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17年度「十大法治事件」評選 21強出爐

2021-01-08 法制網

    法制網深圳2月1日電 記者唐榮

    【活動介紹】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重大戰略部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根據市委《法治中國示範城市建設實施綱要(2017-2020)》,凝聚建設法治示範城市的強大正能量,切實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作用,營造崇尚法治、踐行法治的濃厚氛圍,深圳市委政法委、深圳市委全面依法治市辦公室、深圳市法學會聯合開展「深圳2017年度『十大法治事件』評選活動」。

    【網絡投票範圍】

    根據深圳2017年度「十大法治事件」評選活動公告及評選標準,網絡投票範圍為專家評委會初評選出的21個候選事件。最終結果將按照網絡投票結果佔40%,專家評委會評選佔60%的標準得出。

    【網絡投票時間】

    2018年2月1日10:30至2018年2月7日18:00

    【怎樣投票】

    通過掃描二維碼或關注深圳市法學會微信公眾號「十大事件」版塊進行投票。

    為防止網絡刷票現象,首次投票時需要微信驗證,同一設備或微信每天只能投票一次,每次限投≤10的事件。

    【溫馨提示】

    因投票人數眾多,驗證碼讀取與投票提交需要一定時間,請耐心等候,若失敗請刷新頁面。

    【活動秩序】

    本次網絡投票活動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對投票過程中「注水」、刷票、作假舞弊等行為,將實時監控,嚴肅查處。

    深圳2017年度「十大法治事件」評選活動候選事件

    1、打造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法治先行區:

    深圳出臺《法治中國示範城市建設實施綱要(2017-2020年)》

    2017年8月4日,市委正式出臺《法治中國示範城市建設實施綱要(2017-2020年)》,明確提出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中國示範城市的總體目標,部署了6大類33項工作任務。市委專門召開建設法治中國示範城市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示範城市,以法治促進發展、保障改革、助推創新、支撐開放、約束權力、加強治理,打造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法治先行區。制定《法治中國示範城市建設實施綱要(2017—2020年)》,既是對當前深圳改革發展穩定中一系列新矛盾、新挑戰的現實考慮,也是為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謀劃。

    2、為科技創新和金融發展保駕護航:

    成立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深圳金融法庭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覆同意,2017年12月26日,深圳智慧財產權法庭、深圳金融法庭正式揭牌。兩個法庭分別辦理由深圳中院管轄的智慧財產權案件和深圳市轄區內除基層法院管轄範圍之外的第一審民商事金融案件、不服基層法院審理的第一審民商事金融案件的上訴案件。兩個法庭的設立,不僅將充分發揮司法在服務科技創新和保障金融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體現深圳戰略定位,匹配深圳城市地位,服務深圳經濟社會發展,還將在司法職權配置、管理體制、權力運行機制以及人事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探索,為全國的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積累經驗。

    3、愛才的誠意 聚才的良方:

    《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出臺

    2017年11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人才工作條例》正式頒布施行。《條例》共分7章68條,涵蓋了人才引進、培養、流動、評價、激勵、服務與保障的全鏈條,是深耕於特區建設40年來對人才政策不斷探索完善的「集大成者」,擁有最具剛性的人才制度約束要求、最具活力的市場化人才發展機制和最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深圳是一座因人才而興、因人才而盛的城市,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人才工作,近年連續出臺「促進人才優先發展81條」、「十大人才工程」等人才政策,形成了較為完備的人才政策體系。《條例》以立法形式固化人才政策,為廣聚「天下英才」提供法治保障,助力深圳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

    4、通過特區立法引領輔警制度改革:出臺《深圳經濟特區警務輔助人員條例》賦予輔警適當執法權限

    2017年12月1日,《深圳經濟特區警務輔助人員條例》正式施行。市委市政府立足平安深圳、法治深圳建設大局,著眼新形勢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需求,結合全市一線執法警力緊缺的現實,推動市人大啟動特區立法程序,制定出臺《深圳經濟特區警務輔助人員條例》。《條例》對公安機關輔警的身份性質、職責權限進行創新性規定,賦予輔警一定的行政執法權限;同時,對輔警的招聘錄用、層級晉升、日常管理、監督約束、職業保障等進行全面具體規範,徹底解決了以往公安機關輔警法律地位不明、職責權限不清、職業保障偏低、管理使用不規範等突出問題,為規範輔警管理、解決我市警力不足問題探索出了新路徑,也為全國公安機關輔警管理改革提供了「深圳經驗」。

