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白酒院士」,四朝元老,茅臺「教父」之徒!工程院院士質疑:沒聽過其科技成果獲科學界認可

2021-02-26 新爆聞

導讀: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吾守爾·斯拉木直言,「目前國內外酒類品種多,生產歷史也很長,她確實有獨特的、整個科技界認可的重大科技成果(嗎)?我沒有聽說過。」
牛年春節期間,貴州茅臺因兩則消息被廣泛關注。消息稱,「茅臺酒紙箱一個炒到500元」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500元的價格有無水分筆者未曾考證,但話題卻給大眾留下「富的掉渣」的豪奢印象。另一個則是貴州省科學技術協會推薦了一位「茅臺院士」的新聞。2月17日,茅臺集團旗下貴州茅臺發布消息稱,茅臺集團總工程師、首席質量官王莉入圍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隨後各種質疑,紛至沓來,「白酒院士」成為網絡熱詞,一直身居幕後的王莉也被推至聚光燈下。據時代周報調查顯示,在茅臺內部,這仍是敏感話題。面對時代周報記者的詢問,大多數茅臺一線員工選擇閉口不談,一名員工僅稱,「這是酒廠領導該考慮的話題。」作為茅臺集團9名核心管理層人員之一,現年49歲的王莉在茅臺工作已有27年,是茅臺史上首位女性總工程師。2月20日,多名茅臺集團的內部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確認,王莉是茅臺集團原董事長、「茅臺教父」季克良的徒弟,茅臺酒廠一直盛行「師帶徒」模式。一名茅臺內部人士透露,王莉由季克良一手提拔,可謂是季克良在茅臺的「技術接班人」。另有接近茅臺的人士表示,季克良與王莉的經歷有一定相似之處,兩人都是從外地來到茅臺工作,「王莉是技術型人才,深受季克良賞識」。1964年,季克良從無錫輕工業學院(現江南大學)食品發酵專業畢業後被輕工業部選拔、分配到茅臺酒廠工作,1983年成為茅臺酒廠廠長。兩年後,季克良認為自己並不適合做行政工作,主動辭去廠長職務,成為茅臺酒廠歷史上第一位總工程師。1991年,已經在茅臺工作27年的季克良再次出任廠長,兼任廠黨委副書記、總工程師。1998年,季克良出任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工程師。在季克良再次掌舵茅臺的第三年,1994年,王莉從西北輕工業學院(現陝西科技大學)食品專業畢業後進入茅臺。「因為愛情來到茅臺」的她,被分配至茅臺科研所分析組工作。與前幾任「管理型」廠長不同,季克良是一位「技術型」廠長,是第一個用科學理論解讀茅臺的人,以科學方法總結提煉了茅臺酒的10大獨特工藝,使茅臺酒在1995年之後實現了質量、產量恆久如一。王莉後來在季克良的母校江南大學攻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發酵與輕工生物技術,該大學的釀酒工程專業全國知名。從其履歷來看,王莉頗符合季克良口中的「懂得科學知識」,能實現「更精準的傳承」。前述接近茅臺的人士表示,茅臺酒廠盛行「師帶徒」的方式,酒廠大部分一線員工都有師傅。拜季克良為師並非易事。前述接近茅臺的知情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要拜季克良為師,拜師者一般需要達到兩個條件,一是職位不能相差太大,一般是比季克良低一至三個層級的高管;二是獲得季克良的認可。而季克良收徒不會公開舉辦收徒儀式,一般是在私下舉行簡單的儀式,因此只有小範圍內的人才能知道。目前,茅臺集團9名領導班子成員中,包括高衛東、李靜仁在內的6位核心高管均為「空降派」,只有副總經理楊代勇、王莉和萬波三人屬「老茅臺人」。

2月21日,一名茅臺內部員工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一般而言,茅臺酒廠內收徒都會有記錄,但不會對外公布具體名單,所以並不清楚季克良到底收了多少徒弟。

