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年輕女性為何拋棄希拉蕊?

2020-12-13 網易新聞

在「婦女能頂半邊天」的美國現代社會,女性參政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然而,當希拉蕊•柯林頓宣布向美國政壇的「最高最硬天花板」發起衝擊,媒體和公眾還是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聚焦在了她的女性身份上。誠然,「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統」這個稱號極其誘人,一旦競選成功,希拉蕊將帶著這個稱號永載史冊;而對於整個美國來說,女總統的出現也意味著社會文明的一大跨越。想必希拉蕊自己也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在競選的初期,她就大打「女權牌」,目標直接鎖定女性選民,將女性議題作為重中之重,儼然一副誓死捍衛女性利益的女權主義領導者形象。

女性選民為何重要?根據人口調查局的統計,在美國,女性人口總數佔總人口的一半以上。自1964年以來,女性選民的參選率就一直遠遠高於男性。以2012年的總統大選為例,53%的選民都是女性。她們為歐巴馬的成功連任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在他所獲得的選票中,55%都來源於女性。近幾年來,隨著總統選舉中的性別差距(the gender gap)越來越大,女性選民已逐漸壯大為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她們的作用和力量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有學者稱,女性選民的選擇已成為影響選舉結果的決定性因素。

1.希拉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她在女性選民的受歡迎程度遠不及預期

通常,人們認為,當一個群體擁有某種相似的身份或經歷,那麼屬於這個團體的人就會產生一種認同歸屬感。就像在2008年和2012年的總統大選中,超過90%的黑人選民將選票投給了歐巴馬一樣,女性選民給希拉蕊投票似乎也是順理成章,板上釘釘的事情。更何況,美國女權主義運動轟轟烈烈地進行了幾百年,現在終於有一個女人有機會站在權力之巔為女性權益發聲,這對於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美國女性來說,是一件多麼喜聞樂見的事情啊。將這張「女權牌」揣入囊中,希拉蕊似乎穩操勝券。因此,在競選開始的前期,希拉蕊和她的團隊就將女性議題作為宣傳的重心,宣誓要為自己和全體女性打破常規,創造歷史。

然而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希拉蕊也可謂是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模範了。根據截止到目前的初選結果顯示,她在女性選民中的受歡迎程度似乎和預期的大相逕庭。在愛荷華州的競選預備會議上,只有14%的30歲以下的女性選擇了希拉蕊。儘管最終她贏得了53%的女性選票,但對手桑德斯也得到了42%的女性選民的歡迎,他們之間的差距並不顯著。在新罕布夏,佛蒙特州的初選會議上,桑德斯的女性支持者數量甚至遠遠超越了希拉蕊。而俄克拉荷馬州,以及在剛落幕的威斯康星州的初選結果顯示,桑德斯和希拉蕊幾乎平分了所有女性選票,兩者不分伯仲。


隨著各州初選結果的陸續揭曉,答案也越來越明顯。美國女性,尤其是30歲以下的女性,甚至包括一些處在30-50年齡段的女性,並不買希拉蕊的帳。唯一堅定不移地站在希拉蕊陣營的只有那些65歲以上的女性。如此看來,希拉蕊的女權偶像神話似乎破滅了。面對這與預期截然不同的現象,人們不禁疑問,女性選民去哪了?難道真的像女權主義先鋒葛蘿莉亞•史丹能(Gloria Steinem)說的那樣,那些年輕女孩為了追逐和討好同齡男性,把票投給桑德斯了?

是的,這一次,年輕人幾乎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桑德斯。在青年群體中,桑德斯擁有著壓倒性的支持率。但這一不尋常現象的起因難道僅僅是一場女性討好男性的遊戲嗎?史丹能的言論無疑是對於美國年輕一代女性的侮辱和挑釁,這些「厥詞」背後所體現的正是以史丹能為代表的美國史上第二次女權主義思潮和千禧一代(Millennial)的女權思想的正面交鋒。

2.美國年輕女性不會因為希拉蕊是「女的」而註定把票投給她

美國歷史上第二次女權主義浪潮起於20世紀60年代,止於80年代末。以葛蘿莉亞•史丹能為代表的女權主義領導者推崇女性之間的團結精神(Solidarity)和姐妹情誼(Sisterhood),強調女性應該互幫互助,以此來對抗舊式的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結構,是一種激進的女權主義(Radical feminism)。因此,在這場以男性為主角的政治遊戲裡,希拉蕊的參選無疑給這一看似「過時」的運動帶來了新鮮的血液和希望。

