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新江蘇網訊 11月28日下午,茶南農貿市場和往日一樣熱鬧:整潔的瓜果蔬菜、豐盛的各色貨品琳琅滿目,芝麻油的香氣飄滿整個菜場,人們在挑選、砍價、成交……但這裡又和往日大不一樣——入口處擺放著一塊碩大的畫布,四周堆放著五顏六色的繪畫顏料,藝術家在現場畫起了畫。
當菜場變成美術館,連買菜都是一種藝術
這是NAFI2020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的一項特別的藝術實踐計劃——「菜場+藝術」。記者在現場看到,兩位青年藝術家直接將顏料潑灑在白布上,隨即拿出畫刷,大手筆地塗抹繪製起來,畫布上的顏料漸漸開始有了形,藍、綠、白三種顏色勾勒出一幅美妙的畫面。
南京畫家周卓棟、常鈺玲在茶南農貿市場繪製油畫《綠水青山》
用畫刷勾勒線條的畫家叫周卓棟,用吸管滴水繪製油畫肌理的叫常鈺玲,二人都是南京本土畫家。不同於平時在工作室作畫可以反覆多次修改,為了這次菜場作畫,二人準備了兩個月,最終定下了「綠水青山」的主題。「通過現場作畫,向人們傳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常鈺玲說,現在人們對健康、環保意識的提升,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菜場繪製這樣一幅作品,既契合主題,也接地氣。
走進菜場,就像置身於一個美術館,藝術家關於菜場的繪畫作品、裝置作品,錯落放置於菜攤間,一不小心買菜買了個藝術。
菜場裡,不僅是忙碌的市場商戶停下了手裡的生意,欣賞藝術家作畫,趕著買菜、行色匆匆的市民也紛紛交流起來。「沒想到在菜市場裡還能看到藝術家作畫,像這樣的油畫,以往要在展館裡才能看到,現在買個菜能觀賞到整個創作過程。」來買菜的市民王俊傑不禁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來買菜一不小心買了個藝術!」
農貿市場商戶與畫框合影
來買菜的市民也發現,平時熟悉的菜市場裡,格外不一樣。整個菜場裡,處處懸掛著梵谷、阿爾欽博託等大師畫作複製品。在商戶的攤位前,也貼著充滿趣味的標語,菜場的魚蝦雞鴨、瓜果蔬菜都變身成了動植物界的精靈。例如,在活魚攤位,海報上寫著——活魚:我有夢想,不然和鹹魚有什麼區別;在南北乾貨攤位,鹹板鴨身上貼著——鴨:我的夢想是完整地遊出南京。
菜場的魚蝦雞鴨、瓜果蔬菜變身動植物界的精靈,他們紛紛有話要說。
通過趣味的表達,來一場「菜市場奇妙之旅」。
菜場是一座城市最具人間煙火氣的地方,當這裡變成藝術家的工作室、變成市民身邊的美術館,南京藝博會真正把藝術融入了城市公共空間,融入了市民生活。一年前,2019南京藝博會邀請了法國藝術家S·Zong,在茶南農貿市場即興創作油畫《麥田的守望者》,至今仍被附近居民津津樂道。今年,菜場的藝術範圍更濃厚了。
「菜場與藝術·公共藝術現場」活動策展人丁夢嵐介紹,「菜場+藝術」是南京藝博會一項特別的藝術實踐計劃,旨在通過展覽及現場藝術表達發掘藝術家創作的靈感。「城市文化的體現不僅在博物館、美術館、商業街……還有充滿果香味的菜市場,它是一個城市最有溫度的地方。菜市場是一個城市中不可或缺的空間,給人最本真的生活體驗,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它變得更加活潑和富有趣味。」
從南京國際博覽中心展館內延伸至館外,從高雅的藝術殿堂走進市民的生活場。當菜場變成美術館,當瓜果蔬菜變成繪畫作品,當藝術融入煙火味……南京藝博會的創新之舉,讓藝術穿越美術館之牆,打破生活與藝術的距離,建立了更為有機的當代藝術生態。
【來源:中國江蘇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