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居民家庭消費調查:教育醫療支出比例偏大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今年,省消委會聯合西南財大消費經濟研究所在全省開展了「四川省居民家庭消費狀況及預期調查」。12月23日,省消委會公布了調查結果:吃穿住仍然是近年來居民家庭消費支出的主要部分,教育、醫療支出比例偏大;汽車和通訊消費呈發展態勢,服務、旅遊及文化消費空間較大,住房消費需求減弱。我省城鄉居民消費需求正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

  此次調查選取了成都、南充、達州等10個市(州)作為調查樣本地區,對5167個居民家庭進行了入戶專訪。

  吃穿用等基本生活是主要支出

  在城鎮居民家庭主要支出項目中,比例最高的為食品和居家用品,分別為37.0%和13.2%,兩項合計超過50%。在前五項支出中,食品、居家用品、房租及水電氣物管、穿、房貸等基本生活開支佔53.18%。

  農村居民家庭消費,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農業生產27.1%、子女教育23.2%、食品21.7%、社會保險8.4%和醫療6.6%。

  伴隨近幾年房地產市場的持續發展,我省城鎮居民家庭住房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城鎮居民家庭自有住房的擁有率達到了85.2%。

  城鎮居民家庭轎車擁有量為9.4%,農村家庭農用汽車達到5.4%。

  城鎮居民注重自身素質提高

  城鎮居民消費注重整體質量的提高。調查顯示,2009年,城鎮居民把住房、教育培訓和醫療保健支出比例最大的項目,分別為21.6%、18.5%和15.3%。在提高生活質量的同時,城鎮居民更加注重身體健康和自身素質的提高。

  農村居民消費傾向於改善生活條件。除了吃穿用等基本生活開支外,農村居民把修建住房或裝修、農業生產資料和教育培訓作為2009年首要開支項目的比重最大,分別為28.3%、24.6%和15.3%。同時,打算購買家用電器和汽車或摩託車的農村居民也較多。

  在最關注的民生問題中,城鎮居民最為關注穩定物價、降低醫療收費、完善社保、提高工資和降低教育收費。而農村居民關注降低農資價格、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建立基本養老保障制度和完善農村醫療保障制度。

  買房教育養老是居民消費意願

  調查顯示,有36.5%的城鎮居民認為工資性收入低,22.2%的農村居民認為收入不穩定。

  調查發現,目前我省城鄉居民消費觀念仍較保守,存款買房、後代教育和養老的意願較重。

  專家指出,要解決居民消費不敢花、不願花、不能花、無錢花的現象,必須加快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通過促進農業發展,為農民就近提供就業崗位,進一步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加大財政補貼力度,把關係民生的蔬菜水果、畜禽養殖、經濟作物等列入保險範圍,為農業生產提供保障。( 劉佳 實習生 周靖靜)