然而,在美國千禧一代女性看來,一個有權力的女性領導者和女權主義領導者之間並不能簡單地劃上等號。根據凱撒家庭基金會和華盛頓日報的一項調查,美國18-34歲年齡段的女性中,有63%認為自己是女權主義者。而NBC新聞和SurveyMonkey網站的民意測試結果顯示,美國18-25歲的女性中,只有28%願意支持希拉蕊。千禧一代女性,即便許多認為自己是女權主義者,但這並不代表她們會毫不猶豫地把票投給希拉蕊。可以說,女權主義運動進行到現在,雖然本質仍是提倡男女平權,但在不同群體間的表現形式卻早已產生分離。美國的新一代女性,大部分仍願接受傳統女權主義的標籤和立場,但她們的價值取向和目標設定早已超越了前人,變得更加多元,複雜。


千禧一代的女權主義是一種「交叉女權主義」(intersectional feminism)。與過往女權主義思潮不同的是,她們的身份認同不僅僅在於性別,而同時交叉著種族,階級等因素。這些因素共同組成了人的社會身份,不能單獨突出某個因素而忽略其他因素的影響。在做選擇的過程中,「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所推崇的「性別優先」(gender first)這一原則是行不通的。因此,在她們眼裡,希拉蕊的女性性別根本不足以成為獲得選票的理由。

那麼這些年輕女性真正關心什麼呢?對於這一群沒有經歷過冷戰,卻被2008年經濟危機的陰霾所籠罩的年輕一代來說,她們早已厭倦歐巴馬政府下緩慢的經濟增長速度,因而,變革才是眾望所歸,「第一位女性總統」的吸引力反倒沒那麼大了。在這種情況下,桑德斯應運而生,他所宣揚的從上至下的社會和經濟變革給了這群人信心去創造「一個可以相信的未來」(a future to believe in)。

3.在許多美國女性眼中,希拉蕊代表上層階級白人女性,而桑德斯更合她們口味

粗略地看,希拉蕊和桑德斯在某些女性議題上秉持著相似的理念。比如,他們都提倡帶薪產假,同薪同酬,提高最低工資等。但為何年輕女性競相追逐桑德斯而拋棄希拉蕊呢?女權主義運動發展至今,早已不是簡單的性別身份認同問題,而更多地牽涉到了其背後的經濟和政治問題。希拉蕊是一位女性,但她是一位上層階級白人女性。雖然她熱衷於塑造自己的中產階級母親和外祖母形象,但她那光鮮亮麗的精英身份和資深的華爾街背景卻無法使得普通美國女性產生共鳴。

在許多美國女性看來,希拉蕊所代表的是美國社會享有特權的白人女性階級,因而即便她競選成功,她也無法帶來一個「性別友好」的社會,無法為社會中下層的,少數族裔的,同性戀、雙性戀及跨性別群體的女性謀福利。相反地,桑德斯在宣傳過程中只是將「身份政治」輕描淡寫,但是他所提倡的進步主義思想卻更符合新時代「交叉女權主義者」的胃口。例如,桑德斯所提倡的刑事司法改革對於少數族裔母親來說,她們的孩子將更少地受到種族歧視帶來的危害。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桑德斯比希拉蕊更像一個現代女權主義者。

除經濟議題以外,桑德斯所提倡的關於氣候變化,全民醫保,外交政策,教育改革方面的一些政策也在年輕人中十分討巧。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新一代的女性不再關心女性問題了。對於千禧一代來說,女性議題涉及方方面面,不僅僅只是男女身份之間的零和博弈了。從長遠的角度考慮,這些政策的落實,也恰恰符合女性的具體權益。而當希拉蕊不能滿足她們的需求時,她們順其自然地轉向桑德斯的陣營尋求慰藉。和傳統女權主義觀念不同的是,千禧一代女性並不認為向男性尋求幫助是對女權主義的背叛,恰恰相反,在某些共同目標的追求上,她們認為男性不再是敵人,反而可以成為盟友。也難怪第二代女權主義者斥責她們背信棄義,數典忘祖,而她們則批判前人頑固不化,故步自封了。


