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漢服、奏古樂、行古禮……中國傳統「成人禮」重現成都

2020-12-23 經濟日報

「吉月令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7月16日午時,一場特別的成人禮儀式在成都文殊坊香園舉行。一百餘位主賓皆身著漢服,參照古代傳統儀程舉行儀式。

中國傳統成人禮在成都文殊坊香園舉行。

中國自古就有成人禮,男子的叫做「冠禮」,女子的叫做「笄禮」。男子加冠,女子戴笄(即髮簪),並換上不同的禮服,以示其可參與到成人的社會生活當中去。《禮記》講:「冠者,禮之始也。」意思是說冠禮是一切禮儀的開始。

據本次成人禮主持人鄧世謇介紹,此次成人禮的儀程也是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傳統六藝在基礎教育中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研究》成果,主要是根據《儀禮》、《禮記》和《朱文公家禮會通》等文獻參酌而成,包含告廟儀、三加禮、告白儀、賜字儀等環節。其中,告廟儀式本為冠禮前幾日舉行,為演禮效果起見,本次告廟儀式改在成人禮當天三加禮之前舉行。主人沃盥(澆水洗手)之後,於祖宗神主牌位前,焚香再拜,讀祝文再拜而退。

四川省文史館館員、武術大師、道醫大師王慶餘致辭。

三加禮是成人禮最核心的部分,全程端肅莊重,以示隆重。主禮嘉賓、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祁和暉先後為身著盛裝禮服的成年禮者加玉簪、金簪、荊簪,並誦讀祝辭:「吉月令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維祺,以介景福!……」女孩經三加禮之後則為成年女子,三次加笄的禮服均有不同,表明笄者由朝氣蓬勃的少女成長為端莊優雅的女子。

四川省文史館館員、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為笄者賜字。

告白儀式則是成人禮的高潮。笄者至父母身前下跪,三拜,磕頭感謝父母養育之恩,互致真情告白之語。笄者父母相繼發言,發言中既有對女兒長大成人、羽翼已豐的欣喜;有對女兒即將離開自己呵護的羽翼獨自闖天下的擔心;更有對女兒的勉勵和未來的期許。在此莊重而溫馨的氛圍之下,笄者父母真情流露,不禁落淚,在座嘉賓也為之動容。

主禮嘉賓、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祁和暉為成年禮者加荊簪。

主禮嘉賓、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祁和暉為成年禮者加玉簪。

在賜字儀式環節,四川省文史館館員、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為笄者賜字「沐玖」,鼓勵其櫛風沐雨,像君子一樣自強不息。「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和魂,即使遠渡重洋,也不要忘了你是炎黃子孫、華夏兒女、龍的傳人。」譚繼和勉勵笄者要永遠立足於祖國大地、家鄉大地,要學好傳統文化,然後再在與西方文化的互學互鑑中汲取養料。

「著漢裝、奏古樂,這樣的成人禮,我七十多年來都沒有見過。」四川省文史館館員、武術大師、道醫大師王慶餘現場致辭表示,今天這場成人禮,給在座的人都上了一堂課,讓大家明白了什麼是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有多麼厚重、多麼能教化人。他勉勵笄者不要忘記家鄉父老舉辦這場成人禮的用意,不要忘記父輩們和親朋好友的期望。

本次成人禮現場樂曲由都江堰青城洞經古樂團演奏。青城洞經古樂是由古代青城山巫文化音樂(行巫音樂)融匯民間小調、宮廷音樂、佛教和道教音樂發展而來,風格細膩、悠美、祥和,有音樂活化石之稱,是目前全國洞經音樂流派中保留最完整、豐富的民間音樂。

「現在很多人都20幾歲了,還沒長大,成了『巨嬰』。舉辦成人禮,是治療巨嬰症的一個良方。」西南民族大學文學院教授祁和暉指出,舉辦成人禮可以讓年輕人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已經不再是嬉鬧的少年,必須承擔起一個成年人應該承擔的家國責任。她表示,今天這場成人禮是探索性質的,目的是在西風東漸的當下恢復中國人的成人禮,此次成人禮在氣象、服裝和程序上都很成功。她還提出,今後如果真正要把這種模式的成人禮推廣開來,可以參考古代民間舉辦集體成人禮的形式,為同年同月生的年輕人集體舉行成人禮。

