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分析方法:OSM模型

2020-12-1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OSM模型,就是把宏大的目標拆解,對應到部門內各個小組具體的、可落地、可度量的行為上,從保證執行計劃沒有偏離大方向;本文作者分享了一個簡單的方法論:OSM模型,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你做數據分析的方法論是什麼?」

這個問題讓很多新手同學兩股戰戰;啥是數據分析方法論?每天select from有啥方法論?

難道很多同學其實所謂方法論就是處理具體問題的套路,只要大家把數據分析運用到實際業務中,肯定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只是缺乏整理匯總而已。

今天我們就講一個最最最簡單的方法論:OSM模型,幫大家找點信心。

一、OSM模型是什麼

OSM模型是三個詞縮寫:

目標Objective;策略Strategy;度量Measurement;它是一套業務分析框架,非算法模型;適用於:目標已經清晰,行動方向已經明確的情況。

當清晰目標以後,需要制定執行計劃——OSM模型,就是把宏大的目標拆解,對應到部門內各個小組具體的、可落地、可度量的行為上,從保證執行計劃沒有偏離大方向。

舉個簡單例子:某生鮮電商APP,給運營部門目標:提升沉睡用戶付費激活率,至少提高一倍吧。

第一步:把語文變成數學,定義O(如下圖)。

第二步:梳理流程,找到可改善的S(如下圖)。

第三步:為每個S梳理子指標,便於後期執行(如下圖)。

三步,就搞掂了一個數位化執行計劃。下邊可以推動創意設計,或者直接交付執行監控了。這個方法非常簡單,其實和平時拆解監控指標的做法差不多,就是多加了一步:對應業務策略而已。所以很容易上手。

二、OSM模型的用法

OSM模型有正向和反向使用兩種用法:

1)正向使用:在項目開始前,分解大目標,明確行動和每個行動考核指標;這是上邊的例子所演示的工作流程。如果企業數據驅動氛圍很好,理應這麼工作。

2)反向使用:項目前期沒有做啥籌備,事後復盤發現一堆問題;這時候想要檢討為啥做爛了,也能按這個思路,把項目中做的事一一梳理出來,看這些事能影響什么子指標,實際影響到了沒有,這些子指標和大目標之間有啥聯繫。

在數據驅動氛圍不好的企業裡,反向使用的用處更大!因為很多企業就是幹事拍腦袋,出事拍大腿。

在策劃階段壓根沒有動腦子:

過去這麼幹,所以現在這麼幹別人這麼幹,所以我們這麼幹領導說咋幹,所以咱就這麼幹朋友圈幹了,所以俺們跟著幹至於這麼幹:

有沒有影響?能有啥影響?影響到了誰?與大目標有沒關係?與大目標有多大關係?這時候重新復盤是很有必要的,通過OSM梳理,能發現一些明顯然並卵的行為,從而積累分析經驗,避免下一次犯錯。

比如還是上邊的例子。

聽著牛逼但沒用的S:比如建立精準的用戶流失預測模型;聽起來很牛逼,可實際上預測完了對指標有改善嗎?屁用沒有,最後還是得發信息、派券、選商品;沒有模型這些照樣做,有了模型這些也得做;所以建立精準預測,就應該只是一個二級小行動,不能放在一級行動。

有用,但只有局部用處的S:比如在APP內派券;注意,我們是針對已註冊但至少30天未購貨用戶;所以單純的站內派券,只能影響仍有登錄的部分用戶;這時候可以看——到底這些用戶有多大比例會登錄,未登錄的部分是明顯沒影響的。

全局有用,但用處有限的S:比如做個花裡胡哨的籤到、澆水種樹送果實、養金豬什麼的;你看人家並夕夕都在用呢!聽起來能影響全局,但是很有可能落地完了響應率、打卡完成率低的一塌糊塗;這時候可以就能判斷,這玩意看著香,吃起來臭。

總之,即使公司數據驅動程度很低,也不影響數據分析師利用OSM方法積累經驗;只要我們自己能梳理清楚流程,熟悉流程上常見的業務玩法,是能基於OSM,診斷業務問題的。

三、還有哪些數據分析方法

數據分析本身是個名詞,就和「打」「吃」「說話」一樣,如果脫離「打什麼」「吃什麼」「說什麼」,空談方法論,是很奇怪的。

請問:怎麼吃?——臥槽哥哥你在問什麼呀

請問:買了一隻河豚怎麼吃?——誒呀,這個就專業了!

