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港股
12月11日消息,今日北向資金再現異動,根據東方財富數據,北向資金在尾盤劉若一度飆升超80億,但最終淨流入幾乎為零。
淮北礦業、步長製藥、安井食品、百潤股份、青島啤酒、中炬高新、山西汾酒、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北京銀行等多隻股票出現尾盤集合競價突然下跌。
北向資金尾盤集合競價為何突然淨流入然後突然跳水流出?
其實,這種現象在指數調整生效前已多次發生。
比如,2019年11月26日,MSCI的A股擴容第三步將正式生效。北向資金尾盤瘋狂流入逾500億元,最後淨流入資金定格在264億元。
2020年2月21日,富時羅素公布了其旗艦指數評議結果和A股新入列指數公司名單,本次調整將A股的納入因子由15%提升至25%,於3月20日收盤後生效。當時,北向資金尾盤三分鐘一度淨流入75億,最終定格在34億。
本次,上交所與中證指數有限公司此前發布重要通知,決定於2020年12月14日調整滬深300、中證100、上證50、中證紅利、中證香港100等指數樣本。
正是因為成份股的調整以及指數擴容生效導致了部分軟體出現了尾盤集合競價3分鐘大幅流入,最後30秒左右又突然大幅流出的情況。
那麼,為何北向資金突然流入呢?
由於指數擴容會帶來被動資金,指數基金都採取MOC(mark to close)策略,使交易價格儘可能接近收市價,達至最少的追蹤誤差,最終都在指數生效前一日資金被動資金大幅流入。比如2019年11月26日,中信建投表示本次將有逾500億被動資金流入。
又為何突然流出呢?
這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未能成交的廢單計算在內,一個是主動資金的獲利拋盤。
1)未成交的廢單計算在內。業內人士指出,這並非意味著北向資金在短短三分鐘內先買後賣,而是因為該流量圖是以當日資金餘額計算,並非實時成交,其中一部分未能最終成交的廢單可能也會被計算在內,暫時佔用了一部分額度。
2)主動資金提前建倉套利。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此前對新浪港股表示:每次指數基金調比重,也會發生這樣事,由於MSCI增加納入A股的因子已在早前宣布,因此主動型基金有提前建倉的傾向,而部分炒作的資金也會提前建倉,並趁機在正式納入當天拋回給被動基金的買盤進行套利。
具體到這一次,雖然未有指數擴容情況,但指數變動也會造成指數成份股之間權重變化,從而導致被動資金的流入流出情況。
港股物業股上演閃崩潮,發生了什麼?
在A股上躥下跳的同時,港股市場本周整體表現低迷,周跌1.23%,瀉330點。金融、醫藥、物業、科技等集體表現低迷。
近期物業股持續陰跌走勢,A股3隻物業股跌幅最深,南都物業、金融街物業、招商積餘均跌大約7%,港股物業股近期也是不斷殺跌。其中,中海物業、保利物業、第一服務、濱江服務、中海物業、世茂服務等集體暴跌。
曾經的大牛板塊物業股為何上演閃崩潮?
本文總結如下:1)估值過高,華潤萬象生活動輒100倍的估值徹底將物業股高估值推上了高潮,資金存在殺估值的內在需求。接近年底,獲利資金有套現的內在需求。
2)物業股集中上市,使得行業稀缺性不再,市場分析表示,「中國物業管理公司並不稀缺,物業管理公司的同質化程度較高。過去只是板塊缺乏可投資標的。但新股的大量上市改變了投資者的看法,簡單來看,四季度上市的比前三個季度總和還要多,這一概念的稀缺性已然消失,資本熱潮現在已經基本過去。」
3)物業股利潤率較低,制約了物業股市夢率。國泰君安證券研報指出,目前國內物企90%的收入都源於基礎服務,大多數物企主營業務仍停留在物業管理價值鏈的低端,同質化的服務也使得物業管理行業競爭激烈,行業的淨利潤仍然處於較低水平,並未形成資產增值到租金提升的正循環過程。
配售潮來臨,白馬醫藥釋放利好就配股
4)配股潮來臨,沽壓的不僅是物業,還有整個市場。其中,物業股的碧桂園服務折讓9.46%配售77.5億港元,雖然接盤方有可能是騰訊、高瓴或阿里,但依然未改投資者用腳投票。
地產股的龍湖集團,先舊配售1億股,後新認購0.5億股,實控人套現23.5億港元。
科技股的小米集團,以先舊後新方式配售10億股,每股價格23.7港元,折讓9.4%,公司同時發行8.55億美元7年期零票息可換股債券,可籌資8.89億美元。
不過,小米可轉債有90天禁售期,換股價36.74港元,較昨日溢價40.5%,投資者可在5年後行使認沽期權。機構更是一致認為小米志在擴大明年市場份額,紛紛給予利好評價。
醫藥股的康希諾生物,銷售文件顯示,公司配股價較昨日收市價186.8元折讓8.99%。該股市前現兩宗大手成交,涉資13.6億港元,說明配售已經完成。
配售消息直接導致康希諾生物直線跳水,一度暴跌10%。這就可憐了昨日追高的股民,昨日剛剛傳出墨西哥將購買3500萬劑疫苗,股價大漲11%,今日便配股籌資,將股價砸了16.3港元。股民紛紛表示,「套路太深了」,「是否涉及內幕交易」。
還有即將未來將配股的新能源汽車大牛股比亞迪,配售最多1.83億股H股。
此外,近期科技股走勢整體低迷,一方面和外圍風險有關,一方面和美國刺激方案有關。但港股還有一點就是資金換馬的需求,恒生科技新納入3隻股票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
最後,本周市場的低迷還和近期新股火熱有關,由於港股新股中籤率高,打新收益可觀,在市場低迷下資金紛紛去打新。近期的京東健康首日暴漲56%,今日再漲9%;華潤萬象生活首日一度漲超40%。今日的泡泡瑪特開盤就漲了100%,市值突破了1000億。
不過,在新股炒作的同時,風險也是非常大的,一方面是打新沒中籤就需要交不少的手續費;一方面新股沒中籤,再次追高容易成為韭菜。比如今天的泡泡瑪特,最高見81.75港元,收報69港元,高位追入的投資者不計各類手續費一手淨虧損2550港元。(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