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於圖像背景的社會和藝術·漢隸十二品新探」在中國國家畫院...

2020-12-20 海外網

展覽名稱

刻石書法研究與創作系列展——漢隸十二品新探

開展時間

2020年6月15日—2020年7月6日

展覽地點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海澱區西三環北路54號)

前 言

「品」是中國古典美學和傳統文藝理論的重要範疇,作為一種普遍的評論方法和現象在傳統文藝理論中被廣泛地使用,是具有傳統文化底蘊和民族特色的審美評論範式。在審美和藝術評論中,「品」既指對包括感受、體味、析辨、反思在內審美活動的品評,又指對所評之作品給出應有的範圍性的品類和價值性的品級、定位,總之對作品進行屬性、風格及其高下優劣的劃分和研究。文學藝術品評中的詩品、畫品、書品源自古代對人的品評,即肇始於東漢鄉裡評議制度,該制度逐漸發展為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以品評的方式選賢任能,舉薦人才。同時,這一品評方式也延展到文學藝術領域,品格的高下成為古人研判藝術的基本方式。

展覽現場

書法是中華文化特有的藝術樣式,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彰顯著中華民族的品格和特性。歷代書法作品在豐厚的文化滋養中不斷發展演變,形成了獨特的審美意趣和藝術風貌。「書品」用傳統文藝理論中的「品」的範式,對書家及其作品的風格類別進行區分和品評,包括書家及作品所體現出的文化底蘊、審美趣味、思想情調等綜合素養。南北朝時期袁昂的《古今書評》是目前所見最早的較為體系性的書法評論,行文多以精練的概念之詞和形象的比喻之詞,品評了張芝、鍾繇、王羲之、王獻之等25位書法家。「書品」之名最早見於南朝梁庾肩吾的《書品》,受漢末「九品論人」風氣的影響,他將漢至梁書家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上、中、下三等,開創以「品」論書的先河,確立了一個相對成型的品評體系。此後,李嗣真《書後品》、韋續《 續書品》、楊慎《書品》、楊景曾《二十四書品》、桂馥《國朝隸品》、翁方綱《蘇齋唐碑選·上品》、包世臣《國朝書品》、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碑品》等論著一脈相承。凡此種種以「品」的方式介入藝術,形成了古人評論藝術的話語體系。中國傳統書法藝術之所以能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地發展而來,正是依賴這一品評體系的推動。楊廷芝為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所作小序中有言:「詩不可以無品,無品不可以為詩,此詩品所以作也。」「二十四品備而後可與天地無終極」。今將此論移於論書法,無品不可以為書法,無品,評論也無從發生。

展覽現場

在東西方文明碰撞與融合的驅動下,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中國書法無論在表現形式還是內容上,均呈現前所未有之時代變革。傳統文化語境的斷裂,書寫工具和方法方式的改變,使書法脫離實用而成為純粹在「藝」層面上的展現。書法門檻的降低導致對書法認識的混亂;書法藝術自身的抽象和幽深,加劇了人們對書法認識和評價的含糊不清。比如「線條」、「形式」、「空間」等西方圖像觀,逐漸融入了原本純粹穩定的傳統書法審美系統,在一定程度上置換了書法的傳統精神內涵,深刻地影響著書法風格的演變。時代要求我們對書法40多年以來的多元化探索和發展做出一種有價值的評判,時代要求我們建立一種新的與之相匹配的評價體系。

基於此,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本著立足傳統,倡導使用在中國歷史上源遠流長,最具有中國特色的以「品」來界定藝術品質的方式去梳理古代浩瀚的「碑學」遺產。我們計劃分為三個階段,從「漢隸」入手,其次是三國魏晉南北朝隸書,再者是隋唐隸書。

