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收官,專業觀眾給出了評分

2020-12-20 騰訊網

「這幾天我看到長江劇場非常忙碌,一左一右兩個演出空間熱鬧得很。劇場不大,天氣也冷,但能真實感受到年輕觀眾對小劇場戲曲的熱情和熱愛。」12月17日,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委書記谷好好回顧剛剛在長江劇場收官的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不勝感慨,「今年申報劇本68部,涉及25個劇種,創歷年之最,較去年增長83.78%。」

今年展演前的雲上探班直播,連續6天關注11部劇目,吸引51萬人次點擊,再次證明小劇場戲曲作品魅力。崑劇《草橋驚夢》給《中國藝術報》評論部主任鄭榮健留下深刻印象,「特殊配器、獨角戲方式把傳統經典重新進行解構,非常考驗演員。我看到舞臺上不同層次的表演。現代氛圍、穿插念白、場外人介入,對演員自己也是很重要的訓練。」

展演中令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吳孝明回味的戲不少,「評劇《染》切口小,通過戲曲手段層層鋪開情節,給演員的表演空間也很大。紹劇《莊公的煩惱》將莊公處理國事、家事面臨的困境一一化解,演得盪氣迴腸。高甲戲《範進中舉》以誇張表演將科舉壓力下的心理畸形、人性扭曲暴露無遺。」

上海京昆藝術諮詢委員會主任馬博敏認為京劇《鑑證》值得學習,「全場六個角色、兩個多小時演出非常飽滿。故事情節流暢、緊湊,能看出創作的嚴肅認真。」

評論家方家駿把小劇場戲曲展演比作迅速成長的少年,「以前走路還跌跌撞撞,現在紮實了,不會再摔跤了。」他看到不少創新的表演,「像黃梅戲《浮生六記》吳美蓮,甚至用了中國民族歌劇手法,這樣的探索未嘗不可。」

上海大歌劇院運營籌備組組長林宏鳴認為,小劇場戲曲給青年演員、青年主創人員展示才華的機會,「也許過幾年回頭看,他們成長的第一步是從小劇場戲曲開始的。」他喜歡崑劇《319·回首紫禁城》,「極簡風格,一把紅椅子、四把黑椅子,象徵意味很濃,靠劇情、文本、表演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為展示演員表現力,戲曲劇種自身魅力提供了機會。」在鄭榮健看來,小劇場探索是人才的孵化器,是作品的試驗田,「歷經數年發展,展演中的劇目更加成熟。」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認為,戲曲創作繁榮,要有大劇場的大循環,還要有毛細血管的微循環,為戲曲向前發展提供新鮮血液,「小劇場戲曲相對而言成本小,可以投入更多年輕的創作力量,成為戲曲伸向年輕人的觸角,實現戲曲突圍出圈。」

縱觀展演劇目,專家們提出,不能以規模大小定義「小劇場」,馬博敏直言,「不是戲小、人少就是小劇場戲曲,而是在這個舞臺上進行由內至外的藝術探索和創新,尋求藝術革新之路。」中國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崔偉認為,小劇場不是空間概念,而是思想概念、藝術表達、藝術方式創造的概念。

看了多年展演,並閱讀今年申報劇本,崔偉欣喜發現,年輕人創作正從「習作」變成「作品」,「過去可能有些人的理念、方式缺少特別自信的藝術目標和追求,而現在,每個小劇場戲曲作品都有明確的理想,有清晰的藝術風格和藝術追求。」

崔偉感謝上海的戲劇家們堅守戲曲藝術標準,以開放心態、學術探索性堅持多年,搭建完成小劇場戲曲展演的豐碩舞臺。《劇本》副主編武丹丹對此深有同感,「上海有情懷和胸襟,給觀眾看一個有血肉真情的展演,讓藝術家有更自由的表達,能夠放飛理想。展演越來越成為戲劇工作者接近青年觀眾的通道,成為一種文化產業的延伸。