相關焦點

  • 廣州市統計局調查:廣州市民家庭消費支出佔總收入近6成
    廣州市統計局調查:廣州市民家庭消費支出佔總收入近6成金羊網  作者:馬漢青 王麗娜  2019-10-17 記者16日獲悉,近期廣州市統計局利用萬戶居民調查網
  • 中國家庭消費支出哪去了?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僅略高10%
    來源:經濟觀察報文/胡群 一個中國普通家庭,每年為教育文化娛樂支出多少錢?雖然大多數家庭近年越來越注重教育,但從居民消費支出結構中可以發現,教育文化娛樂佔比並不高。近日在「蘇寧金融研究院四周年論壇」上,蘇寧金融研究院(SIF)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院(IMI)聯合發布的《中國居民消費升級報告(2019)》(以下簡稱「《報告》」)顯示,自1990年以來,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優化,食品菸酒佔比逐年呈降低趨勢;當前居住支出佔比較高,均超過20%;交通通信支出已居於第三;但教育文化娛樂支出仍處於較低態勢,具體而言,僅佔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的
  • 家庭消費支出呈五大特點
    本報訊 (記者張璐通訊員李文董連慧)居民家庭消費性支出是指用於滿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費需要的全部支出,包括食品、衣著、居住、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交通和通訊、教育文化娛樂服務、其他商品和服務八大類。
  • 房子、教育和醫療,成家庭消費支出「主力軍」,總佔比超過一半
    說到消費,經歷了2020年後,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變得「畏手畏腳」。他們在消費領域變得節儉,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在理財、存款領域。但是即便如此,該花的錢還是得花的。那麼,什麼又是該花的錢呢?我們可以在公開的一些國民數據中(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及構成),找到我們想要的答案。在所有的消費支出中,佔比最高的是食品菸酒,共計消費6084元,佔比也高達28.2%。對於中國人而言,這樣的佔比成績也完全在意料之中。畢竟從古至今,我們就堅持「民以食為天」。那麼除了這樣的支出以外,其他領域的表現又是如何呢?或許看完後,你會有些「無奈」。
  • 教育支出佔家庭消費比重過高
    調查以2003年秋季學期為樣本,在這一學期中,每戶家庭需要支付的費用有:公辦生常規學雜費含教材費、借讀費、本市縣和外市縣擇校生費、擇班生費、民營生學雜費、自購參考書及學習用品、家教費、興趣班、補習班費和住校生住宿費等10多種,需要支付的各項費用總計達2669.31元。
  • 學前兒童教育支出與家庭背景——基於中國家庭追蹤調查的證據
    Huy)發現教育支出佔家庭收入比例與家庭收入呈負相關;換句話說,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後,收入越低的家庭分配了家庭收入中的較大比例用於投資孩子的教育,側面反映了低收入家庭希望下一代擺脫貧困的主觀願望[27] 。近幾十年,我國快速的經濟發展同時伴隨著不斷攀升的城鄉間、東西部地區間、以及居民與居民間的收入差異。
  • 社會藍皮書:居民消費支出逐步恢復 服務消費低位反彈
    藍皮書指出,農村居民消費恢復快於城鎮居民。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558.9元,首次超過2萬元,比2015年增長37.2%,年均名義增長8.2%。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063.4元,比2015年增長31.2%,年均名義增長7.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327.7元,比2015年增長44.5%,年均名義增長9.6%。
  • 家庭健康消費支出盤點:一線到四線城市特點大不同
    (央視財經《消費主張》)提到健康,人們常說,身體是最重要的,沒有健康什麼都沒有了!不知道您或者您的家庭裡有沒有算過,2016年這一年用於醫療健康方面的支出是多少?在健康消費方面,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以及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又有什麼不同之處呢?不同地域的家庭側重點又會有什麼不一樣?
  • 2014年廣州家庭月平均支出額有多少?
    廣州家庭平均支出額為5398.4元,教育仍是去年最大一筆支出項。值得注意的是,18.2%的受訪者認為目前適合老百姓購買商品房,為近五年來比例最高的一年。  作為佐證居民消費信心的項目,認為目前適合老百姓購買商品房的受訪者佔18.2%,為近五年來比例最高的一年,比上年的比例10.2%高了8個百分點,說明2014年在政府實施一系列房價穩定政策初見成效。
  • 首季海東城鄉居民生活消費支出下降
    記者從國家統計局海東調查隊獲悉,今年一季度,海東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為3988元,同比下降16.6%。據住戶調查資料顯示,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海東市城鄉居民生活消費支出均呈下降態勢。在八大類生活消費支出中,除生活用品及服務同比基本持平,其餘七類均明顯下降,其中,食品菸酒下降7.66%、衣著下降9.94%、交通通訊下降32.36%、教育文化娛樂下降42.20%、醫療保健下降23.51%、其他用品和服務下降60.50%。因城鄉消費習慣及春節集中消費時間段的差異,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472元,同比下降2.8%。
  • 報告顯示:一季度中國家庭總資產縮水而消費支出增加