    5、當好公共利益代言人:

    深圳檢察機關全面深入開展公益訴訟工作

    2017年11月,深圳檢察機關針對共享單車無序亂象開展檢察監督,通過組織召開檢察監督工作會議及約談會等方式,督促行政監管單位加強執法力度、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對投放企業提出整改要求,共享單車無序發展的情況得到有效改善,切實維護了社會公共利益,打造了公益訴訟深圳品牌。在前期成功試點的基礎上,2017年深圳檢察機關持續深入開展公益訴訟工作,充分運用公益訴訟的監督手段,推動解決了一大批輿論關注度高、群眾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在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及國有財產保護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在英龍商務大廈違建案中,經檢察機關監督,英龍公司依法繳納違法收入1.98億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

    6、建市以來首次實現「命案必破」:

    深圳命案偵防工作開創歷史新紀元

    命案的偵破與防範是一個城市安全的重要指標。2017年深圳命案偵防工作連創三項歷史最佳——首次實現「命案必破」,破案率100%創歷史最高;命案發案同比下降近三成,創歷史降幅最大;抓獲命案逃犯近百人,創歷史最多。深圳還創全國先河,構築命案防範體系,首創可防性命案新標準,開展命案防範宣講工作,切實提升調處矛盾、防範命案的能力和水平。命案的「必破」與「可防」,讓深圳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大型現代化城市之一。

    7、企業如何反腐敗:

    反賄賂管理體系深圳標準提供全面指南

    2017年6月12日,深圳發布反賄賂管理體系深圳標準。該標準借鑑和參考了反賄賂管理體系國際標準,為企業對賄賂事件說「不」提供標準和指南。標準明確企業等各類組織建立和實施反賄賂管理體系的整個流程,要求採取盡職調查、財務控制、非財務控制、規範禮物招待及類似好處、要求商業夥伴實施標準等八大管控措施,為企業有效發現、預防和管控賄賂風險,積極應對反賄賂貿易要求提供了全面管理框架和指南。該標準是國內首個反賄賂管理地方標準,既與國際接軌,又契合本市實際,是運用標準化手段提升企業反腐水平的積極探索,也是推動預防腐敗工作向社會領域延伸的重要突破口。

    8、司法引領推動多元共治:

    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福田模式

    2017年福田法院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貫徹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遵循「為了群眾,依靠群眾」的核心要義,形成了「全流程信息化 共協同多元化」的「福田模式」,有力推動將問題解決在基層。推行「網際網路+改革」,打造智能便捷「融平臺」,全國率先實現訴前調解全流程線上進行;全省首推在線司法確認,用時由一天減至半小時,加強糾紛源頭治理;開展「專業+改革」,建設多層次調解隊伍;注重「人文+改革」,打造訴調對接中心。 「福田模式」的成功運用為新時代傳承發展「楓橋經驗」提供了可貴樣本,2017年福田法院辦結案件92244件,同比上升75%。

    9、規範「紅頭文件」,促進依法行政:

    市法制辦清理建市以來39萬份紅頭文件

    2017年,市法制辦完成了市政府規範性文件的集中清理工作,對1979年至2015年以市政府和市政府辦公廳名義發布的39萬餘份紅頭文件進行了清理。清理工作歷時1年半,清理出不需要繼續實施的規範性文件1050件、需繼續實施的規範性文件291件,形成了深圳市規範性文件有效目錄和失效目錄。這是深圳建市以來首次全面文件清理,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率先完成並對外公布有效目錄,兜清了行政管理依據的家底,規範了政府行政行為,對監督政府權力、建設法治政府具有裡程碑式意義。

    10、服務零距離:深圳市公安局打造線上線下一站式民生警務深微平臺

    深圳市公安局秉承「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的理念,以「服務零距離,辦事一站通」為口號,通過數據精準融合推動民生警務改革,打造「線上線下」一站式民生警務深微平臺。以微信公眾號為統一入口,整合118項業務「一網」辦理,讓市民最多跑一次;實現前端窗口無差異化受理,後臺一站式審批的「一窗」受理,讓市民最多進一門;推出全國首個多功能警務自助服務平臺,多警種業務「一機」辦結,讓市民最多刷一證;利用AI技術建設智能客服,並整合各警種服務熱線號碼,實現「一號」諮詢,讓市民最多記一號。民生警務平臺是「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成功探索,提升了公安服務質量,提高了市民滿意度。

