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長假期間,微信朋友圈裡,一張照片引發了熱議,被許多人轉發並點讚。照片中,一位男醫生穿著白大褂,戴著口罩,他的身邊,一根一人高的鐵支架上,掛著一袋鹽水。他與一位病人之間,一根塑料導管懸在半空中,左手插著吊針,右手正在病曆本上奮筆疾書。
6月10日晚8點28分,金華網友「小馬在過河」發布了這張照片:「醫生生病的時候,還在給病人看病,病人給病人看病,並不多見,動人之處總在日常瞬間。」
網友觀點不一
照片一經發布,好多人給照片上的醫生點讚:「為這樣的敬業精神感動。」「醫生也是人,他們也會生病,對醫生該有多一份尊重和體諒。」「注意身體,實在撐不住也不要勉強。」
不過,也有少數人提出了質疑:「萬一看錯病了怎麼辦?」「病了就該休息,不能硬撐,其實並不倡導這樣的做法。」
無意間看到這一幕拍下照片
「小馬在過河」告訴記者,事情就發生在發這張照片的幾分鐘前,她的一個老同學是金華市中心醫院一名女醫生。當時,她正是去醫院等她下班,無意中看到這一幕,讓她感到心頭一暖,就記錄下了這個溫暖的瞬間,然後隨手發在了朋友圈裡感慨一下。沒想到,這張照片竟然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當時,她沒有問醫生叫什麼名字,也不知道他究竟得了什麼病。甚至連他長什麼樣也沒看清,因為那名醫生當時戴著口罩。
患的是急性腸胃炎,當天接診約50人
6月11日下午3點,記者在市中心醫院急診科見到了這位照片中的「男主角」,他名叫牛蒙,今年29歲,工作4年多。一個小時後,他將繼續上夜班。唯一不同的是,他不再需要掛點滴,病好得差不多了。這個端午節小長假,他基本都奮戰在第一線。
他長得高大帥氣,皮膚有點黑。跟記者一照面,他多少有點不好意思:「其實我平時身體還不錯,難得有個小病,怎麼把你們記者都招來了?」
「得的是急性腸胃炎,別的沒什麼,就是肚子難受,老是上廁所拉肚子。」牛蒙估計,自己是吃壞肚子了。10日的午飯,他吃的是前一天吃剩下的一碗剩飯,結果當天下午,他就感到肚子難受了,並開始拉肚子。
而當天下午4點到晚上11點半,正好是他在急診室值班。「一開始拉得不那麼厲害,我沒當回事。我們主任見我身體不適,就問我,身體行不行?不行的話跟其他同事換個班?」
牛蒙感覺自己體力和精神狀態都還可以,也沒有腹瀉脫水的情況。於是,他想都沒想就說:「放心吧,我沒問題。」就這樣,他還是堅持留在了夜門診的工作崗位上。
換班不是不可以,牛蒙不願意,他知道,急診科的其他同事也很累,急診科的醫生都是衝在最前線的那一撥,每一周,每個急診科醫生要上兩個前夜班(下午4點到晚上11點半),一個後夜班(晚上11點半到最二天早上7點半)。
「其他醫生也許正好上過夜班,已經很累了,我能堅持就堅持,儘量不麻煩別人。」面對質疑,他解釋說,作為醫生,他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定判斷力,覺得精神不錯,況且一開始拉肚子就不太厲害,不會影響工作。
他開始工作3個小時後,他接連上了好幾趟廁所,他感覺自己的狀況在變得糟糕起來,大便由糊狀變成了水狀。他趕緊去開了藥,上二樓到輸液室,為了不影響寫字,他特意讓同事在他的左手上打吊針,針頭一插上,他掉頭推著一根鐵支架,再一次回到急診室,從起身到吊著針回來,前後不過十幾分鐘。「那裡還有好幾位病人正等著我。病了誰都難受,來急診的病人很少有不著急的。」
牛蒙說,當他回來的時候,不少病人和家屬都挺意外的,大部分人說,醫生這麼辛苦,自己生病了還來大家瞧病。
他覺得,這沒什麼,自己不是第一個這麼幹的醫生,他的很多急診科的同事都有類似經歷。兩年前,有個叫王旨的男醫生,也是邊打吊瓶邊看病的。
「很湊巧,當天晚上,我總共接診了約50個病人,其中急性腸胃炎最多,我忽然有一種同病相憐的感覺。眼前一位位,全都是病友。」
最讓牛蒙感到溫暖的,是病人家屬對他的關心。由於一刻不停在工作,他時常忘記了自己還在打點滴。一旁有家屬時常提醒他:「醫生,回血了!」「醫生,管子裡的鹽水怎麼不滴了?」「醫生,你該換藥了,快滴完了。」
有一次,他抬頭看了下鹽水袋裡的「水位」,一位中年婦女心領神會:「你放心,我幫你盯著。」
金華市中心醫院急診醫學中心主任、主任醫師黃明偉認為,需要理性看待醫生帶病上班這一現象。敬業精神固然值得肯定,但要在保證看病質量的前提下,否則,這種做法並不提倡。醫生生病,該休息時也要休息。
主任醫師孔來法當了20多年醫生,他說,急診醫學中心的醫生都比較忙,帶病上班的情況有時不可避免,他也曾在感冒發燒時堅持上班。牛蒙作為年輕醫生,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是該鼓勵一下。
「當醫生很有成就感」
牛蒙說,當急診室的醫生,算是比較忙的,很多人吃不消。女友經常埋怨他,裝修房子這樣的事都顧不上,幸好女友也是同行,關鍵時刻能相互體諒。「當醫生沒有想像當中那麼光彩,酸甜苦辣箇中滋味,冷暖自知。」他說,當醫生很有成就感。尤其是他偶遇過幾個曾經的病人,都很感激他。「每天接待那麼多病人,說實話我已不記得,但看著他們的身體漸漸康復,這種成就感令人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