「下個月我就要到美國去留學了,在這個時候經歷這麼一場成人禮,對我來說有非常特別的意義。」本次成人禮的主角李姈璟(CN淩澈)表示,自己雖然從小愛好動漫,但更偏愛的是國漫,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越來越感興趣。

今年,淩澈帶領自己的「花澗音」動漫社團,連續在寬窄巷子舉辦了幾場漢服文化節,通過多種形式的展演和互動體驗,展示漢服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今年5月,她還在成都開設了一家跨元文化體驗館,通過漢服在內的各種服裝展示多元文化的魅力。

淩澈表示,這場成人禮讓她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父母和親友對自己的關懷和愛護,也更加明白地感受到了中國傳統禮儀、傳統文化的動人之處。到國外以後,她還將在當地成立新的社團,繼續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西方跨元文化交流。

(經濟日報 記者:鍾華林 通訊員:彭超 責編:胡達聞)

相關焦點

  • 通訊:穿韓服、行古禮——記首爾慶祝「成年日」
    新華社首爾5月20日電通訊:穿韓服、行古禮——記首爾慶祝「成年日」新華社記者田明 王婧嬙穿韓服、戴紗帽、挽髮髻……20日,100名年滿19歲的韓國「00後」聚集在首爾南山谷韓屋村內,用一場別開生面的傳統成人禮迎接自己即將啟幕的人生
  • 乞巧節重現傳統女子成人禮 漢服女子最震撼(圖)
    在典雅的古禮樂聲中, 70名紅幡旗手、21名手持高香的巧姐、56位捧著瓜果、乞巧微型工藝品的巧女、1名德高望重的珠村父老、8名陪祭人和12名即將成年女子身著傳統漢服依次上場,200多名祭祀表演者佇立場內定席如儀,場面宏大壯觀。  儀式按照古禮程序首先行「七仙祭禮」,包括致祭文、三叩首。隨後進行的是「笄禮」,即中國傳統的女子成人禮。
  • 弘揚傳統文化 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
    該校老師表示,重現古代開學典禮,將弘揚傳統文化,充滿儀式感。 據了解,古時學生的入學大禮。《禮記·王制》記載:「學童首先換上學服,拜筆、入泮池、跨壁橋,然後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學禮。」關於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萌娃穿漢服點硃砂行古禮的這個話題,相信小夥伴們是非常有興趣了解的,因為這個話題是目前網絡上非常火熱的
  • 百餘漢服「小學子」同過十歲生日:行傳統古禮感恩父母老師
    泱波 攝   中新網南京6月1日電 (記者 申冉)穿越成長門,肅容正衣、清水淨手潔面,禮謝父母養育恩和老師教誨情……一年一度「六一兒童節」前夕,南京建鄴實驗小學三年級一百多名小學生身著漢服,一起度過了難忘的十歲生日。在莊重嚴肅的中國傳統成長禮中,孩子們留下了一份特殊的童年記憶。
  • 西安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萌娃穿漢服點硃砂行古禮,儀式感十足
    該校的老師和領導們表示,使用古代的入泮禮作為小學生們的開學典禮,是重現中國古典的禮儀文化,具有弘揚傳統文化的具有弘揚傳統文化的意義,而且儀式感十足,可以讓中國學生從小就擁有一個濃厚的文化氛圍。文化知識小科普:何為「入泮禮」?
  • 行冠笄之禮明成人之志 青島二中學子成人禮(組圖)
    《禮記·冠義》曰:"成人之者,將責成人禮焉也。責成人禮焉者,將責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之禮行焉。將責四者之行於人,其禮可不重歟?"  01   笄禮與冠禮  笄禮,即漢族女孩成人禮,是古代嘉禮的一種。一般在女子15歲時舉行。冠禮,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加冠即表示成年。
  • 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 什麼是入泮禮?對孩子教育有何影響?