據媒體報導,自2004年以來,茅臺集團每年在重陽節舉辦茅臺酒節,在茅臺酒節祭祀大典上亦會舉辦拜師儀式,7名來自茅臺酒生產一線的首席釀造師、特級釀造師,分別接受7名徒弟的敬酒並向徒弟贈送信物,行使「戒尺加身」的儀式——一敲頭,頭腦清醒,質量先行;二敲肩,勇挑重擔,傳承工藝;三敲身,身心示範,德藝雙馨。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師帶徒,長期以來都是中國白酒的傳統傳承方式,也是繼承名師、大師衣缽的重要方式。拜師儀式除了「戒尺加身」之外,還需行跪拜禮、聆聽師父教誨等。

事實上,拜師亦是人際關係的一次重構。前述接近茅臺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釀酒員工一般都會選擇比自己職位高的資深員工為師,但有時亦需要看關係才能成功拜師。一定程度上,這也是一種拉近關係的方式,拜師之後,「師徒之間的關係肯定更親密些,因此一定程度有利於徒弟在茅臺系統內『更上一層樓』」。

所謂傳承,師傅自然會重點照顧自己的弟子,但是徒弟能升遷到什麼程度,還是得靠自身努力。「師傅再怎麼幫襯,也只能到一個門檻上,茅臺酒廠行政級別和工藝級別是分開的,員工可能是工藝大師,但行政上可能只是普通職員。」該茅臺內部員工對時代周報記者稱。

但王莉是一個例外,無論是在茅臺工藝級別,還是行政級別上,升遷速度都極為迅速。

時代周報記者梳理發現,根據貴州茅臺在2010年5月發布的公告,王莉從2000年12月起擔任貴州茅臺董事,當時年僅28歲,王莉也是在這一年考取了國家白酒評酒委員。

2010年,王莉主持開展「白酒食品安全檢測能力建設」項目,構建和提升了企業農殘檢測、重金屬檢測、塑化劑檢測等方面的能力,依託這一平臺,茅臺共有十餘項重要科研項目投入實施並取得重大成果。王莉還主導開發了「白酒風味物質剖析及應用建設」項目,首次運用風味化學的思路研究醬香型白酒,項目的成功還直接促成了中國白酒169計劃的產生和發展,為行業科技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憑藉技術優勢,王莉亦逐漸奠定了個人在茅臺的地位。

2010年之後,王莉的升遷速度加快。2010年7月-2011年12月,王莉任貴州茅臺副總工程師兼技術中心常務副主任,之後逐步升至貴州茅臺副總工程師、總工程師、技術中心主任、質量部主任,並於2015年7月升任貴州茅臺副總經理。

在王莉升任副總經理後的一個月,2015年8月,季克良正式退休,不再擔任茅臺集團董事、貴州茅臺董事職務,僅保留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和技術總顧問職位;2018年8月起,不再擔任茅臺集團名譽董事長、技術總顧問等職。

王莉的專業能力已受到業內高度認可。她是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並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釀造高級評酒師、全國首批輕工「大國工匠」等榮譽稱號。儘管擁有諸多殊榮,但在「白酒院士」風波發生之前,外界對王莉卻知之甚少。前述茅臺內部員工表示,王莉工作認真,行事低調,「茅臺內部分工很明確,王莉主要分管質量和技術,不是天天拋頭露面的銷售老總,不為外界熟知也很正常」。

「我唯一的優勢僅僅只是感官比較靈敏,最重要的還是前輩們的教導和茅臺這個大家庭的培養。」王莉曾公開表示,「茅臺今天的質量是3.6萬名職工共同努力的結果,不管是質量管理部門、生產部門、還是技術部門,大家都在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目的就是共同提高茅臺質量。我只是在自己的崗位上克盡職守而已,並沒有太多的成就!」