    「2019年第一季度家庭總資產變動指數為98.6,表明家庭總資產在減少。其中,城鎮家庭總資產變動指數為99.1,農村家庭總資產變動指數為95.8。」日前,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公布的《2019年一季度家庭資產指數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稱。
  • 2015年廣州家庭月平均支出額有多少?
    2015年廣州家庭月平均支出額有多少?  昨日,廣州市消委會公布2015年廣州市居民消費信心與消費環境調查報告。  市消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市居民的消費信心呈現出中間值偏上的特點,不悲觀,但也不樂觀。消費者信心指數以滿分為100分來計,目前調查所得消費者信心指數為60.02分,略低於2014年的61.62分。雖然目前消費者信心還算不上很理想,但一直保持著中間值偏上的態勢。同時,居民對廣州市經濟的總體走勢持謹慎樂觀態度,用於大件物品的消費支出信心比例不斷提高。」
  • 大同市居民消費支出逐漸回暖
    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全力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經濟發展逐漸加快,帶動居民消費支出逐漸回暖。這是昨日記者從國家統計局大同調查隊獲悉的。  從八大類消費支出變化來看,生活必需品消費支出明顯增長。
  • 2017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中國家庭教育支出現狀
    此次與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合作的第一輪調查覆蓋除西藏、新疆和港澳臺地區外的29個省、363個縣,共涉及40011戶的127012個家庭成員,其中農村12732戶,城鎮27279戶,0-6歲及16歲以上在校生2.1萬人,中小學在校生1.4萬人。與2016年教育事業統計數據的比較顯示,此次調查的各學段在校生所佔比例接近官方統計數據。
  • 2013.12:江蘇居民消費需求結構分析
    研究居民消費需求變化,剖析制約消費需求因素,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進一步提升居民消費潛力,實現江蘇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根據江蘇城鄉住戶抽樣調查資料,結合對南京、蘇州、徐州、揚州、淮安、常熟、宜興、海門、東臺等地千戶城鄉居民家庭消費需求專項問卷調查結果,分析探討新形勢下如何促進江蘇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相關問題。
  • 一季度蘇州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475元
    本報訊(記者大秋通訊員丁虎張蒙婷)據國家統計局蘇州調查隊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蘇州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475元,同比下降12.2%;蘇州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6067元,同比下降9.7%。
  • 「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人力資本效應、消費乘數效應和消費擠入效應」的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遴選公選筆試面試素養積澱)
    合理增加公共消費,要合理增加在公共服務方面的支出,特別是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具有人力資本效應、消費乘數效應和消費擠入效應,是擴大內需的關鍵機制。其次,公共服務支出的消費乘數效應在於教育、醫療、養老、育幼等公共服務支出增長,意味著總需求的增長,引致國民收入增長。據經濟學的乘數—加速數原理,增加公共服務支出引致國民收入倍增,進而居民消費增長;居民消費的擴張又會加速國民收入增加,這又會再提升居民消費,擴大內需。
  • 調查顯示新竹市家庭消費支出及繳稅全臺第一
    中國臺灣網8月23日消息 據臺灣「中廣新聞網」報導,據臺當局「主計處」公布的臺灣地區家庭收支訪問調查結果顯示,2009年新竹市家庭每戶平均可支配所得為113.4萬元(新臺幣,下同),每人平均可支配所得是32.3萬元,僅次於臺北市。在支出方面,新竹市家庭平均每戶支出95.6萬元,居全臺之冠,平均每戶繳稅7.8萬元,也高居全臺第1名。
  • 這一地區的低保錢將與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掛鈎
    山東明確提出落實低保標準與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掛鈎的動態調整機制,各地城鄉低保標準佔當地上年度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比例原則上分別在25%-35%和35%-45%之間。兜底保障性強,不僅對改革完善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受災人員救助、臨時救助等八大救助制度作出了具體部署,而且對發展完善其他救助幫扶制度進行了安排,除了針對經濟困難老年人、殘疾人和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點困境兒童以及農村「三留守」人員提出了相關救助保障要求外,還提出了「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取暖救助、困難職工救助、農村貧困婦女「兩癌」救助,持續開展「牽手關愛活動
  • 2019新中產家庭消費與理財報告:最大支出壓力在子女教育 專家建議...
    時間進入本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經濟總量、居民生活水平已然得到巨大提高,中國人均GDP已經達到1萬美元,與此同時,整個經濟社會也在轉軌的進程中持續多時,產業轉型、消費升級等新的特點不斷出現。宏觀經濟社會方面的變化也體現並影響到居民的消費、生活和投資方式。在這樣的宏觀背景下,作為個體,當下的居民生活工作、消費投資發生了哪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