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時間200105》2021年 1月5日11:23:59,新時代八年小寒節、誠信令。星期二,陰曆庚子年戊子月癸丑日戊午時,二九第七天,庚子太歲執位、辛丑太歲交接執位赴任啟程,到達小寒道285路誠信驛站,尚未到任。時值農曆庚子年十一月(小)廿二,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3個節氣,鬥指醜,十一牛耕田,二龍治水 五日得金 十人分餅。太陽系步入小寒道285路。
小寒三侯:「小寒之日雁北鄉(xiàng),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zhi)始雊(gòu)。」
一侯:雁北鄉
字面上來看,是大雁回歸北方故鄉的意思。這裡的北方並不是我國北方,是其原故鄉西伯利。一般秋冬時節大雁會飛往南方飛,因為這個時節西伯利亞寒冷,沒有食物,也不利繁殖,所以往南比較暖的地方飛。而因為大雁是一種隨陰陽遷徙的候鳥,小寒節氣的時候北邊陽氣開始逐漸顯現,大雁便開始北歸,不過還不是達到最北的地方。鄉,嚮導之義。二陽之候,雁將避熱而回,今則鄉北飛之,至立春後皆歸矣,禽鳥得氣之先故也。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二候:鵲始巢
「鵲」,就是喜鵲,鵲巢之門每向太歲,冬至天元之始,至後二陽已得來年之節氣。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並且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築巢;喜鵲,我國分布極廣的一種留鳥。喜鵲對節氣規律性變化的反應比較明顯,每年冬天小寒前後,天氣寒冷,多刮北風,但此時陽氣已動,喜鵲本能地將在樹上搭的窩門朝向南面向陽一側。所以,古時候人們將喜鵲這種對自然氣候規律性變化的反應歸納為「鵲始巢」。
三候:雉始雊
「雉」,雉,文明之禽,陽鳥之意;「雊」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俗稱「山雞』、「野雞」等。"鴝」為鳴叫的意思。雄雉,羽毛華麗,頸下有一明顯的白色環紋;雌雉,體型較小,尾毛也較短。古時候。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人們發現,雉每年到小寒節氣,就會感覺到陽氣萌動,從而雄雌同鳴。所以,古時候人們將雉這種對節氣規律性變化的反應歸納為「雉鴝」。
《禮聖故事會》
——「小寒節的由來與傳說。」
2021年小寒起始時間:
陽曆時刻:1月5日,11:23:17,
陰曆日期:十一月(小)廿,星期二
開始時刻:1月5日,11:23:17,
結束時刻:2021年1月20日 04:39:19
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它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古代我國一些地方的古人對小寒很重視,《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此時天氣寒冷,但還未達到極點,所以稱為小寒。俗話說,冷在三九,從冬至後第三個九天是最為寒冷的。小寒預示最冷時節馬上降臨,提醒國人做好準備。如果是小草,就不要羨慕大樹的偉岸參天,你依然可以長成一片翠綠;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羨慕雄鷹的搏擊飛翔,你依然可以在枝丫間尋找快樂;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羨慕大海的驚濤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澗自由流淌。生而為人,就不要羨慕別人的天賜良機,做自己的,給自己一方天空。
《禮聖故事會》
——「小寒節的由來與傳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此時天氣寒冷,但還未達到極點,所以稱為小寒。俗話說,冷在三九,從冬至後第三個九天是最為寒冷的。小寒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小寒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尚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小寒之後三九天;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小寒,標誌著正式進入寒冷時節,民諺云:「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小寒不出門,出門冰上走」。
