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桂霞:戰「疫」崗位上的熱心腸

2020-12-11 公益時報網
馬桂霞:戰「疫」崗位上的熱心腸

2020-04-17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張明敏

「庚子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蔓延祖國大地。」一聲令下,各部門工作人員放棄齊樂歡聚的日子,返崗築起防護牆。

 

寧夏吳忠市同心縣稅務局黨員幹部馬桂霞,就是這眾多堅守者中的一員。雖不能同一線「逆行者」共奉獻,但她主動請纓,卸下紅妝、佩戴口罩返崗工作,書寫責任和擔當。

 

舍小家顧大家

 

年初,本想趁著假期多在家陪陪孩子和丈夫過完團圓年,不料疫情突襲,徹底打亂了馬桂霞的計劃。

 

每當一條條有關疫情的消息浮在眼前,在還沒有接到單位返崗通知時,她眼神裡滿是擔憂:「一線同事們的日夜執崗,我不能安享其樂,因為我年長,家裡事相對比較少,應該的。」

 

「黨員是身份榮耀,更是使命擔當,我不主動誰主動。」年初三,當她聽說社區成立聯合支部從各單位抽調人員在各小區值班,她堅定的告別了丈夫和孩子,卸下紅妝,戴上口罩,從銀川趕回同心向縣局領導主動請戰,變成了一名抗疫戰士。這一值守就是七十多天,她履職盡責、敢於擔當,在抗擊疫情面前,用柔弱的身軀展現巾幗不讓鬚眉、抗疫不輸男兒精神,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愛崗敬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危難際見真情

 

「幹著幹著都沒時間了」,馬桂霞同志還有兩年就要退休,也是這次值班年齡最大的女同志。

 

疫情期間,同心縣作為寧夏一級防控區域,形勢嚴峻。在人員、物資短缺的情況下,她得知本單位的金銳銘、黑寧、文學鵬、李永東等19名同志被居家隔離,先後主動聯繫為其購買生活用品、處理生活垃圾,並送去消毒液、酒精、口罩等防護用品;並在值守點也主動承擔起為隔離住戶購買生活用品,清理生活垃圾的工作。

 

執勤期間,總有人以各種理由想出去。不善言辭的她總是耐心給大家解釋疫情防控要求、居家隔離的必要性。甚至,她在做好防護的基礎上,主動了解周邊社區住戶的基本情況,挨家挨戶進行登記,對疫情期間從外省回來的人員進行詳細了解,並將了解的情況她都一一做好登記並及時匯報。馬桂霞在這個小小的工作崗位上,落實著最嚴格的防疫政策。

 

「楊會計,你家遠而且晚上比較冷,快回去,我來值班」「張股長,你家孩子小,早點回去,這有我呢」......一句句暖心的話迴蕩在同事們的耳邊,讓人久久不能忘記。同事眼中的馬桂霞,面對工作嚴謹堅強,但在生活中溫柔似水,貼心的好大姐。

 

在值班群裡總會看到這樣一句話:「各位同仁,值班誰有急事,需要臨時頂班,給我打電話,隨叫隨到」。

 

「儘自己一份責任、換群眾一片安心」,這是馬桂霞在疫情期間常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

 

風雨最見初心,危難更顯擔當。疫情還未結束,抗疫仍在進行。馬桂霞同志在抗擊疫情中用巾幗「稅花」不讓鬚眉、抗疫「稅花」不輸男兒的精神踐行初心使命,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愛崗敬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相關焦點