    11、司法改革「深圳名片」高規格亮相全國:中國法學會發布《深圳市司法體制改革第三方評估報告》

    2017年7月6日,中國法學會在北京召開發布會,隆重發布《深圳市司法體制改革第三方評估報告》。評估報告由中國法學會組織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知名法學專家歷時8個月完成,中國法學會常務副會長陳冀平親自作序,法律出版社出版發行,全面展示了2014年以來深圳制定司法「權力清單」、構建新型辦案組織、推行人財物市級統管、深化案件繁簡分流等重大改革經驗。評估組認為,作為全國首批司法改革試點地區,深圳改革實踐既高度契合中央精神,在先行先試與深化落實結合方面具有典範性,又嚴格遵循司法規律,在管理體制和權力運行機制方面凸顯了科學性,更有力回應實踐需求,在破解影響公正效率的深層次問題上彰顯了實效性,為全國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12、無縫銜接執行與破產:打造「執轉破」深圳樣本

    「執轉破」即執行案件移送破產審查,是指執行法院發現被執行企業法人資不抵債、符合破產條件,經有關當事人同意後及時將企業移送破產,通過破產程序來化解相關矛盾糾紛。2017年2月,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以「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破解執行難困境」為目標,成立了全國首個「執轉破」團隊,對「執轉破」案件實行專業化審理。各基層法院積極調整審判執行力量,設置了執轉破系列程序,做好二者制度銜接。「執轉破」有利於健全市場主體救治和退出機制,對債權人進行平等保護,改善營商環境;也有利於化解執行積案,釋放司法資源。全國破產審判工作會議對深圳「執轉破」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13、特區國際仲裁整合資源 布局海外:

    建設國際仲裁的「中國高地」

    為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國際仲裁高地,特區國際仲裁不斷開拓創新,積極整合資源,全面推動全球布局。2017年12月,在整合深圳兩家國內一流仲裁機構的基礎上,設立了深圳國際仲裁院(深圳仲裁委員會)。新成立的深國仲通過資源整合實現跨越式發展,努力趕超世界知名仲裁機構。深國仲不斷加大國際合作力度,通過建設海外庭審中心、中非聯合仲裁中心等方式「走出去」,通過與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聯合國貿易法委員會、國際商會仲裁院等國際組織合作等方式「引進來」,積極提供國際商事爭端解決的「中國方案」,為中國企業「出海」保駕護航,輸出「中國經驗」和「中國規則」。

    14、凝聚共識,尋求社會最大公約數:

    深圳市政協深化立法協商工作

    2017年,深圳市政協進一步完善在市委領導下的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三方立法協商工作機制。先後組織各界別委員就市人大常委會年度立法計劃、市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及《深圳經濟特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條例》、《深圳市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定》等開展協商,召開各類座談會40餘場,徵求市政協委員、市政協開展立法協商工作諮詢委員、各民主黨派及有關方面意見2000餘人次,收集意見建議400餘條,形成4份立法協商建議,絕大部分被市人大市政府採納。深化立法協商是實現各界別委員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與方式,對於發揚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豐富協商民主理論與實踐,促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有著重大而現實的意義。

    15、利劍出鞘開出千萬罰單:

    保衛綠水青山深圳在行動

    2017年8月,深圳環保部門對深圳市永利鑫五金製品有限公司拒不改正暗管直排廢水的違法行為開出深圳史上最高的環保罰單,處以罰款人民幣1239萬元整,責令停產整治並吊銷排汙許可證,時任法定代表人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產生極大的震懾與警示作用。環保部門持續開展「利劍一號」等20項執法行動,打響消除黑臭水體攻堅戰,聯合公安等部門協同作戰,重拳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頂格嚴懲環境違法企業,全面落實企業環保主體責任,393家環保違法企業進行登報公開道歉並承諾守法。全市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36條水體告別黑臭,呈現出「水清岸綠」新面貌。

    16、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一路暢通:

    市公共信用中心全新打造 「信用網」

    2017年11月深圳信用網2.0版(www.szcredit.org.cn)全新建成並上線試運行,實現微信小程序等八種移動互聯查詢。系統數據覆蓋企業、個人、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四大主體,實現全市公共部門數據全口徑歸集。2017年歸集個人信用信息13億條,涵蓋全市1854萬人;市場主體信用信息總信息條數達到8072萬條(6.3億項),成功打造深圳信用信息徵管用一體化管理應用平臺,集成企業信用畫像和企業圖譜關聯分析,實現風險預警、精準監管和聯動懲戒的智慧信用管理。信用信息在政府採購、評優表彰、資質認定、資助獎勵等方面全面應用,初步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社會聯動懲戒「一張網」,為深圳入選國家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市,推進法治中國示範城市建設貢獻了力量。

    17、「最快雙腿」為市民保駕護航:深圳交警創新推出鐵騎勤務模式

    深圳交警敢為人先,率先組建千人鐵騎隊全覆蓋巡查,建立「全機動化、快速反應」的新型鐵騎勤務。2017年,鐵騎隊伍已發展到1300人,通過全路段、高密度、網格化的巡控,每天巡邏裡程60000公裡,相當於每30分鐘就將深圳所有道路覆蓋一次。鐵騎的應急反應時間始終控制在5分鐘以內,巡段的見警率提高了106%,管事率提高了42%,快速反應時間縮短了67%。深圳交警鐵騎勤務以指揮、情報、督察為驅動,借力社會共治、大數據思維推動勤務轉型升級,是善於抓住機遇的大膽嘗試,更是深圳堅持改革創新、銳意進取,走出一條適應現代城市發展、具有深圳特色的城市交通管理新路子的生動實踐。2017年4月全國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現場會在深圳召開,「深圳鐵騎勤務」經驗得到推廣。目前,全國共有56個大中城市相繼成立鐵騎隊。

    18、禁毒攻堅展利劍之鋒 戰果斐然創歷史之最:

    深圳市公安局成功偵破「609」特大製販毒專案

    2017年6月,市公安局專案組成功偵破「609」特大製販毒專案,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搗毀毒品加工廠1間、毒品倉庫3間,繳獲各類毒品共計約2.5噸,一舉摧毀了橫跨粵港兩地跨境走私、製造、販賣毒品的特大犯罪團夥,斬斷一條跨境製販毒品的國際通道。該案單案繳獲2.5噸的天量毒品成績全國罕見,創造了深圳市最高單案繳毒數歷史記錄,從源頭防止大量毒品流入危害社會,榮獲部長嘉獎令。該案的偵破體現了公安機關打擊毒品犯罪的能力和決心,有力的維護了粵港兩地的社會治安穩定。

    19、海外投資的法治「導航儀」:

    前海推出全國首個「一帶一路」法治地圖

    「一帶一路」法治地圖,是全國首個服務於「一帶一路」建設的大型中文法律公共資料庫和國際化公共法律服務平臺,項目涉及5大法系、64個國家、3000多部重點法律、50餘種語言、44億人口。該項目針對全國代表性爭議解決機構及300餘家「走出去」典型企業的「痛點」和「難點」, 對「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和地區的法律進行系統翻譯和整理,立體呈現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宏觀環境、系統收錄經貿領域重點法律及判例譯本、編輯出版國別法律查明指南。「一帶一路」法治地圖為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對提升深圳市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該項目於2017年3月正式啟動,截至2017年底,已完成中亞、西亞、南亞片區22個國家和地區共計300餘萬字法律的編譯工作。

    20、智慧管理、全程溯源:深圳首家具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司法鑑定機構揭牌成立

    2017年10月24日,全市首家具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的司法鑑定機構——廣東國檢司法鑑定所揭牌成立。該所是深圳市司法局承接省級司法鑑定行政許可事項後批准設立的首家司法鑑定機構,是大型政府檢測機構與司法部門共建的聯合實驗室。該所依託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平臺,高起點、高資質,實驗室規模大、技術能力和研發水平強,智慧實驗室和全程溯源系統可實現鑑定過程智能化管理,最大限度避免人為因素影響,確保司法鑑定意見客觀準確、公平公正,助力深圳打造國家級司法鑑定機構和司法鑑定創新技術示範平臺。

    21、陽光下的透明執法:市衛生計生委構建「雙隨機+執法全過程記錄」行政執法新模式

    市衛生計生委衛生監督局在全國行政執法領域首開先河,構建「雙隨機+執法全過程記錄」新模式並實現常態化運作,隨機抽取執法人員、隨機抽取監督對象開展「跨區交叉檢查」,並使用智能終端進行全程記錄,檢查結果全面公示,實現了執法全程可追溯、執法數據動態雲存儲、執法結果實時全公開,有效避免了人情執法、隨性執法、運動執法和衝突執法,提升了執法透明度、文明度和公信力,強化了健康領域監管力度,真正實現了「陽光下的透明執法」。以執法全過程雲數據為素材製作的「微課」作品在全國大賽斬獲15項大獎,新模式建立的「1+3+1+N」制度體系被確定為全國、全省系統通用模板。