所謂「冷在三九」,小寒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寒冷是在小寒之後。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天文意義上的氣候特點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小寒之前通常不會很冷是因為小寒這天北半球雖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5%;但是,這並不是最冷的時候,這是因為地球表面有大氣和水分,能夠儲存熱量,並不是「即存即失」,而有「積熱」。小寒之後,雖然太陽高度角漸漸高起來了,但這是一個緩慢的恢復過程,每天散失的熱量仍舊大於接收的熱量,呈現「入不敷出」的狀況。到了「三九天」,積熱最少,溫度最低,天氣也就越來越冷了。此時如果有冷空氣的影響,天氣就更為寒冷。待到過了這個「冷鋒」之後,天氣就會漸漸變暖。
《禮聖故事會》
——「小寒節的由來與傳說。」
小寒習俗:
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舊時天津地區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以糞肥覆蓋,不透氣,半月後 小寒日取食,脆嫩無比。雖然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黃芽菜的美味仍令人難以忘懷。
放年學
古時,臨近春節時,學館私塾等放假過年,稱為放年學。不但民間有此習俗,皇室也是一樣。「每至十二月,於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四日之內,由欽天監選擇吉期,照例封印,頒示天下,一體遵行。」此時朝廷放假,莘莘學子也可以藉此有玩鬧的時間。
探梅、訪梅
小寒時節探梅、訪梅是一件雅事。此時臘梅已開,紅梅含苞待放,挑選佳地,細細賞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會為之清爽振奮。
吃菜飯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的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香鮮可口。
吃糯米飯
糯米飯, 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都暖乎乎。因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上來說,糯米有補中益氣的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吃溫補雞湯
老南京還有逢「九」吃一隻雞、每天一個雞蛋的進補習慣,所以小寒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雞湯和雞蛋。據說,雞骨雞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營養成分大多會溶入湯中,極易於人體吸收,是冬季補氣補血的進補佳品,鈣質也多
吃羊肉
「小寒」時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候,人們很容易被風寒侵襲,抵禦嚴寒最快速有效的辦法不是一件棉衣,而是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羊肉是溫熱食物中性價比最高的,如果用羊肉加點當歸、山藥、胡蘿蔔一起煮,加上大蔥和生薑調味,建議每周吃一次,不但不會上火,還可以暖暖地過個冬天。
吃臘八粥
臘八粥,每逢小寒節氣,飲食上「小寒」節氣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慄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小寒之後臘八節也是同樣要吃臘八粥,之後便年味漸濃。食粥是中國飲食文化中一道養生大餐,臘八粥確能起到驅寒補氣的效果。臘八在小寒節氣前後,在這個時候吃一餐內容如此豐富的熱粥,既能刺激食慾,又可以增加機體熱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禮聖故事會》
——「小寒節的由來與傳說。」
小寒養生
多食溫熱食物,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還能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比如高粱米、刀豆、薺菜、慄子、核桃仁、杏子、桂圓、南瓜等。減甘增苦,小寒節氣處隆冬,土氣旺,腎氣弱,飲食宜減甘增苦。所謂「三九補一冬」,但小寒時節也不可大補。在飲食上可以吃一些牛羊肉、還可結合藥膳進行調補。飲食不要過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
起居