所以脫離業務流程和業務場景,企圖純粹的談數據分析方法論,就容易陷入形上學的窘境,講了一堆聽起來牛逼但是很虛的東西;所以想講清楚方法論,一定要具體一些。

站在業務流程角度,有5個大環節可以產生分析方法(如下圖)。

站在業務場景角度,主要要考慮每個行業有多少數據積累,有哪些數據採集;數據豐富程度與數據質量,會直接影響分析方法的選擇。

如果大家感興趣,關注接地氣的陳老師,我們繼續分享的數據分析方法,敬請期待哦。

#專欄作家#

資深諮詢顧問,在網際網路,金融,快消,零售,耐用,美容等15個行業有豐富數據相關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張松聊數據分析_數據科學家常用的分析模型
    數據分析沒頭緒?推薦5個萬能分析模型 數據不吹牛 今天 提到數據分析,肯定要提到數據分析模型,在進行數據分析之前,先搭建數據分析模型,根據模型中的內容,具體細分到不同的數據指標進行細化分析,最終得到想要的分析結果或結論。
  • 數據分析技術:決策樹分析;機器學習入門模型
    ,包括聚類分析、判別分析和邏輯回歸分析,加上今天將要介紹的決策樹分析,這些分類方法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屬性變量是什麼類型的數據?在數據分析領域,最終的數據分析方式就是將數據分成定類、定序和定距數據。判別分析適合定距數據,決策樹和邏輯回歸分析適合定類和定序數據。當然,這裡的適合併不意味著決策樹和邏輯回歸分析就不能用於定距數據的分析。草堂君建議大家在充分掌握每種分析方法的分析原理以後,再結合實際的數據分析環境選擇合適的分析方法。
  • 大數據分析的金字塔模型
    數據分析四個關鍵環節數據分析分為四個環節,數據採集、數據建模、數據分析、指標。他提出了一個觀點,要想做好數據分析,一定要有自底向上的理念。數據驅動不是數據分析師、資料庫管理員的專利,讓公司每一個業務人員都能在工作中運用數據進行數據分析,並能在獲得秒級響應,驗證自己的新點子新思維,嘗試新方法,才是全員數據驅動的健康狀態。
  • 神策數據第九大數據分析模型——間隔分析上線
    在用戶行為分析領域,數據分析方法的科學應用結合理論推導,能夠相對完整地揭示用戶行為的內在規律。圍繞數據分析探索、應用場景拓展,神策數據始終走在領域前沿。近日,神策數據新上線的神策分析1.11版本再添行業力作——間隔分析。
  • 數據分析模型:歸因分析
    本篇講述歸因分析在實際業務中的應用及實現方法,主要講解「渠道歸因」和「運營位歸因」的「單值傳遞歸因」、「多值記錄集合歸因」、「時序還原歸因」以及「路徑還原歸因」幾個方法。
  • 大數據分析模型有哪幾種類型
    常見的大數據分析模型。選擇了數據結構,算法也隨之確定,是數據而不是算法是系統構造的關鍵因素。這種洞見導致了許多種軟體設計方法和程序設計語言的出現,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就是其中之一。
  • 實證分析三步走:數據、模型還有結果檢驗
    數理模型從一些簡單並且顯而易見的現實假設出發,通過理性經濟人假設等機制,得出一些有助於人們理解經濟現實且通常出人意料的結論,這屬於現代理論經濟學的主流研究範疇。計量經濟模型是結合了經濟學理論和統計學方法對經濟現象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這是現代經濟學實證分析的主要手法,可以具體得出一些現實變量之間的實證關係。
  • RFM模型數據分析
    在客戶關係管理(CRM)的分析模式中,有一個模式是很經典的,那就是RFM模型,RFM模型的具體內容大家可以百度百科一下,那樣會有詳細的講解,簡單的來說,RFM模型是會員管理中對會員消費行為分析和總結的一種模型,每一個字母代表一種會員的行為要素:R:最近一次消費(Recency)。F:消費頻率(Frequency) 。
  • 如何正確運用計量經濟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中的數據、模型與參數
    本文從數據、模型和參數等3個角度出發,分析應用精良經濟學模型在實證分析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文轉載 |【計量經濟學】公眾號(作者於曉華,為德國哥廷根大學農業經濟和農村發展系教授)計量經濟學作為實證分析的主要手法,已經被中國廣大經濟研究者接受。但是,正確運用計量經濟模型,得出一個穩定、合理以及可靠的參數估計值,還沒有一個很好的系統梳理。
  • 大數據分析python自回歸模型
    那是因為我們在此類數據中遇到自相關。換句話說,通過了解當今產品的價格,我們經常可以對明天的產品價值做出大致的預測。因此,在大數據分析python自回歸模型中,我們將討論一個反映這種相關性的模型。–自回歸模型。
  • 數據分析必會的六大實用模型