值得一的是中國經濟網的今天刊發的一篇《東街2號:舉賢不避富,「茅臺院士」成果有點弱》的報導。

報導說,貴州省科協收到的申報材料梳理了王莉在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及貢獻,包括開創了基於儀器分析技術與感官評價相結合的傳統名優白酒質量控制模式、主導構建和完善基於先進分析技術集成體系的全產業鏈食品安全控制平臺、構建形成以釀造微生物多樣性、穩定性和功能微生物代謝機制為三大核心的傳統工藝闡釋體系等。

據統計,從2002年5月至今,王莉共發表中文論文52篇,只有6篇被下載量較高,這6篇只有一篇唯一作者是王莉,另有兩篇是第一作者。王莉的9篇英文論文基本發表在影響因子很低的刊物,被評價為「達不到國內一些高校生物類專業研究生的水平」。2005年,王莉在《近紅外透射光譜法和氣相色譜法結合建立茅臺酒指紋模型》一文中完善了鑑定真假茅臺酒的方法及流程,這一方法的開發,為名白酒鑑別真假開創了新思路。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王莉參與《醬香型白酒茅臺酒風味物質剖析技術體系建設及風味研究平臺的建立》研究,這篇論文聲稱,該研究「建立了醬香型白酒風味物質資料庫,建立第一個中國白酒風味物質標準物質實體資料庫。」通過這些論文和材料,可以看到王莉創新了對白酒成分進行分析、定量的方法並為白酒的風味建立了相關的資料庫,並致力於研究鑑別茅臺真假的科技,核心是基於貴州茅臺酒的技術。但這些成果離白酒業同行遠了點。筆者並沒有聽說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口子窖等同行採用王莉的技術。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吾守爾·斯拉木直言,「目前國內外酒類品種多,生產歷史也很長,她確實有獨特的、整個科技界認可的重大科技成果(嗎)?我沒有聽說過。」這些成果離老百姓生活也遠了點。試問,普通老百姓一年能喝上一回貴州茅臺酒嗎?目前,茅臺銷售公司規定53度500毫升飛天茅臺以1499元/瓶的價格售賣。而據報導,茅臺的市場售價是茅臺原箱酒達到3300元/瓶、散瓶酒2700元/瓶。之後網上熱傳一個茅臺酒紙箱售價都被炒到500元,而同規格普通紙箱每個售價不過3元。

👉👉👉袁滕飛視頻全網下架,《這個歷史挺靠譜》千萬別再禁了

高達3300元/瓶的市場價、奇貨可居的奢侈品,一句「喝的人不買,買的人不喝」,道盡了茅臺與老百姓的距離。在這種情況下,王莉被推薦入圍院士增選,也免不了面對民眾的困惑和輿論的質疑。

須知,「高大上」的院士評選雖然沒有直接關聯到老百姓的生活,但其人選為誰卻仍然關乎老百姓的利益。相較於其他普通科技工作者,院士們能夠獲得更多的社會公共資源用於自己的研究項目,最終能夠更好的實現項目目標,其成果也會更容易被大眾接受。而這些工作成果終將轉化為各種工程和產品造福千家萬戶,為改善民生作出貢獻,這些產品大到出行的道路橋梁,小到維護生命的食品藥物。


點擊查看(順豐包郵)袁騰飛視頻全網下架,《這個歷史挺靠譜》千萬別禁了

點擊查看(順豐包郵)有白髮不要著急染,洗髮水換成它,白髮悄悄黑回來,還能防掉發!

點擊查看(順豐包郵)韓國頭上扣下的」白泥「竟然是它?別再傻傻不知道了...

點擊查看(順豐包郵)被譽為千古第一邪書的《羅織經》,到底講的是什麼?

點擊查看(順豐包郵)含一顆,2秒「爆珠」,5秒解決口臭!胃病、幽門螺桿菌都沒了

點擊查(順豐包郵)孩子死做10000道數學題,不如活讀這三本書!