早睡晚起,陽氣要藏好,從小寒節氣開始,將進入氣溫最低的一段時間,要及時添加衣物,防止風寒入侵。「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作為養生學上的重要節氣,中醫認為此時節飲食起居都要以「暖」為先,千萬不能凍著。雖然此時天氣最為寒冷,但是必要的運動還是少不了,可以適當做一些緩和的運動,如拉伸、慢跑、太極等,動作不宜過量或過於劇烈;經常運動也能保持良好情緒,讓人更加樂觀有精神。在小寒前後一天,加上小寒這一天共三天中,可以通過用艾條灸神闕穴的方法養生。把艾條點著後以肚臍為中心,燻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鐘。神闕穴是五臟六腑之本,為任脈、衝脈循行之地、元氣歸藏之根,為連接人體先天與後天之要穴。艾灸神闕穴可益氣補陽,溫腎健脾,祛風除溼,溫陽救逆,溫通經絡,調和氣血,對身體非常有好處,甚至能夠一冬天都不生病。
《黃帝內經》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意思是說,陽氣就相當於天上的太陽,大自然若失去太陽的溫暖,萬物便不得存活;人若失去陽氣,體內就失去了新陳代謝的活力,生命也將終止。民間一直有「小寒不寒、人馬不安」的說法,是因為從小寒開始,白晝漸長,陽氣初生。故在此節氣,要細心顧護好身體的陽氣,讓身體暖起來。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慄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鱅魚、鰱魚、蝦、海參、淡菜、蚶、酒等。特別要提出的是,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燜羊肉的好時節。
第一,根據氣溫高低及時增減衣服,不能過熱也不能受涼,始終保持身體溫暖的最佳狀態。因為,穿著過熱可能會出汗,溼氣寒氣交疊更加傷身。穿衣要護好頭頸、胸腹部、後背和腳踝。另外,口鼻處也要格外注意。口鼻是冷空氣進入身體的最佳通道,寒氣可以隨呼吸進入肺部,所以,冬季出門最好戴上口罩,以防寒邪之氣入侵。
第二,加強體育運動。運動能加快新陳代謝,使自身產生熱量,進而溫暖全身臟腑,促進氣血流通,身體自然也就跟著暖和了。
第三,儘量不吃或少吃寒涼食物,可適量多食用一些有滋補腎陽作用的食物,比如羊肉、河蝦、韭菜、肉蓯蓉、杜仲等。臨床上,暖身和補充陽氣最常用的食材是肉桂。肉桂性甘溫,大家在家裡可以用5~10克肉桂、100克粳米一同煮粥食用。年齡稍大的人群,可以把肉桂、枸杞放到白酒中浸泡半個月再喝,每次約20毫升。需要提醒的是,陽熱、溼熱、痰溼體質者不可使用以上方法,以免出現不適。
《禮聖故事會》
——「小寒節的由來與傳說。」
冬至諺語
小寒之日雁北鄉(xiàng),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zhi)始雊(gòu)。
小寒大寒,凍成一團。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
小寒天不冷,大寒冷莫說。
小寒暖,立春雪。
小寒三日雪,耕牛不停歇。
小寒大寒,人馬平安。
小寒不寒,人馬不安。
臘月三場雪,來年收小麥。
臘月三場霧,河底踏成路。
三九不封河,來年雹子多。
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
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
《禮聖故事會》
——「小寒節的由來與傳說。」
小寒詩詞
《窗前木芙蓉》【南宋】範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
未作愁紅怨綠看。
《 小寒食舟中作》【唐】(杜甫)
佳辰強飯食猶寒,隱几蕭條帶鶡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雲白山青萬餘裡,愁看直北是長安。
《小寒》【唐】(元稹zhen)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寒夜》【宋】(杜小山)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鷓鴣天》 【宋】(周紫芝)
讀盡牙籤玉軸書。不知門外有園蔬。
借令未解鑾坡去,也合讎書在石渠。
微雨後,小寒初。滿斟長壽碧琳腴。
不須更問荊州路,便上追鋒御府車。
《早發竹下》【南宋】(範成大)
結束晨妝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頑。
行衝薄薄輕輕霧,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煙當樹直,綠紋溪水趁橋灣。
清禽百囀似迎客,正在有情無思間。
《小園獨酌》【南宋】(陸遊)
橫林搖落微弄丹,深院蕭條作小寒。
秋氣已高殊可喜,老懷多感自無歡。
鹿初離母斑猶淺,橘乍經霜味尚酸。
小酌一卮幽興足,豈須落佩與頹冠?
