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的一對雙胞胎姐妹分別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合肥工業大學和北京大學。
這對雙胞胎姐妹令人矚目的地方在於,她們來自貧困家庭,父母依靠打工來維持生活,家裡沒有太多的經濟條件來助力她們,可她們卻能雙雙突破「寒門難出貴子」的怪圈,考上了名校。
這就是得益於她們的父母對她們用心的教育和栽培。
她們的父親說,他和孩子的媽媽在外打工時,一直都把孩子帶在身邊,孩子的成績一直都很穩定。
我們不妨試想一下,假如這對雙胞胎姐妹不是在父母的身邊長大的,她們也是留守兒童,那麼,沒有父母在身邊教導的她們,還會這樣乖巧懂事嗎?
這個答案可能沒有人能回答,但是,不可否認,她們能夠心無旁騖的努力學習,能夠這樣聽話懂事,是因為父母一直都在她們的身邊關心呵護她們的結果。
看到這兩個女孩,我想起了那個哭著打電話報警說「不想活了」的男孩。
江蘇鹽城的一個12歲男孩和姐姐生活在一起,因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身邊沒有關心自己的人,讓他感覺很累,所以產生了輕生的念頭,在情緒崩潰之下他撥打了110求助。
可能有人會說,這孩子不懂事,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辛苦。可誰又懂得理解這個孩子心裡的苦啊!
同樣是孩子,在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要比沒有父母陪伴的孩子要更聽話懂事,心理也更健康。
我的身邊就有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13歲的男孩,父母常在外地打工,一年難得回家二三次,他從小到大都是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爺爺奶奶特別的寵孩子,而在爺爺奶奶的寵溺下,這孩子從小到大都是個淘氣搗蛋的主。小時候,去偷別人家的瓜果,打死別人家的雞鴨,這種事他就沒少幹。
可每次別人找上門討說法時,他的爺爺和奶奶便以孩子小不懂事為由敷衍過去,讓得親朋鄰居都很無奈。
這孩子上了初中後更是無法無天,不但經常逃課導致成績一落千丈,還不聽老師管教,後來更是經常和一群無業青年廝混在一起,打架鬥毆、欺凌弱小。
親戚朋友都勸說孩子的爺爺奶奶,讓他們好好管管孩子,可他的爺爺奶奶卻說:不是我們不想管,是管不了,他根本就不聽我們的,說他一句就頂一句,有時候比我們還兇,至於他的學習成績我們也不會輔導啊,我們就只能管他的溫飽問題了。
孩子的爸媽聽說孩子學壞後,打電話回來訓斥他,可他不但不聽教育,還對著電話吼道:從小到大都不管我,現在管我做什麼?
親朋好友都一味的指責這個孩子,說他蠻橫、惡劣,是個不折不扣的壞孩子。可是卻沒有人站在孩子角度想一想,從小到大沒有父母在身邊照顧關心,他有多孤單,心裡的煩惱和委屈沒有人安撫,他有多無助。
所以,與其說是孩子跟別人學壞了,不如說是孩子沒有父母在身邊引導教育而學壞了,或是孩子因為長期缺少關愛而自暴自棄!
《少年說》裡的一名男生,指責自己的父母是一對生孩子卻不陪孩子的父母。
這名男生從小被扔在姨媽家裡,姨媽家的兩個兒子經常欺負他、打他,可他卻不敢說,因為年紀小小的他已經懂得自己是寄人籬下。可他的爸媽卻對此一無所知。
這名男生說,他再也不會在受欺負或是難過的時候找爸媽了,因為他怪爸媽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職責。
當孩子心裡的「沒人關心、沒人理解」的委屈感在心裡不斷滋生蔓延時,就很容易會變成怨恨的種子,在孩子的心裡生根發芽。
而一旦孩子對父母心生怨恨後,親子間的關係會怎樣,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曾看過一個視頻:媽媽提著行李要回工作的地方去,孩子緊緊抱住媽媽的腰身,一邊大哭,一邊喊著:媽媽不要走,我不要漂亮的衣服了,不要新玩具了……
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讓人淚目!
在孩子的眼裡,父母的陪伴是任何東西都代替不了的,孩子最想要的就是爸爸媽媽的陪伴。
也許有人會說,父母之所以放下孩子,還不是想要多賺點錢來培養孩子,讓孩子能有個更好的將來。
但是,如果孩子學壞了,那賺再多的錢又有什麼用,又談何將來呢!而且賺錢少點就不見得不能讓孩子有個好的將來。
如開頭提到的雙雙考上名校的雙胞胎姐妹,她們的父母一邊打工一邊帶著她們,賺到的錢肯定要比別人少一些吧,可這兩姐妹的將來如何,卻是不言而喻。
所以我想說,如果可以,儘量把孩子帶在身邊吧,也許帶著孩子會辛苦很多,賺錢也會少一些,但是一個聽話懂事、身心健康的孩子,卻能勝過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