相關焦點

  • 深圳2020年度「十大法治事件」評選啟動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張燕)記者昨日獲悉,由深圳市委政法委、深圳市委依法治市辦、深圳市法學會聯合主辦的深圳市2020年度「十大法治事件」評選已正式啟動。活動將在全市範圍內評選出影響深遠、成效顯著的本年度「十大法治事件」,凝聚建設法治城市示範的強大正能量,切實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作用,營造崇尚法治、踐行法治的濃厚氛圍。
  • 2017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出爐
    原標題:2017年度十大童書出爐 2017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頒獎典禮,與會領導向學生代表贈送「年度十大童書」。   11月26日,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組委會在深圳書城中心城舉行專家終評會,經過評委的激烈討論和慎重選擇,最終,《夢的門》《狐狸與星》《我的情緒小怪獸》等10本圖書獲得2017「年度十大童書」殊榮。   當晚,2017「年度十大童書」揭曉禮在深圳書城中心城南區大臺階舉行,獲獎童書的作者、出版方代表以走紅地毯的方式,來領取這份榮譽。
  • 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出爐
    原標題: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出爐   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頒獎現場。   11月11日,2020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在深圳市南山區文化館揭曉。
  • 2017深圳「年度十大童書」評選正式啟動 百名書單公布
    在2017「年度十大童書」正式啟動後,將進入複評「100進30」、終評「30進10」的評選,並於2017年11月深圳讀書月期間揭曉2017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    連續舉辦三屆的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評選,每年都會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從評選之初就會受到極大關注。
  • 2019年度食品安全法治十大事件發布
    6 月 4 日,2019 年度食品安全法治十大事件正式發布。十大事件評選發布秉持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理念,以充分總結和宣傳食品安全法治建設重要成果為目的,由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聯合中國人民大學食品安全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美團點評食品安全辦公室共同評選、聯合發布。至此,食品安全法治十大事件已連續發布 5 年。
  • 法治深圳-法制網
    (2017-2020)》,凝聚建設法治示範城市的強大正能量,切實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作用,營造崇尚法治、踐行法治的濃厚氛圍,深圳市委政法委、深圳市委全面依法治市辦公室、深圳市法學會聯合開展「深圳2017年度『十大法治事件』評選活動」。
  • 2019年度廣東省智慧財產權十大事件新鮮「出爐」~
    日前,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以網絡直播形式舉行了「2019年度廣東省智慧財產權十大事件」發布會,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巨峰發布「2019年度廣東省智慧財產權十大事件」。何巨峰表示,廣東首次開展智慧財產權十大事件評選和發布活動,全面梳理和盤點了2019年發生在廣東的智慧財產權重大事件,總結和回顧了全省智慧財產權工作的開展情況,展望和暢想廣東智慧財產權事業的發展與未來,意義深遠。
  • 出爐!2019年度德陽十大檢察事件評選揭曉
    1月7日,德陽市檢察院舉行2019年度德陽十大檢察事件評選會,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趙仕聖、市委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唐華出席評選活動,29名全國、省、市人大代表、
  • 武漢仲裁委相關工作入選本市十大法治事件
    近日,2019年度「武漢市十大法治人物 十大法治事件 十大法治創新案例」評選結果正式揭曉。三個獎項中均涉及武漢仲裁委員會。「武漢市十大法治人物」中,武漢仲裁委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則入選「武漢市十大法治事件」,在「十大法治創新案例」中,則有武漢仲裁委員會的「快捷的網上仲裁雲平臺:個人汽車抵押貸款合同爭議仲裁案」。今年7月,由中共武漢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聯合長江日報主辦的2019年度「武漢市十大法治人物 十大法治事件 十大法治創新案例」評選活動正式啟動。
  • 2017年中國戶外產業年度評選落幕 獲獎名單出爐