點擊查看(順豐包郵)保暖衣界的勞斯萊斯!德絨「自發熱」36.8℃恆溫內衣!讓你在寒風刺骨的冬日也風度翩翩!

點擊查看(順豐包郵)2500年了,她依然是中國人的精神和美學家底!

點擊查看(順豐包郵)《小學生心理學漫畫》99%的小學生心理問題,看這套漫畫就能自助解決!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教授吳建平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據清華新聞網消息,英國皇家工程院9月30日宣布,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吳建平教授當選2019年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對吳建平的評價是:「吳建平教授在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網際網路的開發和發展中作出了傑出貢獻並產生了重要國際影響,還在國際網際網路體系結構工程和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開創性成果。」
  • 程正迪院士獲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
    他曾擔任美國最大高分子科研教學機構——阿克隆大學(University of Akron)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一職,經過七年努力,使之成為美國最好的高分子學科,並曾領銜創建美國國家高分子創新中心,為阿克隆大學傑出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
  • 今日話題 | 讓外國人愛上中國白酒,怎能靠院士的「迷之自信」
    在一項名為「2019十大經濟年度人物」的頒獎典禮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孫寶國,語出驚人:為傳播中國酒文化,要堅定白酒文化自信——白酒是蒸餾酒中對健康最有益的,其他酒不可比。 此言一出,網友一片譁然。 「一類致癌物加上點有益成分,就對健康有益了?」
  • 外聘教授在揚研發成果填補空白喜事!當選俄工程院外籍院士
    ,首位獲此殊榮的外聘教授。   武漢科技大學吳開明教授,長期從事高性能鋼鐵材料的精煉、連鑄、相變等研究,也是國內海洋鋼鐵材料、橋梁鋼鐵材料、納米結構鋼等研究領域的開創者之一。目前,他和團隊的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中國海洋工程和鐵路橋梁建設等領域。
  •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獲評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
    原標題:熱烈祝賀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教授獲評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他們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每一位楷模都將帶來榜樣的力量!」8月30日下午,首屆「湖南省教書育人楷模」發布暨宣傳啟動儀式在新湖南大廈舉行。
  • 李蘭娟:不能因「屠呦呦未評上院士」就質疑院士制度
    人民網北京3月16日電(記者賀迎春) 「不能因為這個事情就對院士制度質疑,有多少科技創新人才做了大量工作,並不一定都是要當院士。」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教授李蘭娟近日在人民網訪談時表示,對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未評上兩院院士一事應正確看待。 李蘭娟說,屠呦呦在中國傳統中醫藥方面做出巨大貢獻,她研究的青蒿素,最後被我們臨床所接受,治療了大量的病人,尤其是讓非洲的很多病人有了藥可以醫治,也得到了國際的認可。
  • 深圳地鐵總工程師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難怪深圳地鐵土木工程科技...
    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深圳市地鐵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我國著名地下工程、巖土工程、地層凍結和地鐵專家陳湘生正式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劉麗)「始終以敬畏之心,牢記使命,和同事們不斷探索科學技術真諦、解決重大工程技術難題,使深圳地鐵土木工程科技創新處於領先地位。」
  • 清華大學吳建平教授入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英國皇家工程院9月30日宣布,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吳建平教授當選2019年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給出的當選理由是:"吳建平教授在中國乃至亞太地區網際網路的開發和發展中做出了傑出貢獻並產生了重要國際影響,還在國際網際網路體系結構工程和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開創性成果。"成立於1976年的英國皇家工程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RAE)是英國工程學界的最高學會,由工程科技各領域的專家組成。
  • 衡陽縣老鄉、中國工程院院士聶建國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近日日本工程院第35次理事會通過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系教授衡陽縣金蘭鎮人聶建國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是此次增選中唯一一位外籍院士成立於1987年的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在此之前,共有16位國際知名專家教授入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聶建國,1958年出生於湖南省衡陽縣金蘭鎮,是衡陽縣第四中學74級傑出校友,1994年於清華大學土木系土木工程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留校任教至今。歷任清華大學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所長,現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土木工程安全與耐久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未來城鎮與基礎設施研究院院長。