  • 篤行其心 協力戰疫 平凡崗位上的非凡堅守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通訊員 張宇航 王思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西鹹新區公安局秦漢新城分局廣大民警衝鋒陷陣、不畏艱險,奮戰在抗「疫」最前沿。
  • 扶溝縣崔橋鎮:戰「疫」湧動捐助潮
    在扶溝縣崔橋鎮防疫一線,每天都在上演著人間真情大愛: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一筆筆捐款匯總到鎮政府、村支部,一批批防控物質運送到各個卡點、抗疫一線,全鎮廣大黨員幹部、人大代表、熱心群眾,慷慨解囊,捐款捐物,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奉獻愛心,為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添磚加瓦。 戰「疫」有我,黨員幹部身先士卒。
  • 【戰「疫」先鋒】楊學林: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戰「疫」先鋒】楊學林: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2020-03-07 1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說說那些「熱心腸」
    這時候身邊總會出來一個「熱心腸」出來主持公道:「對啊,你說的對,工資這麼低,還要怎麼怎麼樣,怎麼可能嗎,我看啊,你還是先瞅著找找下家,然後再辭了這工作,」還依然不忘的捧對方一下:「到時候混好了別忘了我啊」然後兩個人的互相吹捧,那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想想都挺「得勁」的。然後第二天又回到了原來的模樣。
  • 【新聞「疫」線】慶城公安24小時戰「疫」記
    【新聞「疫」線】慶城公安24小時戰「疫」記 2020-02-05 17:5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最美浙警丨群眾口中的「老金」:既是「熱心腸」,又是「工作狂」
    說起來,工作二十餘年,金曉明都沒離開過自己的基層崗位,憑著一股對公安工作的執著與韌勁,把「熱心腸」演繹成了「工作狂」,是村民口中最熱心的「老金」。一走進鄉鎮警務室,總能聽得有村民在熱心呼喊他的名字:「老金,你來了啊!」
  • 事故處理崗位戰「疫」人|特勤大隊袁照華
    事故處理崗位戰「疫」人 |與「疫」戰到底雅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特勤大隊副大隊長袁照華,時刻把對黨和對人民的熱愛傾注在了本職工作中,為了提高案件偵破效率,起早貪黑,加班加點,超負荷工作,對周末、節假日更是自動放棄,作為大隊領導他總是一馬當先衝鋒在前。
  •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戰「疫」日記】佟盛磊:我和我的戰「疫」姐妹們 2020-03-07 17: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戰「疫」親友團 | 對不起,這句「I DO」,我要先對別人說了
    這個情人節我們又都在工作崗位上,疫情結束後我希望能好好陪你逛街、看電影。楊曉峰:鹽都區公安局大岡派出所民警凌 玲: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醫師從春節至今,楊曉峰一直奮戰在工作崗位上,大到鎮區單位內部安全檢查,小到人員盤查、宣傳防疫知識,事無巨細。妻子凌玲也一直堅守在一線崗位,加班加點。
  • 【抗「疫」故事】戰「疫」線上的政法夫妻檔,彼此叮囑又一往無前!
    【抗「疫」故事】戰「疫」線上的政法夫妻檔,彼此叮囑又一往無前!防控一線,艱辛,危險,其中有個特別的存在,那就是政法線上的「夫妻檔」。他們是家人,更是戰友,他們並肩作戰、共克時艱。
  • 戰「疫」溫情:讓我「手護」你
    面對疫情,堅持奮戰在「疫」線的醫護人員,不顧個人安危,放棄休假主動請纓,舍小家為大家,用他們的雙手踐行著「救死扶傷」的初心和使命,守護著全旗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她們的手,因長期捂在橡膠手套裡而長滿紅斑,因終日被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浸泡而變得粗糙如樹皮,讓人心疼。她們是這個春節裡最美麗的人。那是一雙揮舞有力的手。
  • 戰「疫」 中小學生徵文:《你的溫度》
    同舟共濟 全民戰「疫」 山東省中小學徵文大賽小學組徵稿展示:作品:《你的溫度》
  • 武漢30天:戰「疫」面孔|圖集
    在這場戰「疫」中,有一群人,他們挺身而出,用生命守護生命,每一秒,他們都在和「死神」奪生命。(記者金振強 孫笑天 通訊員王敏 鞏瑜 攝影報導)杜榮輝,武漢市肺科醫院新冠肺炎防治專家組組長 抗疫最前線的「荊楚楷模」 她是醫院裡最忙的人、衝鋒一線的團隊標杆 她說,「病毒再狡猾,定能戰勝它。」
  • 融媒報導|定州·戰「疫」·24小時
    序言一天,86400秒,24個小時,這段時間的每一天,對鏡頭中的每個人來說,不過是戰「疫」過程中,再普通不過的一天。隊員們表示,在用生命守護生命的戰「疫」中,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5:00:環衛職工對全市道路、公共衛生區域進行防疫消毒環衛職工每天對市區道路、公廁、垃圾點、垃圾桶、果皮箱、休息室、中轉站、作業車輛等進行不間斷消毒處理。
  • 駐守戰「疫」一線 詮釋忠誠擔當
    徐報融媒記者 楊旭東 通訊員 張輝一場無硝煙的戰「疫」已打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疫情形勢愈加嚴峻的當下,汴塘鎮黨委始終率領全鎮黨員幹部群眾眾志成城駐守在戰「疫」一線,詮釋著對黨的忠誠與擔當,踐行著對群眾的初心和使命。
  • 這是我們結婚紀念日最好的禮物 | 戰「疫」中的鐵路人
    這是我們結婚紀念日最好的禮物 | 戰「疫」中的鐵路人 2020-03-08 2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秋巾幗撐起戰「疫」半邊天
    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千秋巾幗舍小家、顧大家,義無反顧,堅定前行,積極投身疫情防控,她們在各自崗位上,用各自的責任和擔當,撐起了戰「疫」半邊天。  「我們和病人漸漸熟悉起來,有熱心的病人還會主動幫我們領盒飯、發水果。」茆生琴介紹,她們為一位病患小夥子過生日,和病人們一起做健身運動,跳廣場舞。「艙內的醫護人員和病人已然成為了一家人。疫情無情,方艙有愛,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
  • 封面夜讀|過分熱心腸,不是關心而是打擾
    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的文章是:《過分熱心腸,不是關心而是打擾》。我有個畢業回老家生活的朋友,最近向我吐槽,說他小姑的「熱心腸」讓他有點招架不住了。朋友在商場裡開了一家男士服裝店,走的近幾年很火的黑白灰的性冷淡風格,也很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時尚潮流,生意還不錯。但他小姑總怕朋友年齡小,做生意會虧本。
  • 麵包糖水、消毒噴霧……嘉禾街群眾把關愛送到戰「疫」一線
    在料峭春寒中,這些新鮮可口的麵包帶給一線戰「疫」人員無限溫暖。烘焙師趕製麵包慰問工作人員受寒潮影響,這幾天暴雨、寒冷的惡劣天氣,給24小時值守在疫情防控點的工作人員帶來不少麻煩,但大家絲毫沒有放鬆警惕,為了守護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一直堅守在寒風冷雨中,不漏查一個人,不放過一輛車。
  • 最美「疫」家人|舍小家為大家,逆風而行攜手戰「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雲南湧現出了許多「抗疫家庭」,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堅守在各自不同的崗位上,並肩守護。她們用自己的付出,為身後的廣大群眾鑄起了一堵健康的防火牆,她們之中有「全家福」「夫妻檔」「父子兵」「母女檔」這些發生在戰「疫」中的點點滴滴,儼然已成為一本本最美、最鮮活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