這樣看來,希拉蕊手握著「女權牌」,卻面臨吃力不討好的境況,因為她從一開始就忽略了不同年齡層次和不同族裔的美國女性的不同政治訴求。想必她和她的團隊也逐漸認識到了這點,因此我們可以覺察到,進入今年以來,希拉蕊的團隊開始明顯淡化女性議題,不再試圖討好某個特定的群體,轉而打「親民牌」,尋求更廣泛的民眾支持。

對於女總統的出現,年輕人覺得還可以再等等,但老一輩的女權主義者說,再不出現,有生之年就再也見不到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希拉蕊最後能否問鼎白宮,一切都還未知。但僅靠著這張「女權牌」,想必她收穫的成果也屈指可數。前國務卿馬德琳•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說;「地獄給那些不幫助女人的女人們預留了特殊位置」(There is a special place in hell for women who don’t help otherwomen)。這樣的恐嚇並不能妨礙年輕女性們做出理智選擇,畢竟,在政治角逐中,理智應當戰勝情感,教唆女性盲目互助而忽略真正內心需求,那才是對女權主義最大的侮辱。

本文來源:網易 責任編輯:黃童超_NX5041

相關焦點

  • 中國專家N問希拉蕊:美國為何總站在中國對立面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周旭 烏元春】美國史上最忙的國務卿希拉蕊不久前剛剛結束了「繞行中國」的歐亞非8國行,然而,就在人們還在熱議希拉蕊針對中國的種種怪話時,這位鐵娘子已經「飛」到了中國。據悉,希拉蕊將於9月4日至5日訪問中國,她此次訪華的重點是中日釣魚島爭端和中國的南海問題。
  • 為何希拉蕊對柯林頓的出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沒能當選美國總統
    但這部小說的前三分之一,相當準確地描述了希拉蕊的年輕歲月,讀起來更像是一幅數字繪畫。一開始的感覺是美國化的皇冠升級,加上一些俗氣的磨坊和布恩。它無法確切地解釋,像柯林頓這樣一個風度翩翩、魅力四射、精力充沛的人物,是如何被希拉蕊所吸引的,因為希拉蕊被描繪成一個缺乏自尊的無聊的書呆子,甚至就連希拉蕊也不知道柯林頓為什麼會對她感興趣。
  • 希拉蕊高級幕僚丈夫再涉性醜聞 發「襠部」照片給女性(圖)
    【環球網綜合報導】美國中文網8月29日消息,據紐約今日新聞報導,此前鬧出性醜聞」裸聊門」的前紐約州國會眾議員安東尼•韋納周一被發現推特帳戶已經停用。而韋納的妻子,現任希拉蕊的高級幕僚胡瑪·艾比丁則在周一發布聲明,稱經過長期痛苦的考慮,決定與丈夫分居。兩人仍將繼續給予孩子最好的照顧。
  • 希拉蕊為何隨身包裡常備辣醬?
    希拉蕊不假思索地回答。「真的嗎?」主持人追問。「真的。」希拉蕊回答。「這可能會被認為有『討好』非洲裔美國人的嫌疑哦。」主持人和希拉蕊打趣說。「好吧。這會管用嗎?」希拉蕊笑著回應。希拉蕊說包裡帶著辣醬被認為是討好非洲裔美國人的原因是,非洲裔的美國搖滾明星碧昂斯最近新出的一首歌 「Formation」中有一句歌詞是 「我的包裡帶著一瓶辣醬」,碧昂斯本人是非洲裔,而她在非洲裔美國人中的影響力更毋容質疑,所以,希拉蕊也說「自己包裡帶著一瓶辣醬」就被認為是在效仿碧昂斯和想拉近同非洲裔美國人的關係,因而達到拉票的目的。
  • 希拉蕊年輕時好清純!扎蝴蝶結梳公主頭,依偎在柯林頓懷中太罕見
    川普和拜登兩人在「唇槍舌戰」的時候,一直有著總統夢的希拉蕊,也是各種湊熱鬧啊!如今已經73歲的希拉蕊似乎還想出一把風頭。沒有年輕時的容顏了,也少了年輕時的那份霸氣了,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卻依然活得很精緻。
  • 圍觀美國大選二辯 希拉蕊:川普玩弄已婚婦女
    美國大選再演好戲,希拉蕊和川普又開撕啦!  話說在上一場電視辯論中,兩人上臺前表現都比較友好,互相握手致意,川普還輕輕拍了拍希拉蕊的後背。  辯論中儘管頻頻打斷對方講話,但都還保持了應有的風度。