    特殊的2020年暑假過去了,孩子們都迎來了開學,隨著開學季的到來,陝西西安一所小學登上熱搜榜,萌娃穿漢服、點硃砂、行古禮充滿了儀式感。重現了古代的開學儀式,弘揚了傳統文化,充滿儀式感。不了解傳統文化的人很難理解什麼是入泮禮,其實,入泮禮就是古時學生的入學大禮,中國有句古話,叫做&34;。這裡的&34;就是指學校。在古代,凡是新入學的生員,都需進行稱為&34;的入學儀式。在古代更講究尊師重道,所以入泮禮是非常嚴肅和隆重的一件事情,絕對來不得半點馬虎和懈怠。
  • 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 什麼是入泮禮?對孩子教育有何影響?
    特殊的2020年暑假過去了,孩子們都迎來了開學,隨著開學季的到來,陝西西安一所小學登上熱搜榜,萌娃穿漢服、點硃砂、行古禮充滿了儀式感。近日,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開學第一天,590名新入校的孩子穿著漢服,站得整整齊齊,在老師的指導下,整裝待發,端敬茶,點硃砂,給家長送書。
  • 行古禮 拜恩師——淅川縣第二小學舉行「拜師禮」
    南陽網訊(通訊員連清濤 全清陽)「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淅川縣第二小學於9月7日舉行了「行古禮、拜恩師」儀式。接著,舉行了拜師禮活動。「恩師,您的教誨我們將銘記在心,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請您嚴加管教!」「我們定當尊崇恩師教誨,嚴守校訓,養育良德;強健身心,勤奮刻苦;心存感恩,全面提升素質!」「恩師,我們將銳意進取,今日事事努力,他日報答恩師!」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學生三行90°躬身大禮參拜恩師。各位教師在學生面前,也回以真誠的謝禮。
  • 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 入泮禮有哪六個環節步驟?
    【】關於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萌娃穿漢服點硃砂行古禮的這個話題,相信小夥伴們是非常有興趣了解的,因為這個話題是目前網絡上非常火熱的,既然大家都想要了解的話,下面一起來瞧瞧。8月29日,陝西西安一所小學為590名新入校的一年級學生舉行入泮禮。學生們身著漢服,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了正衣冠、敬茶、點硃砂、家長贈書等環節。該校教師表示,重現古代開學典可以弘揚傳統文化,也充滿儀式感。
  • 穿漢服、敬茶、點硃砂……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
    很多學校都會舉辦別具特色的開學典禮近日陝西西安一所小學為590名新入校的一年級學生舉行入泮禮學生們身著漢服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了正衣冠、敬茶、點硃砂、家長贈書等環節「入泮禮」是古代的開學典禮在古代,開學典禮遠比現在要隆重的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與成人禮、婚禮、葬禮一起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古代官學設有泮池,入泮即入學入泮,標誌著你已經是
  • 「不學禮,無以立」 學「古」禮,新氣象
    疫情好轉之下,復工復產復學循序漸進,因防控疫情的需要,人們之間的距離拉大,而「作揖禮」的重現,在無聲地拉進人們之間距離,在這生機盎然的春季,帶來禮之新風。中華上下五千年,「禮」之一字貫穿始終。《論語》言「不學禮,無以立」;古之禮法一體,以禮為重;當下,打開電視,新聞頻道裡正在宣傳:用作揖禮替代握手,防控新冠疫情;學校師生,朋友行人之間都在以「作揖禮」代替握手和擁抱。「作揖禮」在一時間流傳開來,不難看出,這不僅是中國文化的沿襲,是人們骨子裡對傳統禮儀的認可,更是順應當下時代發展的內在要求。學「古」禮,傳承傳統文明,煥發新風尚。
  • 髮簪束髮誦讀《朱子家訓》 50名少女行成人禮