展覽現場

漢代是中華民族最為輝煌的時代之一,有著宏大精神內蘊的「漢隸」,在中國文化藝術的發展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典範意義,與這個時代氣象具有天然吻合的神理。觀照書法史上異彩紛呈的「隸書」,或雄渾剛勁,或靈和雅逸,或蒼茫古厚,或工麗明淨,或蕭散放曠,或拙率奇詭,而這些風格類型也基本涵蓋了當代書法創作的風格特徵。以傳統「品」的話語方式,重新發現和挖掘隸書的美,「漢隸十二品」這一概念正是在這一學術背景下誕生的。結合古人的評述,我們提出了漢代隸書中具有典型美學價值的十二通碑刻,分別是《史晨碑》《乙瑛碑》《禮器碑》《張遷碑》《曹全碑》《華山廟碑》《衡方碑》《封龍山頌》《鮮于璜碑》《西狹頌摩崖》《石門頌摩崖》《大開通褒斜道摩崖》。從文獻資料梳理入手,我們對這些經典進行了一次新討論、新闡釋。關於這次研討的學術理想,一如當代著名美學家張法先生所言:「在二王帖學佔據中國書法主流的一千多年後,篆隸的經典化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不妨以龍門魏碑的經典化過程作一種參照。乾隆時代提出『龍門四品』,經歷嘉慶、道光、鹹豐三朝,到同治年代,方達到龍門十品,後定為二十品,到光緒年間康有為的《廣藝舟雙楫》,『龍門二十品』方得到書法界和知識界的普遍接受。而漢代隸書一直以來未有經典化的梳理,『漢隸十二品』這一新名稱的醞釀和提出,意味著開啟了漢隸經典化的新路。」這既是我們對經典的一次重新學習和研究,也是將漢隸以及三國魏晉南北朝和隋唐隸書經典化的新啟動。

展覽現場

當代書法創作新局面的開展需要從理論與觀念上對之做出分類評判,以剪除蕪雜,有效地引導當代書法的藝術評判和審美定位,通過 「品」確立當代書法創作的範式和理想。問題的拋出及其梳理,對所有面對經典的書法學習者意義重大。至於哪家榜上有名或許並不那麼重要,提出重塑經典這一命題,激發思想,深究道理,更符合此次展覽的初衷。「何為經典?」這不僅僅是對書法美的終極問題的思索,同樣也是對「書法傳統」的再審視,問題不辯不明,有了新追問,無論對於書法新時期的再發展,還是當下書法經典化理路的探索,都有著深刻的理論價值和積極進取的意義。

展覽現場

此次展覽,我們邀請了國內知名的書法家,以「漢隸十二品」為取法對象,或臨摹,或創作,對經典做出合乎自己意趣要求的新詮釋。同時,為了使本次展覽在學術層面上深化,我們邀請了著名的美學家、書法理論家和精於版本鑑定的專家,分別就「理論」「鑑碑」「碑版」和「創作」四個單元做多維同時展示,其中十二種漢隸精品拓片涉及不同時代不同版本,使我們能在這一傳統圖像背景下,以當代審美視角去審視當前書法創作的精神面貌。

展覽現場

「緣於圖像背景的社會和藝術·漢隸十二品新探」,是我們重新梳理「碑學」經典的系列學術活動之一。接下來的幾年,將陸續推出包括「三國魏晉南北朝隸書卅品」與「隋唐隸書廿品」在內的創作、研究以及展覽活動。我們試圖通過這些活動的深入開展,得以推進隸書的經典化體系建設,促使書法界對中國書法經典產生新的、更加深刻的認識,形成結合時代研讀經典的學術氛圍;也希望通過一系列活動,為當代書法的理論與創作提供一種新解讀方式,為啟發新方法,開拓新境界做出自己的努力。這是一個剛剛啟動的工作,我們相信在書法界同人的支持和合作下,以「品」促自省,以「品」促發展,定將圓滿實現我們的理想。

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

論文作者名單(按年齡排序)