相關焦點

  • 小劇場戲曲展演日趨成熟 帶動戲曲表演新發展
    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用了六年時間步入了成熟階段。越來越受到全國戲劇界的關注與從業者的參與,漸成氣候,未來可期。從劇目上看,審美性、藝術性、思想性愈發精到。思想的啟發、藝術的審美都已經進入了新的層面。崑劇《草橋驚夢》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以為它是小劇場戲曲最應有的當代容顏。雖是張生獨角戲,卻展示《西廂記》最多情的樂章。碧雲天,黃花地,霜林醉染。
  • 「小劇場」為戲曲的探索與發展帶來了什麼?
    兩部作品的落幕也宣告著為期七天的首屆中國(上海)小劇場戲曲展演暨第五屆「戲曲·呼吸」上海小劇場戲曲節(以下簡稱「小戲節」)展演圓滿結束。 不過,正是在為此求索而完善的過程中,跳躍閃動著戲曲「在路上」最鮮活的姿態。 全方位扶持戲曲人在小劇場的探索 近些年,隨著戲曲市場的復甦,各地先後出現各種針對戲曲小製作、小作品的展演平臺。
  •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圓滿閉幕
    第七屆小劇場戲曲藝術節的展演劇目中特別策劃了京劇展演單元。《鑑證》劇照被譽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寶貴結晶」「中國古典戲曲中稀有珍品」滇劇《馬克白夫人》,在莎士比亞名著基礎上加以中國化、戲曲化、滇劇化的改編,讓觀眾獲得對歷史、文化和人性的某種「鉤沉」式的評價;本屆戲曲藝術節唯一一部粵劇
  • 中國戲曲學院校慶展演「繁花似錦」
    圖為京劇《龍鳳呈祥》名家版劇照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重要回信精神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慶祝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周年,其教學成果展演收官之作於12月3日、4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舉行。來自國家京劇院、上海京劇院、北京京劇院的眾多名角及中國戲曲學院的多名教師共同演繹。于魁智飾演劉備,李勝素、張晶分別飾演孫尚香,江其虎飾演周瑜,李軍飾演魯肅,趙葆秀飾演吳國太,寇春華飾演喬福,呂崑山飾演賈化,杜喆飾演喬玄,王越飾演孫權,劉魁魁飾演張飛,郭曉磊飾演趙雲,蘇廣忠司鼓,魏巍、高俊浩和葉光分別操琴。藝術家們精湛的表演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現場高潮迭起,掌聲此起彼伏,劇場氣氛十分活躍。
  • 口碑佳作京劇《鑑證》亮相中國小劇場戲曲藝術節
    作為中國首部以國粹京劇呈現史學前沿課題的作品,京劇《鑑證》是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扶持項目、2019年度南京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南京市文旅消費政府補貼劇目,由南京市京劇團與李卓群工作室共同出品。劇中以光緒帝離世前的最後十天說起,以「十日之變」洞見戊戌變法後晚清風雲激變的十年。
  • 「抖音風」的戲曲你看過嗎? 小劇場讓青年觀眾成了戲迷
    看完小劇場淮劇《畫的畫》,有年輕觀眾驚嘆:「戲曲原來還可以這樣玩!」該劇通過一個小縣官面對新皇下旨尋找《逐鹿中原》古畫,聞風而動,不惜向皇上立下「生死狀」,從而引發了一連串可笑可悲可嘆的故事,詼諧幽默。演員「戲裡戲外」地演繹了性格迥然不同的劇中人物,反差極大,戲裡是身段、唱腔講究的傳統戲曲,戲外則是不時蹦出時髦流行語的時尚表達。
  • 2019「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開幕
    8月1日,話劇《生逢燦爛》在北京隆福劇場上演,正式拉開2019年「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的帷幕。  2012年,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創辦了「北京故事」優秀小劇場劇目展演。經過7屆完善和發展,「北京故事」成為北京市著力打造的文化藝術重點演出品牌,湧現出170部優秀小劇場作品,培育出一批拔尖創作人才,成就了一批設施完善、服務優質的小劇場。
  • 小劇場大空間,當代戲曲嘗試更多「打開方式」
    三位女演員共飾一角,身穿改良版藍色長裙時而低眉垂眼,時而翩翩起舞,在現代音樂的伴奏下用傳統越劇唱腔,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主角對於感情的執著和深情娓娓道來;在滇劇《馬克白夫人》裡,「梅花獎」得主馮詠梅以主人公的意識流程撐起全劇,在40分鐘的獨角戲裡,完成了舞臺全新的結構方式;實驗崑劇《319·回首紫禁城》開場後,崇禎帝的扮演者楊陽才從觀眾席緩緩起身上臺……  在「2020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
  •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開幕啦,16部好戲在等你!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開幕啦,16部好戲在等你!為紀念徽班進京230周年,今年藝術節展演劇目中特別策劃了京劇展演單元。除展演單元外,藝術節還加入了培源劇目孵化單元,設置了京劇公益活動,包括對戲•京韻新傳當代藝術展、京劇少兒工作坊、京劇論壇、京劇沙龍、名師講堂等活動,讓觀眾們以多元的方式走近戲曲,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 劇場年輕了 戲曲青春了