《微雨》【南宋】陸遊
晡後氣殊濁,黃昏月尚明。
忽吹微雨過,便覺小寒生。
樹杪雀初定,草根蟲已鳴。
呼童取半臂,吾欲傍階行。
《清遠舟中寄耘老》【宋】蘇軾
小寒初渡梅花嶺,萬壑千巖背人境。
清遠聊為泛宅行,一夢分明墮鄉井。
覺來滿眼是湖山,鴨綠波搖鳳凰影。
海陵居士無雲梯,歲晚結廬潁水湄。
山腰自懸蒼玉佩,野馬不受黃金羈。
門前車蓋獵獵走,笑倚清流數鬢絲。
汀洲相見春風起,白蘋吹花散煙水。
萬裡飄蓬未得歸,目斷滄浪淚如洗。
北雁南來遺素書,苦言大浸沒我廬。
清齋十日不然鼎,曲突往往巢龜魚。
今年玉粒賤如水,青銅欲買囊已虛。
人生百年如寄爾,七十朱顏能有幾。
有子休論賢與愚,倪生枉卻帶經鋤。
天南看取東坡叟,可是平生廢讀書。
《蠟梅香》【宋】喻陟
曉日初長,正錦裡輕陰,小寒天氣。
未報春消息,早瘦梅先發,淺苞纖蕊。
搵玉勻香,天賦與,風流標緻。
問隴頭人,音容萬裡。待憑誰寄。
一樣曉妝新,倚朱樓凝盼,素英如墜。
映月臨風處,度幾聲羌管,愁生鄉思。
電轉光陰,須信道、飄零容易。
且頻歡賞,柔芳正好,滿簪同醉。
《燭影搖紅》【宋】張榘
春小寒輕,南枝一夜陽和轉。
東君先遞玉麟香,冷蕊幽芳滿。
應把朱簾暮卷。更何須、金猊煙暖。
千山月淡,萬裡塵清,酒樽經卷。
樓上胡床,笑談聲裡機謀遠。
甲兵百萬出胸中,誰謂江流淺。
憔悴狂胡計短。定相將、來朝悔晚。
功名做了,金鼎和羹,卷藏袍雁。
天南看取東坡叟,可是平生廢讀書。
《望月婆羅門 元夕》【金】王寂
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換年芳。
蛾兒雪柳風光。開盡星橋鐵鎖,平地瀉銀潢。
記當時行樂,年少如狂。
宦遊異鄉。對節物、只堪傷。
冷落譙樓水淡月,燕寢餘香。
快呼伯雅,要洗我、窮愁九曲腸。
休更問、勳業行藏。
《浣溪沙》【宋】舒亶
燕外青樓已禁菸。小寒猶自薄勝綿。
畫橋紅日下鞦韆。惟有樽前芳意在,
應須沈醉倒花前。綠窗還是五更天。
《禮聖故事會》
——「小寒節的由來與傳說。」
小寒,是冬月的節氣,九寒在位、二陽始生,是閉藏的時節,也是瘟疫發生時節,二陽始生戰勝九寒,二陽得位、號令九寒,則不會發生瘟疫;相反,二陽始生、戰敗九寒,九寒得位、二陽受制,二陽不得閉藏,鳩佔鵲巢,則會陽包陰發生瘟疫蘊育、傳染病發作,甚至部分國家和地區流行情況。 小寒也是新年太歲赴任啟程的路上更衣時節,以便立春時節權力交接。唯有追求 誠信,勤於耕耘,才會有收穫。 小寒二九十五天,七八天後是三九。
中華歷: 新時代八年 小寒 節 誠信 令
公曆小寒: 公曆2021年 1月5日11:23 :17星期二
陰曆日期:農曆庚子年十一月(小)廿二
回曆日期:伊斯蘭曆1442年5月21日
今日歲次:陰曆庚子年戊子月癸丑日戊午時
今日五行:桑柘(zhe)木
今日執位:建日
中國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浩瀚範疇中極為重要的科學文化瑰寶,瘟疫始於大雪、發於冬至、生於小寒、長於大寒、盛於立春、弱於雨水、衰於驚蟄,完於春分,消於清明,滅於立夏。千萬年來,發生在中國的歷次瘟疫都是按這個規律始終;中國古老的曆法歷程一次次證明著這個規律。2016年中國二十四節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保護遺產名錄。被西方國家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20年新冠肺炎大瘟疫再一次證明冬至陽包陰發生瘟疫蘊育傳染病的科學性,這才是需要我們認真學習並予以繼承和發展的國人絕學,你還在等什麼?等你在花開的春天。祝願國泰民安!國人吉祥如意!祝福萬邦鹹寧!心願蒼生喜樂!牽掛窮人離苦得樂!思念故人相逢!無論千萬裡狂風驟雨,蓋小寒大寒後真情依舊如故。
有一種安全叫少出門,
有一種愛護叫勤洗手,
有一種叮囑叫戴口罩,
有一種關懷叫不聚會,
有一種操心叫為你想,
有一種惦記叫保平安,
有一種牽掛叫常思念,
有一種祝福叫都健康,
疫情反覆要小心應付,
預防為主要做好防護。
《小寒戰疫》
石國人(原創時間:20200105)
小寒仗劍伏疫忙,
指魔鬥疫問穹蒼;
君臨天下易無雙,
萬國新冠醫人慌。
誰曉庚子太平方?
速退病毒千裡氹;
百尺竿頭騰驊將,
騏驥一躍九萬邦。
偉大領袖習主席指示我們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全國人民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中華民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讓我們緊密地團結在以偉大領袖習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全國人民決戰脫貧攻堅,堅決圓滿完成歷史艱巨任務,成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軍夢、中國夢而勵精圖治,大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