    參加成人禮的少女們正在誦讀《朱子家訓》  本報訊 (記者 李倩) 昨日,一場穿越古今的「上巳節大型漢式集體笄禮」在西安漢城湖景區舉行,50名15~18歲的少女「零距離」感知中國傳統文化  上巳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在中國古代又被稱為「女兒節」。  昨日下午3時許,隨著東倉鼓樂與贊禮高聲吟誦的讚詞之聲,來自我市的50名少女身著華麗漢服,翩翩入場。「癸巳年,季春時節,漢城湖畔,望瓊樓玉宇,看漢闕巍峨,同祝伊人加笄,漢城湖,上巳節大型漢式集體笄禮儀式——開禮……」隨著贊禮吟誦的成人禮讚詞,「上巳節大型漢式集體笄禮」正式開始。
  • 潮汕傳統成人禮,七月初七「出花園」
    古漢禮,男子二十歲舉行「加冠」禮,女子十五歲可舉行「及笄」禮,以示成年。而在潮汕地區,也一直流傳著特殊的成人禮習俗,那就是「出花園」。在七夕節前,市委宣傳部與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聯合,在老媽宮戲臺舉辦汕頭市首屆省級非遺項目「出花園」儀式,傳承潮汕優秀文化,培育民族自豪感。
  • 效法古禮 習禮啟智 邵武市實驗小學舉行新生入泮禮
    馬元/攝東南網訊(記者 陳豔 通訊員 馬元)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入泮宮,出府學,上青雲路」。8月30日上午,邵武市實驗小學為一年級的新生們舉行了隆重的「入泮」儀式。效法古禮,通過莊重的入泮禮,讓即將踏上立德徵程的孩子領悟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在成長路上留下溫暖而又難忘的印記,在立德追夢的路上,堅實起步。
  • 金榜題名 舉禮成人——榮程學子成人禮儀式如約而至
    今天,榮程集團特舉辦「金榜題名合家歡,榮程精神代代傳」2020年榮程家人子女高考助學獎勵暨榮程學子成人禮活動,共同祝願金榜題名的「榮二代」們,以夢為馬、志存遠方,不負韶華、家國天下。步入大學校園後,希望大家帶著責任心、感恩心、進取心、包容心、尊敬心;帶著咱們榮程人的目標、夢想;帶著中國兩個百年的未來去珍惜大學時光,創造更大的價值。
  • 一場特殊的成人禮
    圖為孩子們和志願者一起走過古橋,祈福新年。主辦方供圖新年假期,在臺商王淑貞等的支持下,由福建省泉州市特殊教育專項基金會資助的靜土文創院主辦、福建無聲有愛文旅發展承辦的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在泉州洛陽橋邊舉辦。一群來自困難家庭或患有自閉症、聽障的當地孩子,由此參加了一場特殊的成人禮。
  • 蘭州:穿漢服行古禮新人三拜九叩
    著黑紅雙色漢代吉服,行周朝娶妻之大禮,從贊者頌詩經《桃夭》,到新人潔手行沃盥禮,直至三拜九叩後結髮為妻……蘭州市民馬先生與袁女士於昨日舉行的「漢服周制式」婚禮可謂是別具特色。據了解這場追溯古制的婚禮,在蘭州尚屬首次。  贊者頌詩經 新人需沃盥  「吉時已到,新人執手入喜堂!」
  • 走上「七星橋」穿過「七娘媽亭」 廈門少年循古禮 「做十六歲」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 記者 陳冬 通訊員 林坤山 圖/林坤山)「每個人都會經歷成長,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場別開生面的成人禮。」2015年「七夕」,16歲的駱濱潔參加了朝宗宮舉辦的「做十六歲成年禮」,滿滿的儀式感,讓她至今都無法忘卻。此後每年,她都會收到朝宗宮寄來的信。她說,那就像是一封家書,讓人覺得很溫暖。
  • 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據了解,在8月29日,陝西西安一所小學一年級新生舉行了入泮禮。 開學第一天,這590名新生穿著漢服,整裝待發,端敬茶,點硃砂,家長贈書等環節。重現了古代的開學儀式,弘揚了傳統文化,充滿儀式感。 此前在2010年8月28日,杭州萬松書院為50名即將入學的童子舉行「入泮」儀式,孩子們身著漢服,禮拜孔子,重現古代學童入學前的傳統禮儀,汲取尊師愛學的品行美德。 入泮禮是古時學生的入學大禮。在古代,凡是新入學的生員,都需進行稱為「入冸」的入學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