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磁鐵類的玩具,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小時候都玩過,為人父母之後,也會給自己孩子買。我記得小時候覺得磁鐵很神奇,可以吸住鑰匙、硬幣還有釘子,放進沙子裡,還能吸一些鐵屑。
現在磁鐵類的玩具也很吸引孩子們,我給嘟嘟買過磁力片,嘟嘟也很喜歡玩,雖然還不會拼造型,但是喜歡把磁力片一個接一個連起來,連成一長串。同事給女兒買過兩頭尖的紡錘形的磁鐵,有大有小,孩子也很喜歡,有時同事帶女兒到辦公室來,小女孩也會帶著自己的磁鐵。
然而這種招人喜歡的磁類玩具,對孩子來說也會有風險。
最近看了一個兒童醫院醫生發的做手術的圖片,真是觸目驚心,原來是兒童誤吞磁力小球,造成小腸多處穿孔,不得不開腹取出,這位醫生說,這樣的情況並非個案,而是太多,「這種一模一樣的磁力球,我攢下來的,都夠串成項鍊了」。
先看看網上賣的巴克球。
我沒有買過這種磁力球,於是網購平臺搜索了一下,原來叫巴克球,標為「兒童益智積木玩具」,根據說明算了一下,這種小球每個直徑有0.5釐米,有各種顏色,因為磁力強,可以拼成各種形狀,
雖然說明裡備註了適用年齡為14歲以上,但是但評價,有的三歲的小朋友也在玩,五歲的也有。
「可以弄成很多形狀,才開始3歲的寶貝不喜歡有磁性粘在一起,總是哭著在玩,後來慢慢習慣了,玩得不亦樂乎」
「孩子五歲,很喜歡玩,連接成不同形狀,特別好」。
很多買家(也就是孩子的父母)評價說這種玩具很好,孩子喜歡玩,可以說是好評如潮,看看排名第一月銷量,「月銷5萬」。
看來真的有很多父母在給孩子買這種新型玩具。
再看看某度搜索怎麼介紹巴克球。
百度百科對巴克球的解釋是:亦稱磁球,巴克球為一款國外流行並進入國內的成人解壓磁性球,絕非宣傳的「益智玩具」。
這種小球的特點是具有強磁性,利用相互的引力,可以組合出無限的幾何形狀。
正是因為可以激發創意和興趣,巴克球也被眾多商家用來作為「益智」玩具售賣,而且很受歡迎,很多家長覺得這種玩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會給孩子買巴克球玩。
介紹裡說這種玩具適用年齡為8歲以上,但很多家長只注意玩具的「益智」性和趣味性,忽視了安全因素,給小孩子也買來玩,給孩子的安全埋下隱患。
搜索「磁力球導致腸穿孔」,發現此類案例好多,「男孩嘴饞,吞食玩具磁球導致腸穿孔」,「磁力球再闖禍,2齡童誤吞13顆後腸穿孔」、「1歲女嬰誤吞倆磁力球腸穿孔,危險玩具千萬別給孩子玩」。
在這些報導中,誤吞磁力球的孩子都比較小,因為很多小孩子拿東西不管是什麼都往嘴裡塞,光滑又非常小的磁力球,很容易被孩子咽下去。
嘟嘟已經三歲了,有時候抓到一角錢的硬幣,還往嘴裡塞,所以我家沒有那種帶零件,或者比較小的玩具,有朋友送玩具中有那種直徑一元硬幣大小的木球,嘟嘟的爸爸都收起來,不讓嘟嘟玩,怕他往嘴裡吃。
因為這種巴克球的磁力非常強,被孩子吞到肚子裡以後,如果是一顆,就可能會被排出,如果是兩顆以上,因為磁力的原因,這些球就是相互吸引,把腸壁擠在中間,一直擠在一起,排不出來,就會把腸子磨穿,造成腸穿孔。
小孩子剛開始吃了這些小球,並不知道告訴父母,等到後來開始腹痛,父母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時,才會發現,而這時已經腸穿孔了。
從以上的那些報導中我們知道,小孩子誤吞的巴克球,並不是父母給家裡的小寶寶買的,有的是小寶寶的哥哥姐姐,或者大人買來減壓的,但是因為這種小球很小,又光滑,很容易滾到很多地方,難免被小孩子拿到。
有的家長會覺得,我會好好看管孩子,不讓他接觸巴克球,但是,家長不能時刻盯著孩子,總會有這樣那樣的事情,或者疏忽,不小心讓孩子拿到誤吞,就很可能造成危險。
所以,如果家裡有小孩子,最好不要買這種小球,也不要給孩子玩有小零件的玩具。
孩子的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所以,如果家裡有巴克球,保險起見還是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