    對於剛剛接觸數據分析的人來說,經常會有這樣的困惑和疑問:數據分析究竟難不難?難的話難在哪?為什麼有時候作分析不知道從何下手,只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其實就連我這種已經在數據分析行業浸淫十幾年的老油條,有時候做起分析來也會手忙腳亂,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抓住數據分析的本質,我們是為了用大量數據去分析、解釋和預測基於數據的事實,你首先要明白自己做數據分析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描述事件分析?還是為了預測?又或者是做規範性分析?
  • 如何用線性回歸模型做數據分析?
    編輯導語:在日常工作中,很多時候都會用到數據分析的方法,線性回歸模型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實際上它的十分重要;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如何用線性回歸模型做數據分析的方法,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一、什麼是線性回歸線性回歸是利用線性的方法,模擬因變量與一個或多個自變量之間的關係;對於模型而言,自變量是輸入值,因變量是模型基於自變量的輸出值,適用於x和y滿足線性關係的數據類型的應用場景。
  • 【乾貨分享】如何正確運用計量經濟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中的數據、模型與參數
    本文從數據、模型和參數等3個角度出發,分析應用精良經濟學模型在實證分析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作者於曉華,為德國哥廷根大學農業經濟和農村發展系教授)計量經濟學作為實證分析的主要手法,已經被中國廣大經濟研究者接受。但是,正確運用計量經濟模型,得出一個穩定、合理以及可靠的參數估計值,還沒有一個很好的系統梳理。
  • 什麼是數據分析的漏鬥模型?
    本文主要談談漏鬥模型的本質、漏鬥模型案例分析以及如何繪製漏鬥模型。漏鬥模型關於漏鬥模型,我認為本質是分解和量化。為什麼這麼說,這裡以營銷漏鬥模型舉慄。它可以廣泛應用於流量監控、產品目標轉化等日常數據運營工作中,稱之為轉化漏鬥;也可以用於產品、服務銷售,稱之為銷售漏鬥。漏鬥模型案例1. 電商購物流程分析電商的轉化,我們要做的就是監控每個層級上的用戶轉化,尋找每個層級的可優化點。
  • Fealand 教你用Grasshopper繪製酷炫的流線分析圖
    編輯 | 飛揚國際筆者 | 知乎-張可天這篇教程純粹為繪圖方法的介紹,其中的「人流數據」為YY
  • 實證分析的三個步驟 數據、模型還有結果檢驗
    數理模型從一些簡單並且顯而易見的現實假設出發,通過理性經濟人假設等機制,得出一些有助於人們理解經濟現實且通常出人意料的結論,這屬於現代理論經濟學的主流研究範疇。計量經濟模型是結合了經濟學理論和統計學方法對經濟現象進行定量分析的方法,這是現代經濟學實證分析的主要手法,可以具體得出一些現實變量之間的實證關係。
  • 判斷客戶價值的3個數據分析模型!
    本文將來談談常用的幾個衡量客戶價值的數據分析模型,以及它們的應用場景。這在用戶運營、市場營銷、客戶管理等領域常常會用到。一、使用帕累託模型判斷哪些是我們最重要的客戶帕累託原則,又稱二八原則,是關於效率與分配的判斷方法。
  • 常用的四種大數據分析方法
    ,最常用的四種數據分析方法:描述型分析、診斷型分析、預測型分析和指令型分析。這是最常見的分析方法。在業務中,這種方法向數據分析師提供了重要指標和業務的衡量方法。事件未來發生的可能性、預測一個可量化的值,或者是預估事情發生的時間點,這些都可以通過預測模型來完成。預測模型通常會使用各種可變數據來實現預測。數據成員的多樣化與預測結果密切相關。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預測能夠幫助做出更好的決定。預測模型也是很多領域正在使用的重要方法。4.
  • 如何用決策樹模型做數據分析?
    決策樹是一種簡單高效並且具有強解釋性的模型,廣泛應用於數據分析領域。;決策樹模型應用於數據分析的場景主要有三種:監督分層;驅動力分析:某個因變量指標受多個因素所影響,分析不同因素對因變量驅動力的強弱(驅動力指相關性,不是因果性);預測:根據模型進行分類的預測
  • 5種速成數據分析方法
    大數據正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無處不在,各行各業都在使用大數據,大數據可以為政府、企業、研發等提供決策依據,因此,掌握正確的大數據分析方法,智能的、深入的、有價值的信息提取是十分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