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星巴克"貓爪杯"爆紅背後 是一種符號消費心理)
近日,星巴克春季新品「貓爪杯」頻頻在抖音、小紅書APP上露臉,遭到人們哄搶。原價199的玻璃杯網絡價格一路飆升,炒到了近千元。此外,個別顧客為了搶購「貓爪杯」,在星巴克門店喧鬧搶奪,甚至1動手。(3月1日 中國之聲)
「貓爪杯」造型甜美可愛,得到大眾認可,特別受到女生歡迎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在如今價格翻了好幾番的瘋狂搶購熱潮中,大部分人已經從追捧商品本身變為了追捧「星巴克」這個符號。
在一則抖音短視頻中,抖友推薦了包括熊貓、小狗等造型在內的同款雙層玻璃杯作為一「杯」難求的星巴克「貓爪杯」替代品,同樣小巧可愛,並且價格更加親民。但是在評論中,許多網友指出,「我們要的是杯子嗎?我們要的是星巴克這個名字」。人們消費符號的心理大剌剌地顯現出來。
星巴克一杯咖啡的價格在幾十元左右,這與它的消費者定位有關——「白領階層」。百度百科給出了一個解釋,「這些顧客大部分是高級知識分子,愛好精品、美食和藝術,而且是收入極高、忠誠度較高的消費階層。」再聯想到電視劇、電影裡走在上海、紐約街頭,穿著長風衣,妝容精緻,手握一杯星巴克匆匆趕路的白領形象,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人們希望自己的擁有物刻上「星巴克」的名字了。
這裡面包含了一種自我身份認同,當「我」消費著星巴克的時候,無論是在悠閒高雅的門店裡上網、看書,還是外帶一杯手寫顧客姓氏的咖啡走在人群中,抑或是在朋友圈曬出當季新品「貓爪杯」,這都傳遞出一種意味,「我」有情調,享受著不同於街頭尋常茶館或大排檔的休閒方式,「我」的身上貼著小資、優雅生活的標籤。
當消費者從商品消費轉為符號消費時,可能會在某種自鳴得意、炫耀心理的刺激下,做出一些非理智行為,例如為了購買「貓爪杯」惡語相向,甚至動手。但必須要說明的是,這些非理智行為恰恰不合乎小資或是白領階層的行為模範,顯得粗魯而掉價。
歸根到底,「貓爪杯」也許只能作為某種身份象徵的萬千種外在代表物的其中一種,對星巴克「發燒友」來說才必不可少。在當下「貓爪杯」溢價嚴重,炒得沸沸揚揚之時,普通消費者要警惕自身暴露的跟風心理,理智消費,並且知曉內心的自足比外在的標榜更加有力量。
文/熊秋月