駱承烈  顧 森   蘇士澍   崔  陟   賴  非

張 法   馬新林   李漢臣   楊愛國   李  檣

陶 鈞   李建興   吳川淮   劉成紀   張深偉

張愛國   梁培先   李虹霖   梁文斌   張愛民

張合偉   張嘯東   郭嘉穎   白 銳   李愛鳳

宋吉昊   梅躍輝   李群輝   袁文甲   李天擇

梁 騰   孫若蘭

參展藝術家名單(按年齡排序)  

韓天衡   歐廣勇  張 海   周俊傑   張景嶽

王朝賓   李成海   王冬齡   李剛田   申萬勝

何應輝   言恭達   陳國斌   王 鏞   趙 熊

蘇士澍   石 開   胡抗美   崔志強   劉洪彪

劉文華   孫曉雲   陳曦明   鮑賢倫   沃興華

曾來德   包俊宜   陳振濂   李 強   張 志

曾 翔   趙長剛   徐樹良   王增軍   李曉軍

陳 平   蔡大禮   文永生   李家德   高軍法

魏 傑   張英群   陳洪武   鄢福初   胡秋萍

陳大中   朱培爾   張 繼   韓少輝   耿自禮

鄭曉華   趙山亭   洪厚甜   王增雲   王厚祥

管 峻   範正紅   毛國典   劉新德   戴 文

李遠東   呂金柱   魏廣君   白 砥   陳 經

紀烈華   湯永志   楊劍鋒   李守銀   林 濤

李國祥   李 強   倪文華   李建人   張青山

張公者   張愛國   周 斌   陳海良   王道義

肖文飛   黃 博   龍開勝   何來勝   李正良

馬端兵   周紅軍   梁培先   鞏海濤   趙鳳硯

史煥全   戴家妙   鞠聞天   胡紫桂   王東聲

王 墉   周劍初   鄭志群   孫希民   張誌慶

歐新中   王軍傑   李 暉   李 明   曹向春

薛 磊   黎雪丹   倪和軍   沈 浩   沈樂平

程曉海   柴天鱗   汪國金   魯大東   嚴文學

羅炳生   董 瑋   李雙陽   程興林   欒金廣

杜 浩   曾偉子   李   林   王成聚   丁 劍

杜鵬飛   喬戰雄   秦 朋   唐朝軼   逯國平

呂雪峰   晏曉斐   曾憲良   陳 亮   賀 進

翟聖亮   張金龍   陳 彬   陳陽靜   梅躍輝

徐延波   肖春生   張逢波   韓伯雨   黃邦德

部分拓本欣賞

大開通清晚期拓本

大開通現代拓本

石門頌民國拓本

石門頌清晚期拓本

西狹頌並五瑞圖清初拓本

局部圖

西狹頌並五瑞圖清晚期拓本

局部圖

鮮于璜碑碑陰

鮮于璜碑碑陽

乙瑛碑清末拓本

乙瑛碑清初拓本

乙瑛碑清嘉道拓本

乙瑛碑民國拓本

禮器碑嘉道拓本

禮器碑清末拓本碑陽

禮器碑陰

禮器碑碑側

禮器碑碑側

封龍山頌清晚期拓本

衡方碑清嘉道後期拓本

衡方碑清晚期稍早拓本(碑額後配)

曹全碑民國拓本

曹全碑清末拓本

史晨前碑乾隆拓本

史晨後碑乾隆拓本

史晨前碑清初拓本

史晨前碑清初拓本

史晨前碑清初拓本

史晨前碑清初拓本

史晨前碑清末拓本

史晨後碑清末拓本

張遷碑清晚期拓本

張遷碑清晚期拓本

張遷碑民國拓本

張遷碑民國拓本

西嶽華山廟碑四明本民國珂羅版

西嶽華山廟碑阮元重刻本民國拓本

來源:中國國家畫院微信公眾號

責編:包睿一、張婧妍

31824419,.「緣於圖像背景的社會和藝術·漢隸十二品新探」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展(碑版篇),.2020-06-30 11:28:45,.204471,.包睿一、張婧妍

