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郭海方 通訊員黃大龍 張會敏
6月3日上午,看著家中剩下的為數不多的洋蔥,臨潁縣王崗鎮周灣移民新村村民周元慶眉頭舒展。「沒有縣裡來的志願者幫忙,我這2萬斤洋蔥恐怕早就壞掉了!」
「點單」:洋蔥滯銷
5月29日中午時分,一個求助電話打進臨潁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願服務總隊。「王崗鎮周灣移民新村周元慶身體有病,2萬多斤洋蔥滯銷,急需幫忙!」
實情如何?下午2點30分,臨潁縣誌願服務總隊立即派出3名工作人員,驅車趕赴周灣村實地探看。
經了解,周元慶原系南陽市淅川縣人,為了南水北調工程移民到漯河市臨潁縣王崗鎮,妻子常年有病,他本人也在前段收穫大蒜時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今年,他的洋蔥獲得大豐收,但隨著而來的是銷售的煩惱,酷熱的天氣中,碼垛在三間屋子裡的洋蔥隨時可能發熱腐爛。
工作人員對現場進行拍照錄像後,立即趕回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願服務總隊匯報詳情。時間不等人,「愛心助農銷售洋蔥」志願服務項目即刻啟動。
「接單」:愛心傳遞
當天下午,經服務總隊領導批准,臨潁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立即在抖音平臺註冊的官方帳號,連續發出兩期《幫幫周師傅》等短視頻。兩個助農短視頻也相繼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精彩臨潁》、《老家臨潁》、《臨潁融媒》等各家新媒體發出。
看到這一信息,臨潁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志願服務隊立即發出了「愛心助農倡議」,臨潁縣二高志願服務隊發出了「愛心助農接龍」,臨潁縣委宣傳部、縣民政局、縣司法局、縣教育局、縣發改委等許多單位的志願服務隊微信群也相繼發出了「愛心助農銷洋蔥」信息。王崗鎮黨委也派出兩名班子成員迅速與周元慶接洽,商量洋蔥銷售方式。一時間,一個個購買洋蔥的愛心電話向臨潁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志願服務總隊匯聚,其中,臨潁縣一家商戶的負責人臧永濤,「豪橫」要貨1萬斤,並預付貨款4000元。
「派單」:踴躍奉獻
就在大夥以為周元慶的2萬多斤洋蔥銷售即將大功告成之時,一個意外的問題擺在了面前——
原來,周元慶在收穫洋蔥裝袋的時候,每袋大小不一,重量不等,而愛心商戶、愛心志願者的購貨重量集中在每袋50斤、25斤、10斤三個數額。
這意味著,帶著病體的周元慶夫婦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碼垛在三個屋子內的洋蔥全部分裝一遍。對周元慶夫婦而言,其難度可想而知。
志願者服務總隊果斷決定: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派單」,幫周元慶分裝洋蔥!
臨潁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工作人員本身就是志願者,歸屬於臨潁縣委宣傳部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他們「近水樓臺先得月」,紛紛主動「請戰」,自己給自己「派單」。
2萬斤的分裝任務不是個小事情,時間緊張,單靠宣傳部的志願者是不夠的。於是,經過縣誌願服務總隊分析研判,第二張「志願服務單」於30日22時發出。
「王局長,愛心助農售洋蔥志願服務項目需要你們志願服務隊組織參加。」
臨潁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王永霞二話沒說,爽快「接單」:「需要多少人?什麼時間?地點在哪裡?」
「需要20人,明天早上8點,地點周灣移民新村。」
「好!」
事後得知,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志願服務隊剛剛參加完「全民健身,健康臨潁」志願服務項目,隊員們也才剛踏進家門。但接到「指令」,5月31日是周六,志願者們便推掉原本計劃好的照看孩子、看望老人等所有私事,開赴周灣移民新村,幫助分裝周元慶家的2萬斤洋蔥。
一天的志願服務,從沒有參加過高體力勞動的隊友們身體倍感疲憊,但當他們看著滿院被分裝好的洋蔥袋子,一個個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幾天來,周元慶家的2萬斤洋蔥陸陸續續被各界的愛心人士買走,至6月3日上午,原本碼垛在三個屋子內的洋蔥已基本賣空。
「新時代文明實踐就是要通過不斷創新『群眾點單、志願者接單』等體制機制,為民服務解難題,從而真正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臨潁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黃衛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