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花瓣美素
信託業強監管再度"預警"!
由於集合信託貸款餘額佔公司所有集合信託實收餘額比例接近監管紅線,光大興隴信託日前接到甘肅銀監局暫停貸款類集合業務的通知。
2月23日,光大興隴信託給各區域中心及各團隊下發了一份通知文件,要求三月底前不再開展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貸款類業務。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此前曾有信託公司相關業務突破30%監管紅線被罰款的案例,2018年的金融強監管實際在為相關公司提前預警。
另據記者了解,此前行業先後有新華信託、中泰信託被監管叫停所有集合資金信託業務。相對於前兩者較長的監管期,光大興隴信託暫停1個月的集合信託貸款類業務對其造成的實質影響有限,主旨意在「警示」。
逼近30%監管紅線
光大興隴信託下發的通知文件顯示,根據銀監會2009年2月4日頒布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向他人提供貸款不得超過其管理的所有信託計劃實收餘額的30%」,截至今年1月底,由於公司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貸款餘額佔公司所有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實收餘額比例已接近監管紅線,接甘肅銀監局通知,從即日起至三月底之前,暫停受理全部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貸款類業務的審批,請各團隊注意。同時,各團隊在上報主動管理項目(含所有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項目)時應該注意優化交易結構,嚴守監管底線,合規開展業務。
用益信託資深研究員帥國讓指出,《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管理辦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旨在限制信託公司過度發放貸款,弱化其非類銀行信貸機構的市場形象。若超過30%紅線,將不利於通過市場貸款總額對宏觀經濟進行調控,也對信託公司開展主動管理型業務不利。
亦有行業觀察人士表示,銀監部門一直反對信託和銀行開展同質性的競爭。此類貸款類債權業務,無論項目來源、客戶質量、還是風控能力,信託均不及銀行。而如果貸款類業務超量,還有可能造成金融機構投往產能過剩行業的資金過多。
強監管提前「預警」
由於集合信託貸款餘額佔公司所有集合信託實收餘額比例接近30%的監管紅線,光大興隴信託被甘肅銀監局暫停1個月集合信託貸款類業務。這其實是強監管在提前「預警」。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2014年末,華澳信託集合信託資金用於發放貸款的餘額佔管理的集合信託計劃實收餘額的45.97%,突破了30%的監管指標上限。
上海銀監局於2016年末對華澳信託開出罰單,加上華澳信託此前兩項其他違規事項,累計罰款45萬元。
儘管開年不過兩個月,「強監管」的金融主基調已經深入人心。
北方一家信託公司研發部人士表示,「目前監管部門加大了處罰力度,在制定新政策中,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的博弈也較以往更加激烈。在充分評估市場影響的同時,監管部門會表現得更加強硬,逐步放棄『父愛式』監管。此外,雖然目前仍是分業監管,但監管的協調性較以往明顯提高,更令監管套利的情況無處遁形。」
暫停集合貸款類業務影響幾何
回顧近年信託史,行業有兩家信託公司曾經受到監管層嚴厲的監管措施——暫停所有集合信託業務。
2014年底,由於風險資產較高,新華信託收到「監管令」——監管部門暫停了該公司所有集合信託業務。
之後新華信託開始了內部整改,主動收縮業務條線,集中精力處置風險項目,籌劃增資等等。那兩年多時間,新華信託大部分業務無法繼續,勉強能正常運轉的業務只有利潤微薄的通道業務,成為公司經營數據接連下跌的主要原因。
直至2017年初,監管層終於重新放開新華信託從事集合信託業務。
由於股東陽光化問題始終懸而未決,中泰信託也於2017年底招致重量級監管措施——暫停該司所有集合信託業務。
2017年12月14日,中泰信託收到上海銀監局下發的《審慎監管強制措施決定書》( [2017]14號),相關措施即:暫停新增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存續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不得再募集。
上海銀監局表示,中泰信託作出整改後,應向上海銀監局提交整改報告。上海銀監局將視驗收檢查情況決定是否解除審慎監管強制措施。在未收到《解除審慎監管強制措施決定書》之前,這份《審慎監管強制措施決定書》繼續有效。
彼時,中泰信託相關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回應,「截至目前,中泰信託經營情況正常。我司可開展的業務種類包括資金信託、動產信託、不動產信託、有價證券信託、其他財產或財產權信託等法律法規規定或中國銀監會批准的多項業務。集合資金信託為其中之一。我司其他各類業務均未因此受到影響。已成立的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有序運營,相關投資者利益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多位業內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相對於上述兩者較長的監管期,光大興隴信託暫停1個月的集合信託貸款類業務對其造成的實質影響有限,主旨意在「警示」,「即便在這1個月的時間中,光大興隴信託仍然可以從事證券類、股權類集合信託業務。」
百萬用戶都在看
終究沒留住陳光明,7個月前就提交辭呈投身公募(附最新講話)
獨家!中信建投換帥大動作確認!老兵齊亮卸任,匯金李格平將出任新總裁,首日亮相拋出6個字搶眼
周末重磅!證監會200字「問答」震驚投行,敢不敢賭三年?IPO又一最嚴尺度來了
變局終究來了!公司被接管,董事長被公訴,六大焦點捋清安邦脈絡,監管看點都在這裡
開門紅包哪家強?最豪券商屬中信,最大方銀行屬農行,信託愛悶聲發財,猜馬明哲發多大紅包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有一種美好習慣,叫做閱後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