相關焦點

  • 「博雅精妙」中國國家畫院學術日——李可染的藝術世界
    2020年9月28日下午,中國國家畫院開展了「博雅精妙·中國國家畫院學術日(第六回)」活動。該活動在院黨委書記張士軍同志倡導和領導班子的支持下,由美術館館長何加林主持,理論研究所研究員王魯湘為主講人,院領導、院全體專業畫家及行政工作人員、教學培訓部的部分學員共計70餘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 名師育英才——中國國家畫院新學年如期開學
    中國國家畫院教學2020—2021學年開學典禮於9月7日上午在中國國家畫院舉行。中國國家畫院領導,中國國家畫院相關部門、各工作室及文化和旅遊部2020全國畫院創作人才高級研修班的導師、學員共300餘人,分別在現場和線上參加了開學典禮。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張士軍首先講話。
  • 博雅精妙 · 第三回 · 中國國家畫院學術日
    2019年11月28日下午,中國國家畫院學術日(第三回)在中國國家畫院大會議室舉行。「博雅精妙——中國國家畫院學術日」成功舉辦以來受到畫院藝術家和學者們的歡迎和好評,會場內座無虛席,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張士軍,常務副院長盧禹舜,副院長紀連彬,以及畫院藝術家和教學培訓部學員參與了學術會議。
  • 中國國家畫院舉辦2019-2020學年開學典禮
    中國國家畫院名譽院長龍瑞,中國國家畫院黨委書記張士軍、常務副院長盧禹舜、副院長紀連彬、謝小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青雲,美術館館長何加林出席開學典禮中國國家畫院名譽院長龍瑞講話中國國家畫院名譽院長龍瑞回憶,中國國家畫院從建院以來就非常重視藝術教育,早在20世紀80年代,老一輩藝術家如吳作人先生
  •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深入貧困縣區 描繪扶貧攻堅「春華秋實」
    展覽現場7月15日,「春華秋實——中國國家畫院扶貧主題採風寫生作品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幕,展覽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中國國家畫院創研規劃處與《中國美術報共展出61位藝術家創作的200餘件作品,涵蓋國畫、油畫、版畫、書法篆刻等藝術門類,展示了中國國家畫院扶貧主題採風寫生創作的階段性成果。
  • 漢隸十二品書法新探活動獲獎名單及作品欣賞
    肖文飛 黃博 龍開勝 何來勝 李正良 馬端兵 周紅軍 梁培先 鞏海濤 趙鳳硯 史煥全 戴家妙 鞠聞天 胡紫桂 王東聲 王墉 周劍初 鄭志群 孫希民 張誌慶 歐新中
  • 中國國家畫院扶貧美術展開幕,用藝術語言講述扶貧故事
    歷時4個多月的採風寫生,中國國家畫院60餘位藝術家創作了100餘件扶貧主題美術作品。9月30日,「美麗的事業·中國國家畫院扶貧主題美術作品展」在國家畫院美術館正式拉開帷幕,用藝術語言講述扶貧道路上的動人故事。
  • 中國國家畫院年度展覽獻新春賀禮
    年終歲尾,各美術館為觀眾端上豐富的藝術大餐。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中國國家畫院創研規劃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中國美術報》社共同承辦的「守正創新——中國國家畫院迎春展」日前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展,為觀眾獻上一份節日的賀禮。
  • 中國國家畫院與澳門藝術家演繹「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參展作品題材多樣、內容各異,不僅表達了兩地藝術家對生活的思考以及對客觀自然的真切體驗,而且體現出藝術家在藝術上不同的追求。 2020年12月4日,中國國家畫院與澳門美術協會、澳門聖若瑟大學共同主辦的「美美與共——中國國家畫院與澳門藝術家交流展」在澳門聖若瑟大學開幕。
  • 中國國家畫院2018屆吳悅石師生作品展
    現為中國國史研究編修研究館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國家畫院吳悅石工作室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國畫學會理事。2018年至今就讀於中國國家畫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吳悅石工作室。任劍銀,浙江慈谿人。2018 年就讀於中國國家畫院吳悅石導師工作室。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吳悅石導師花鳥高研班班主任,中 國國家畫院吳悅石導師工作室班主任。
  • 中國人民大學畫院結業作品展之國學國畫班