  • 柯林頓夫人希拉蕊數次競選總統,卻屢遭失敗,原因是什麼?
    如今世界各國政壇,也漸漸出現女性執政的身影,韓國的樸槿惠、泰國的英拉、德國的默克爾等等;隨著女性越來越多地活躍在政壇之上,人們接納了女性進入政壇。特別是在美國,許多美國女性都希望,未來美國總統最好有一名女性能夠出現,美國總統繼續了這麼多屆,一直都是男性的天下。
  • 美國務院猛擊希拉蕊「電郵門」 川普顛覆美大選政治
    儘管6月7日,美國共和黨還將迎來加州等五州初選(共計303張代表票),但有目前川普穩獲的過半數支持票數作為基礎,在7月共和黨的提名大會之前,川普獲提名「已經不再有新的懸念」。周二在美國華盛頓州舉行了兩黨初選,川普與希拉蕊各自在黨內勝出。         在民主黨方面,目前希拉蕊獲得的黨代表票數還沒突破提名門檻,桑德斯以700多票的差距落後。
  • 美國政要愛整容:歐巴馬一夜白頭 希拉蕊「逆生長」
    分析人士還指出,在以往美國大選的歷史上,都曾爆出過候選人「秘密整容」的傳聞。但他們無一例外都是拼命試圖令自己看上去更年輕。然而這次,歐巴馬卻反其道而行之,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人拉什·林巴赫稱:「蒼老的男人會看上去更有權威、更老練、更高貴。可悲的是,女人並不是這樣。
  • 遺棄愛貓 希拉蕊被批罪孽深重
    遺棄愛貓 希拉蕊被批罪孽深重   據新華社電 索克斯(Socks),英文意為「襪子」,是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家一隻寵物貓的暱稱。  英國《泰晤士報》21日報導,正在競選2008年美國總統的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最近頻頻把早已送人的索克斯掛在嘴邊,試圖藉此軟化自己的「鐵女人」形象。  索克斯曾是「美國第一貓」,當年在白宮風頭十足。  柯林頓2000年結束總統任期後,這隻貓也隨之失去在白宮居住的「特權」。柯林頓一家隨後將索克斯交給私人秘書貝蒂·柯裡收養。
  • 關注美國大選:希拉蕊打出「老公牌」
    稱若當選柯林頓可做外交家  新快報訊正在向白宮進軍的美國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日前表示,如果她成功當選總統,其丈夫、前總統柯林頓將作為一名外交家,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作用。  承諾讓柯林頓發揮  據美國《舊金山紀事報》報導,希拉蕊2月23日來到舊金山出席籌款活動。在「希拉蕊創造歷史」的大幅海報下,她發表演說,詳細闡述自己在伊拉克戰爭、住房、婦女避孕、醫療保障等方面的觀點和主張。當被問到當選總統後,會不會任命柯林頓擔任國務卿時,希拉蕊笑著回答說,也許法律不允許這樣做(美國法律並無此限制)。
  • 希拉蕊要鬧離婚?被前顧問再爆性醜聞,虛弱的柯林頓憂心忡忡
    【南方+12月10日訊】據英國媒體報導,虛弱的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正坐在電視前度日,擔心他的妻子希拉蕊(Hillary)最終將離開他,因為近日他的前高級顧問曝光報導稱,美國前總統顯然擔心希拉蕊將要跟他離婚,因為希拉蕊已不會競選任何職位,她不再需要他。
  • 稱希拉蕊是「賤X」,川普啟動潑婦模式!總統變身美國吵架王?
    5月23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轉發了一系列信息,其中包含對包括希拉蕊·柯林頓和南希·佩洛西在內的知名女性民主黨人的性別歧視嘲弄和人身侮辱。和川普一樣,斯塔爾也喜歡用侮辱性的暱稱來指代政治對手,對他的Twitter帖子的審查顯示,他喜歡用侮辱性的綽號來指代政治對手,特別是女性。佩洛西上周稱川普為「病態肥胖」,此前他承認服用羥基氯喹來抵禦冠狀病毒,羥基氯喹已被證明會導致心臟問題。但一些批評人士警告稱,對於反擊川普的侮辱和人身攻擊,民主黨政客不應該墮落到和川普同一檔次中。