  •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原校長寧濱因交通意外不幸逝世
    > 來源:澎湃新聞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原校長寧濱  資料圖澎湃新聞記者6月14日下午從權威渠道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原校長寧濱
  • 湖南大學「院士專場」助推科技成果落地
    華聲在線4月15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 通訊員 向鵬 餘楚倩)今天上午,湖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院士專場——「電渦流阻尼新技術產業化研討會」在嶽麓科創港召開。據悉,這是湖南大學第二次舉辦「院士專場」,向投融資機構和企業重點推介具有良好產業化前景的高價值科技成果,加快其在湘快速落地轉化。自2019年10月以來,該校已完成總額超過2億的智慧財產權作價投資。
  • 華中科技大學船海學院校友羅開紅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9月22日,英國皇家工程院(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RAE)公布了2020年新選院士名單。華中科技大學船舶及海洋工程學院81級校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羅開紅當選。
  • 碑林名人之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宗虎
    為了宣傳報導全區文化、教育、科研及企業管理等領域名人的先進事跡和卓越貢獻,更好發揮他們時代標杆和排頭兵的模範帶頭作用,激發名人效應,努力營造尊重名人、學習名人、爭做業界翹楚的濃厚氛圍,近期,區委宣傳部牽頭將全區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兩院院士和文化名人、企業精英進行了梳理,並組織作家採訪撰稿。
  • 新增兩名中國工程院院士 成都兩院院士增至32人
    11月22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出爐。其中,成都2人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分別是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所長羅先剛和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院長羅琦。截至目前,成都兩院院士已增至32人,研究涉及電子信息、物理、生態、生物醫藥、化工、機械、核電技術等領域。
  • 羅公利會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
    11月30日,校黨委書記羅公利會見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羅公利對李德仁院士的到來表示歡迎,介紹了學校近期發展情況,希望李德仁院士為學校測繪學科提供支持與幫助,幫助相關學科發展和提高。李德仁院士對學校相關學科的發展成就表示讚賞,表示願意與山東科技大學加強交流與合作,為學校的發展作出貢獻。測繪學院黨委書記秦昌盛、院長陽凡林參加會見。會見後,李德仁院士應邀為學校師生作了題為「新基建時代地理信息產業的機遇與挑戰」的報告。
  •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交大原校長寧濱因交通意外不幸逝世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6月14日,北京交通大學官網發布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原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第十三、十四、十五屆北京市人大代表寧濱同志,於2019年6月14日上午9時,在赴世界交通大會途中遭遇交通事故,經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60歲。
  • 曹雪濤院士論文被質疑 工程院:會展開調查
    原標題:工程院回應:會展開調查   本報訊(記者 雷嘉)針對近期在網絡上出現的質疑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的論文重複率高等問題,中國工程院昨天作出回應,稱會對此問題展開調查。
  • 全球的50多名頂尖工程師被選為皇家工程院院士!華人院士共7名
    其每年接納的新院士最多不超過60位。院士可以用頭銜「Fellow of The Roy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並可用「FREng」 在正式場合作為姓名後綴。皇家工程院亦擁有榮譽院士(Honorary Fellow)和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的頭銜。 皇家工程院院長Dame Ann Dowling教授表示:「熱烈歡迎新成員加入學院!
  •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江敦濤分別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和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國 2020-10-23 0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
    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下面,小編為您介紹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一起來看吧。1961年獲蘇聯列寧格勒鐵道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曾獲詹天佑成就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等獎項。沈志云為中國鐵路高速、重載運輸、高新技術發展和鐵路高等教育作出重大貢獻。陳清如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陳清如,畢業於唐山交通大學(現西南交通大學),著名選礦專家,我國礦物加工學科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