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除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疫情,幾乎同時發布的強基計劃似乎正在被教培從業者和家長淡忘。」2020年1月5日,教育部下發了《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這標誌起始於2003年的「自主招生」已經走下了歷史舞臺,2020年是強基計劃元年。
點擊底部【擴展連結】看《意見》全文
強基計劃作為國家戰略,預示著中國今後將重點培養人才的方向。
這兩天幫幫搜了一下強基計劃,儘管只是在試水階段,從7月剛過的高考後招生情況來看,各高校已經有了比較明確的行動響應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重點選拔基礎學科人才,在36所雙一流高校試點展開
△試點高校名單
△強基計劃招生信息
不難看出,從強基計劃出來的人才,基本會進入國內規格最高的研究領域,進而步入「康莊大道」,實現人生價值。
那這般美好的計劃,教育機構有哪些需要關注的地方?
「相較於此前90所左右高校可以推進自主招生,2020年「強基計劃」推行的高校為36所雙一流A類學校。」比起自主招生,雖然學校規模減少了,但是可招生的學校質量及單個學校招生人數卻增加了,而且這36所還只是試點,未來會進一步在專業領域較強的高校擴大專業人才的培養。
「高校將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得低於85%)」也就是說,學生想夠到「強基計劃」的門檻,必須先高考成績過關,而高考成績又和基礎學科成績密切相關(此處K12偏數理培訓的機構應該高興了);
而且與之前自主招生不同的是,強基計劃不需要那麼多的競賽、證書、論文加持,也就是說更多的孩子可以憑藉高考成績直接進入雙一流高校!所以孩子對於基礎學科的學習需求進一步提升!
「主要「強」七大基礎學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
我們可以看看各高校發布的強基招生計劃。
清華大學
基礎理科學術類專業包括: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信息與計算科學。
基礎理科工程銜接類專業包括:數理基礎科學、化學生物學、理論與應用力學。
基礎文科類專業包括:中國語言文學類(古文字學方向)、歷史學類、哲學類專業。
北京大學
浙江大學
人民大學
復旦大學
強基計劃人才基本獨立編班培養,配備最好的老師,國際級的學科交流資源,本碩博銜接,反正,就是強強強。
強基計劃作為高校招生改革的結果,這一切還可以放到大環境下去看看。
今年持續發酵的中美「毛衣戰」,讓大家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一個國家擁有哪些高新技術,不單單關乎生活會發生多少改變,還關乎大國博弈中掌握多少主動權。
清華大學在「基礎理科工程銜接類專業」招生說明中明確,要選拔並培養有志於從事高端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研究的學生。
所以強基計劃是為國家培養各個領域高精尖人才做儲備的。
回到教培行業,強基計劃的發布其實也是為各機構指明了一條道路,比如政史地文史哲相關課程的開發,以及針對各大高校校考課程的開發勢必會成為未來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