  • 美國大選超級星期二:川普、希拉蕊各贏7州
    當地時間3月1日,美國大選「超級星期二」鳴鑼開戰。在這一天,本土總共有12個州舉行初選,包括全美最保守、宗教信仰最濃厚的南部幾州。此後,美國總統競選的選情有望逐漸明晰。據美國赫芬頓郵報消息,最受關注的共和黨參選人川普、民主黨參選人希拉蕊各贏得7州。以下是詳情。
  • 2016美國大選:希拉蕊/川普首場辯論視頻(完整版)
    2016年美國總統候選人「首場電視辯論」於美東時間26日晚在紐約長島霍夫斯特拉大學開鑼,民主黨的希拉蕊·柯林頓和共和黨的唐納·川普首次同臺正面交鋒。點下方視頻觀看完整版「紅黑大戰」,練聽力和辯論的絕佳素材!    >>2016美國大選最新消息:誰能入主白宮?
  • 希拉蕊亮相視頻網站YouTube 網上徵集競選主題曲
    為了軟化其強硬形象,同時吸引年輕選民,美國2008年總統選舉候選人希拉蕊近日亮相全球最火爆的視頻網站YouTube,公開向新銳的「YouTube 一代」徵集競選主題曲。  13萬網民投下選票在上傳到YouTube的視頻短片中,希拉蕊表示,她正在就有關競選的「最重要問題之一」徵求網民意見。她幽默地說:「我承諾不會在公開場合唱這首歌。除非我贏了。」
  • 希拉蕊敗選演說:用開放的心接納川普
    面對敗選的事實,希拉蕊承認,「這非常痛苦,並且將會持續很長的時間……但是我們的選戰從來都不是有關一個人或一次選舉的,而是關於我們所深愛的這個國家的。」  CNN稱,作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總統候選人,希拉蕊輸在了入主白宮之路的最後一英裡,「我知道我們仍舊沒能打碎那塊最高、最硬的玻璃天花板,但總有一天,有人會做到這一點的,希望這一天比我們現在想像的來得更早。」
  • 希拉蕊二度衝刺白宮的三句名言:「冠軍」、「天花板」、「巧實力」
    這種「一生的準備」,已使希拉蕊成為美國民主黨「久經考驗、久負盛名、廣受支持」總統提名候選人。美國民意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上周的民調結果顯示,59%的民主黨選民表示「很有可能」將選票投給希拉蕊。美國有線新聞網最新民調則顯示,希拉蕊的民主黨黨內支持率達86%。
  • 如果希拉蕊當選美國總統,我們管柯林頓叫什麼?網友實力吐槽
    偉大女人背後的男人和女人——Bill, Hillary and Chelsea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川普VS.希拉蕊的局面似乎已是眾望所歸。我們都知道如果希拉蕊當選,她將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總統。但是目前又有一個新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 如果希拉蕊入駐白宮了,屆時我們該如何稱呼她的老公、當選過美國總統的比爾·柯林頓呢?
  • 希拉蕊推出中文競選廣告,與川普爭奪華裔選票
    ——希拉蕊首條中文競選廣告紐約時間6月7日,2016美國大選的最後一個超級周二,希拉蕊•柯林頓初選完美收官,以2497張選舉人票獲得民主黨提名,桑德斯遺憾出局。一些華裔選民注意到,幾位在希拉蕊競選廣告中出鏡的民主黨人士都曾有過所謂的「黑歷史」。其中,最令華人不滿的恐怕要數趙美心和劉雲平兩位議員。儘管他們都以華裔身份示人,但也曾為一些不利於華裔移民的法案背書。甚至有評論表示,這則競選廣告將對希拉蕊的競選活動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首先出場的是趙美心,作為歷史上第一位國會華裔女性議員的她被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