,注重挖掘特色、豐富內涵,做到鄉土、自然、有機、多樣。結合姜屯歷史文化、民俗風情、自然風光、產業特色等類型,按照古滕善風、桑梓情懷、河濱人家、儒風墨韻、四季花海、田園果香等主題,打造了歷史文化型、近郊休閒型、鄉村記憶型、林果花卉型四型美麗鄉村。這些完成創建的村莊,不僅有效激發了美麗鄉村的內在活力,而且增強了示範帶動效應,也為打造全域美麗鄉村、創建棗莊市級古滕善國花卉小鎮奠定了紮實基礎。
工作中,姜屯鎮重點實施了道路硬化、村莊淨化和立面改造、旱廁改造、排汙管網改造,建成了全省首家村莊農村雨汙分流系統,實現了汙水集中處理和垃圾分類收集兩個100%.到去年底,該鎮整建制完成旱廁改造50個村7500餘戶,戶戶通硬化道路126公裡,新建或改建群眾文化廣場56個,粉刷牆面30餘萬平方米,栽植綠化苗木4.6萬餘株,清淤路邊溝、河道80餘公裡,拆除私搭亂建、馬路經營160餘處,環衛一體化、群眾滿意度、群眾安全感等各項指標在全市的位次均顯著提升,有力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和「最後幾十米」.
姜屯鎮通過典型示範、政策扶持等方式,釋放更大、更多、更濃的美麗鄉村建設紅利。圍繞生態農業、休閒農業、體驗農業,壯大「新六產」,培育新業態,正德康城、萬竹園、豐谷雲農等一批農業創意產業落戶該鎮。建成潤明葡萄、張園草莓、顏樓花卉等特色基地5處、規模6000餘畝。圍繞農民增收,各類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到109家,培育農家樂20餘家。沿秀美荊河、上善公園,正全力推進環鎮旅遊圈建設,布點發展30多處農家樂、採摘園,形成了吃、住、遊、體驗「一條龍」的鄉村遊體系,使美麗鄉村建設有了顏值,更有了產值。
(記者 孫明春 孔浩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