    演出結束後,主創人員邀請觀眾一起交流,年輕的觀眾們一口氣談了很多感想,提出了很多問題:舞臺上幾把椅子的擺放有什麼考究?如何避免實驗戲曲的話劇化?演員如何跨行當完成對複雜人物的表現?這麼「素」的演出,為什麼感覺戲曲的程式和韻味一點也沒少?……冬日的小劇場,沉浸在古老戲曲和青春探索帶來的純粹感動中。  《319·回首紫禁城》是由江蘇省崑劇院年輕的第四代演員創排的小劇場實驗崑劇。
  • 名家把脈小劇場|張曼君:小劇場戲曲永遠離不開對人性的思考
    應青年戲曲編劇、導演李卓群之邀,當代著名戲曲導演、中國小劇場戲曲開山者張曼君作為本次的主講嘉賓,與現場觀眾就小劇場戲曲的創作問題展開深度對話,共同感知戲曲在時代浪潮中的沉澱與革新。  張曼君是一個有「導演美學」追求的戲曲藝術家,多年來,她不斷從傳統戲曲和現代戲劇的美學財富中汲取營養,思考真實生活中人性的複雜,創作出了《試妻》《馬前潑水》等一系列經典戲曲作品。
  • 後浪前浪競逐浪,讓戲曲「呼吸」更有活力(內有福利)▸聚焦◂
    今年,由上海小劇場戲曲節發展而來的「中國(上海)小劇場戲曲展演」正式更名為「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將運用新思維打造優質「策演」平臺,推進上海成為全國戲曲人才與佳作競相呈現的「碼頭」和戲曲原創活力噴湧不息的「源頭」高地。中國戲劇家協會秘書長崔偉見證了小劇場戲曲的一路成長,感受到上海文化平臺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
  • 小劇場戲曲也在內捲化?
    11月10日下午,繁星戲劇村正在上演中國評劇院原創小劇場評劇《染》,目測上座率已經接近防疫政策要求的峰值。與此同時,「首藝聯2020戲曲電影展映」正好在相距不遠的西單首都電影院放映經典評劇電影《楊三姐告狀》,票圖顯示上座率大約三成。這場電影的票價在各APP上只要9元,繁星的小劇場戲曲節各種惠民活動所費亦不甚高,一條長安街之隔,冷熱有別。
  •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戲曲的各種「打開...
    只有20年歷史的當代打擊樂器手碟出現在了崑劇《草橋驚夢》的舞臺,重新解構著經典西廂故事;越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不追求忠實原著,以「一神三形」的手法讓它充滿中國式柔情;黃梅戲《浮生六記》大膽融入了民族歌劇的元素;小劇場崑劇《319·回首紫禁城》打磨了十年,演到至今仍在面臨觀眾的詰問
  • 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打造「東方之韻」 經典劇目晉京展演啟動
    本報訊(記者 諸葛漪)「東方之韻・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經典劇目晉京展演」昨天啟動。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旗下上海京劇院、上海崑劇團、上海滬劇院攜傳承版《曹操與楊修》、全本《長生殿》及傳世經典《雷雨》向首都觀眾集中展現劇目建設和人才培養成果。
  • 「中國精神-中國夢」北京優秀青年戲曲演員展演
    搜狐娛樂訊 為弘揚主旋律,共築中國夢,貫徹落實好中央有關繁榮文藝創作的精神,由北京市文聯發起的「中國精神-中國夢」北京優秀青年戲曲演員展演將於2015年1月10日至25日在中國評劇大劇院舉行。
  • 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年教學成果展演落幕
    《龍鳳呈祥》演出劇照 中國戲曲學院供圖 中新網北京12月8日電 (記者 馬海燕)繼中國戲曲學院實驗劇團精心打造的《龍鳳呈祥》《國戲風華·戲曲名家演唱會》於12月3日、4日在國家大劇院落下帷幕,持續近4個月的慶祝中國戲曲學院建校70周年教學成果展演系列演出畫上了圓滿句號
  • 感受戲曲藝術魅力,2020年廣州市中小學生戲曲展演活動舉行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戲曲韻味,傳承國粹藝術,進一步增強我市中小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和表演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推進我市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2020年12月17日,以「曲戲澤潤 粵韻羊城」為主題的廣州市中小學生戲曲展演活動在廣州市番禺區星海青少年宮舉行。
  • 大劇院「春華秋實」展演周將開幕 好戲提前看
    10月20日,一場戲曲講座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為觀眾提前揭秘中國戲曲學院「多劇種折子戲展演」的諸多亮點。     開演在即  三大亮點搶先看     今年「春華秋實」展演周匯聚了中外7所明星院校,其中,已是第四次參與展演周的中國戲曲學院,將在10月30、31日,帶來「青春國戲——多劇種折子戲展演(上、下)」。
  • 戲曲進校園 駙馬配天仙——安徽大學校園青春版黃梅戲名劇展演圓滿...
    本次展演的所有演員均為非戲曲表演專業的高校學生,分別來自安徽財貿職業學院藝清戲曲協會、安徽大學黃梅之家協會、安徽工業經濟職業技術學院手掌心曲藝社、安徽警官職業學院民族文化協會、安徽文達信息工程學院梨韻芳華戲曲社、合肥財經職業學院印象戲曲社、合肥學院大學生戲曲協會等合肥七所高校的學生戲曲社團。除現場觀眾外,還有12.1萬觀眾通過網絡觀看了現場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