    中國戶外產業年度評選自創辦以來,始終從專業視角關注行業變化,聚焦於最優秀的企業及產品,真實呈現產業發展最新趨勢,以「公平、公正、權威」得到了戶外產業及相關群體的認可,成為中國戶外產業最具影響力、從業者參與最多的專業評選活動。  2017中國戶外產業年度評選自11月份啟動以來,歷時2個月的嚴謹評選,已正式落下帷幕。
  • 2020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出爐
    11月21日晚,2020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童書」評選組委會在深圳書城中心城舉行專家終評會,經過終評委的激烈討論、慎重投票,最終,兒童文學《與倉鼠一起穿越時空》《雨滴項鍊》《姜二嫚的詩》《建座瓷窯送給你》,圖畫書《山中》《一條大河》《爸爸,為什麼?》
  • 2020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出爐《我的二本學生》、《晚熟的...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聶燦/文 韓墨/圖11月11日下午,歷時近三個月的「年度十大文學好書」 評選在南山區文化館正式揭曉。本屆評選圍繞「讀書讓生活更加多彩·閱讀讓城市更有溫度」讀書月年度主題,延續2019評選重點,聚焦內地各出版單位所出版的「文學」類圖書,聯結文學作品與愛書人之間的閱讀橋梁,讓文學提供心靈指引,讓文學歷久彌新,故又稱為「年度十大文學好書」評選。本年度的評選範圍為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期間內地首次出版的文學類紙質圖書。
  • 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榜單出爐
    實習生 宋沁澤 9月24日下午,由重慶市委宣傳部指導,市經濟信息委、兩江新區管委會、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共同主辦的「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十大兩江新區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進入專家評審階段。最終,在現場專家的「犀利」評審下,「2019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十大兩江新區經濟年度人物」結果出爐。 入圍「領袖」人數創新高 千萬級熱度傳播 「十大重慶經濟年度人物評選」,至今已步入第12個年頭。通過評選活動,讓廣大市民感受到重慶經濟建設的熱度,見證了重慶經濟的迅速崛起。
  • 天津市大學軟體學院2017年度十大新聞評選
    白駒過隙,歲月荏苒,2017年已經悄然過去
  • 長沙「十大年度新聞事件」評選活動開啟 19條躋身候選
    長沙市第四屆(2014)「十大年度新聞事件」評選活動開啟,19條新聞事件躋身候選——   昨日,以「走在前列 再譜華章」為主題的長沙市第四屆(2014)「十大年度新聞事件」評選活動開啟,19條候選新聞事件令人回顧。在2月1日20時前,市民可通過撥打長沙晚報熱線96333等五大通道參與投票(詳情見A1版),歡迎熱心讀者踴躍參與!
  • 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評選揭曉
    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結果新鮮出爐。  「2017年推動法治進程十大案件」評選活動啟動後,廣大網友紛紛通過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中國法院網、《中國審判》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兩微一端進行投票。投票期間,參評案件共獲70餘萬張票。
  • 時俠聯出席安徽2017年首屆「十大法治人物」頒獎盛典
    中安在線訊 11月27日,由省委全面推進依法治省領導小組辦公室、安徽省司法廳、安徽省法宣辦、安徽廣播電視臺共同舉辦的2017安徽首屆「十大法治人物」暨第二屆「十大法治事件」頒獎盛典在安徽廣播電視臺舉行。
  • 關於舉辦「2020年度中國遙感領域十大事件」評選活動的通知
    各會員單位、分支機構及有關單位:       為促進我國遙感事業發展,加強社會宣傳與科普引導,根據協會工作計劃安排,現正式啟動「2020年度中國遙感領域十大事件」評選活動。望廣大會員單位、分支機構及有關單位積極參與。
  • 由江蘇省高端智庫組織評選2019年中國十大法治影響力事件揭曉
    中國江蘇網訊17日,由南京師範大學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組織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法治影響力事件」在南京揭曉。研究院經過對2019年中國發生的具有重要影響的法治事件進行全年跟蹤觀察,邀請張文顯、王利明等30位知名法學教授和20位資深法律專家研討投票,確定十大入選事件和十大提名事件。
  • 「2017年度新金融十大書籍」揭曉
    2017年12月份,經過零壹財經微信投票、零壹智庫內部評選、社會口碑參考等幾大動作,零壹財經評選出「2017年度新金融十大書籍」。「2017年度新金融十大書籍」評選想通過提名、評選,發掘過去一年在立題於新金融不同業態、不同領域的的學術研究成果,向大眾完整呈現過去一年新金融發展的思想、學術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