    現為中國人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非學歷培訓部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畫院副院長,王乘藝術工作室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山畫會副秘書長,中國畫學會副秘書長、理事,中國長城書畫院常務理事,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文化部青聯委員、文化部青聯美術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榮寶齋畫院、新疆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
  • 四川省詩書畫院和成都畫院學術雙年展即將開幕
    由中國國家畫院作為學術支持單位,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文聯、成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四川省美術家協會、四川省詩書畫院、成都畫院、成都市美術館承辦,成都蓉社書畫院執行的「翰林春秋——四川省詩書畫院和成都畫院專職畫家學術雙年展」將於2018年3月27日下午兩點半在四川美術館開幕。
  • 「美美與共——中國國家畫院與澳門藝術家交流展」在澳門聖若瑟...
    12月4日,由中國國家畫院與澳門美術協會、澳門聖若瑟大學相互主的「美美與共——中國國家畫院與澳門藝術家交流展」在澳門聖若瑟大學拉開序幕。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中國畫作品41件,澳門藝術家中國畫作品12件在此展出,集中展現了兩地藝術家分別多維度的對傳統的堅守和對創新的開拓。
  • 西安中國畫院榮獲西安市先進集體!
    據介紹,此次表彰先進集體是為「十項重點工作」、迎「十四運」等全市中心大局工作、脫貧攻堅以及向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精神文明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這一年,西安中國畫院用不同的方式,為疫情防控、喜迎十四運等工作做出積極貢獻,成為西安市文旅系統的一支精銳藝術力量。
  • 妙筆小星名師學堂—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少兒書法研修班
    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少兒書法教學研修班,國內頂級大師授課,學員可與清華美院、中央美院教授面對面交流,學習一線教學技能並獲得學習證書,還可參加清華美院「五月光華」年度大展!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畫院國展美術中心主辦,吳傳麟藝術工作委員會、北京國展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妙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協辦,歡迎全國各地的校長和老師參加!
  • 北京畫院兩個中心年會聚焦齊白石強大的朋友圈
    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首先致歡迎辭,他將2020年稱之為齊白石再定位之年,不僅僅是從齊白石本身去做文章,而是從他的周邊,從多個維度尋找齊白石和定位齊白石。之後由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秘書長呂曉女士和中國傳統繪畫研究中心秘書長樂祥海先生分別做工作匯報,展示2020年的工作成果。
  • 斯人未遠去——宋雨桂藝術紀念展北京畫院美術館開幕
    宋雨桂生前畫室復原 2020年9月30日,由中央文史研究館、中國美術家協會、遼寧省文學藝術聯合會、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瀋陽博物院和北京畫院主辦
  • 探藝術本源 尋美的真諦|拾箴美術館「藝道拾箴」項目在京啟動
    拾箴美術館館長劉萍致辭燕莎友誼商城亮馬店總經理趙計斌致辭當天下午,燕莎友誼商城亮馬店總經理趙計斌,歌華有線電視網歌華益網廣告公司總經理張曉耕,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員、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李洋
  • 甘肅畫院三十而立再出發
    甘肅畫院三十而立再出發三十年作品展2020年,甘肅畫院走過了整整30個春秋,跨越了兩個世紀,緊隨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脈搏,在坎坷和曲折中不斷前行和成長。這裡集聚了諸多優秀的藝術家,他們在不斷創作精美美術作品的同時繼承著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用心血與汗水踐行著文化繁榮的使命,是甘肅美術發展的核心隊伍,為隴原美術事業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